长春“日式住宅”特色以及所折射的城市发展
——以丁香街与蔷薇路交叉口的住宅为例

2017-11-22 02:25胡志锋孙哲元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8期
关键词:满铁伪满洲国日式

胡志锋 孙哲元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长春“日式住宅”特色以及所折射的城市发展
——以丁香街与蔷薇路交叉口的住宅为例

胡志锋 孙哲元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大量派驻军队并移民。长春因其交通位置重要(南满铁路北端)而迅速崛起。为满足大量日本侨民的居住需求,在长春建造了一批既具有日本传统居住需求,又结合长春当地特色的住宅。1945年日本战败后,移民东北的日本侨民也逐步撤离回国,长春人民开始使用这些住宅。经过几十年,这些住宅普遍成为城市的边缘地带,一般为收入较低的人群租用。本文通过对丁香街与蔷薇路交叉口处的住宅调研,意在了解其建筑特色以及其所折射出的城市发展历程。

日式住宅;空间特色;城市发展

1 前言

了解一个城市就像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现在的样子,还要看他过往的经历。所有的经历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他。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生长、更新的过程。这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是各个历史阶段的缩影。因此想了解一个城市,看老建筑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长春市的近代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一是设立初期;二是清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在长春的西北部形成了老城区;三是1906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原中东铁路长春至旅顺段经营权移交日本,日本在东京设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开始了对长春铁路周边附属地建设,就是长春“满铁附属地时期”;四是伪满洲国将国都定于长春市,由此进入伪满洲国统治时期。

2 原满铁住宅

调研住宅位置位于丁香街和蔷薇路交叉口处,地处满铁附属地时期规划分区中住宅区西南侧,在地理位置上可推测它们属于满铁附属地时期的建筑。其建设时期早于长春其他地区的日式住宅(如同志街与清华路交叉口处的日式住宅)。此推论亦可由它们的设计、及建造工艺以及配套设施等得以验证(后文详述)。

图1 满铁附属地时期功能分区图

3 基本风貌

虽然该区域已经相对破败,但从现存的街道布局、建筑风貌以及周边绿化仍然能感受到一丝日本民族内敛、恬退的生活气息。此处住宅建筑普遍为二层、南北向、小间距,其布局仍然保持了日本本土的状态。不同的是长春地处寒地,原本日本本土的木制材料及做法不能完全适用,因此在建筑材料上摒弃了日本传统住宅多用木和纸来建造的做法,而采用砖木作为主要材料,外立面采用了具有长春当地特色的包浆。因此在整个街区的风貌上呈现出颇具东北特色的和式风格。

图2 街区现状

在单体建筑设计上,可以看出该区域住宅普遍采取了对称式布局、标准化设计。这有助于节约成本,有利于尽快解决大量移民的居住问题,也刚好印证了当时的历史情境。满铁附属地初期,此处只当作殖民地建设;而伪满洲国统治时期,此地规划作为其长期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而此时其投资成本、建设力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4 单体建筑特征

4.1 平面特征

根据当时“(满铁)标准职工住宅”的“满铁社宅”住宅分配标准,结合测绘平面图可推测,此为丙、丁型4户双联式2层住宅。现在南北两户应该是当时的一户。

图3 烟囱掏烟口

图4 外墙包浆

从平面可看出,该住宅融合了现代住宅的设计理念和日本传统的生活方式。北侧户型现今入口处的厨房在当时应该是玄关位置;现南侧户型餐厅和厨房以及卧室推测是当时的客间和茶间;现今北侧户型餐厅位置应该是当时的“广间”,其他居室通过广间进行连接。这种空间组合方式既能看到日本传统住宅注重“内、外”的传统,又能看到现代住宅内廊式的影子。

整个住宅外墙凹凸不大,体型系数较小,冬季耗能较低。南北通透,符合北方寒冷天气的需求。在平面中还可以看到,为了增加冬季采暖,在居室中间加建了烟道。

厕所形式为旱厕,紧贴旱厕外墙室外为粪池,可知当时并未安装上下水设备。今天该区域仍未安装室内卫生间,在一定区域内建有室外卫生间。由此可见当时仍然受到建造技术的限制。相比之下,位于同志街和清华路交叉口的日式住宅建设较晚(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已有了独立的卫生间。

图5 首层复原平面图

图6 二层复原平面图

4.2 立面特征

立面整体造型简洁,除窗周边会有少许线角或外框并无其他装饰。线角较粗,没有飘逸的感觉,整体造型较为厚重,符合东北地方特色。开窗较小,符合东北地区寒地特性。开窗的大小因房间使用功能不同而有变化,在南向局部(原客室部分)使用了平面为三角形的飘窗,立面产生了变化。烟囱成为立面的竖向元素,使立面更加活跃、丰富了天际线,同时将整体造型的高宽比扩大,视觉效果更佳接舒适。整体功能形式统一。

其简洁的立面形制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设计思想,甚至让人想到了同样是该时期赖特的“草原住宅”。在这之后的时期,长春确实出现了更加接近“草原住宅”的“光明住宅”。

图7 南立面

4.3 其他

在应对本地气候条件上,我们看到当时的设计做出了相应的措施,比如加大墙厚,增加室内烟道等,但墙面并未出现保温。根据相关资料,同志街和清华路交叉口的日式住宅一方面采用架空木地板来隔绝冷湿空气,另一方面,借鉴东北民居火炕的供暖原理,在一层地面下设置供暖地沟,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为防止潮湿气体上侵,在构造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一层地面的木龙骨通常架设在独立设置的砖垛之上;另外,社宅的木屋架设有木板条抹灰吊顶,其上为木龙骨的木板隔层,更利于冬季保温。在顶棚的部分,将顶棚直接置于天花板的上部。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室内外气温接近,解决了因温差而产生的水蒸气的问题。顶棚屋面内部有锯末和石灰是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能有效地将空气中的水蒸气进行吸收,另外在闷顶上设置了通风窗,这样就能避免潮湿带来的腐蚀性。二者结合有效地保证了室内的温度。

可见,在当时的日式住宅的设计和建造上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改良,而建设较晚的伪满洲国统治时期的住宅在各方面都更加考究。

5 所折射的城市发展

本次所调研的住宅仅是满铁附属地时期的住宅,其设计建造水平不如后期伪满洲国统治时期。但如果考虑到其建设的年代横向与该时期其他地区的住宅相比,其设计建造水平仍然是当时较为先进的。

由于日本当时的战略,其投入东北的建设力度甚至超过了其本土。从派驻大量专业人员到东北进行调研、测绘、建设,到后来扶植伪满洲国,将其建设成了亚洲最强的经济体之一,长春成为当时远东数一数二的大都市。这些都折射了当时日本人不仅将东北当作殖民地,而是投入了建设自己领土的热情。对比当时的国民政府,伪满洲国在长春兴建的各个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城市规划无论在规模和设计上都远出其右。

图8 伪满洲国国务院(网络)

图9 重庆国民政府大楼(网络)

而正是如此辉煌的过去,对比现在眼前的破败,让我们不禁唏嘘。如今此处已然成为了“贫民窟”,大多数房屋住户都是低收入群体租住,房屋的条件与80年前并无区别,甚至还有恶化。

部分房屋已成危房,我们去时大多数居民都希望政府能进行拆迁、改建等。然而多年来对此束手无策同样折射了当今长春城市发展的窘境。在如此靠近火车站的地段,又是轻轨沿线,政府没有钱来对此进行改建,开发商也并未展现对此处的兴趣。这些现状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地价未升值。而地价直接反映了有多少人愿意来此生活,这也正是是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展现。

经济发展并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然而通考察过这些老住宅的生生死死,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它们所折射的这个城市的发展脉络以及它的前世今生。

[1]张俊峰,林玉聪,长春地区近代“日系住宅”特色分析[J].工业建筑,2015.

[2]庄敬宜.长春近代日系住宅特点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

[3]刘威.长春近代城市建筑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张涛.抗战时期重庆与长春城市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2.

孙哲元(1988.10-),男,汉族,河南省方城县人,学生,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满铁伪满洲国日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满铁研究述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铁蹄下的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占东北罪行纪实
日式建筑观与思:1945年以来日本建筑与城市发展纵览
“日式脸型”也能打造时尚感的妆容
瀛海饮魂 匠心之作
伪满时期日本对东边道地区耕地掠夺及“粮食出荷”
伪满洲国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