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露,左瑞雨,吴亚权,徐霄妍
(1.河南省畜牧总站,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从羊良种补贴项目成效分析河南省肉羊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韩 露1,左瑞雨1,吴亚权1,徐霄妍2
(1.河南省畜牧总站,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近年来,在市场拉动和政策驱动下,肉羊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有效地保障了产品市场供给。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河南省肉羊产业在惠农政策的推动下,以羊良种补贴项目为抓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全省肉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河南省羊良种补贴项目从2012年开始实施,在全省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实施整个过程规范程序,强化督导管理,加大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既加速了羊品种改良进程,促进了肉羊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肉羊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确保了项目实施效果。
随着羊良种补贴项目的持续实施,养殖场户选用良种意识不断增强,优秀种公羊数量不断增加,良种普及率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对提高肉羊生产水平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2012年开始,中央财政共支持河南省资金600万元用于羊良种补贴项目。到2016年底,河南省肉羊存栏量1 858.6万头,出栏2 168.5万头,羊肉产量26.4万t,出栏率116.7%,头均产肉量12.2 kg。
与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相配合,供种单位在种羊选种选育、性能测定、饲养管理等方面技术水平均有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省种羊场数量已由2012年的21家增加到2016年的67家,其中一级种羊场28个,二级种羊场39个,共存栏基础母羊14.3万只,年供种能力达17.4万只。自2012年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公布优秀种公羊12 160只。截至2016年底,全省出栏3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6 678家,规模化比率15.16%。肉羊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由2012年的3个增加到2016年的21个。另外,以羊良种补贴项目为依托,河南省开展了种羊人工授精技术研究和推广,目前在汝州坤元、洛阳澳泊、浚县中鹤、正阳天润等4家企业开展种羊常温精液的推广应用。
羊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培训养殖场户11 809人次,把人工授精、舍饲养殖、TMR等实用技术带进养殖场户,把优良种公羊送到千家万户,广大养殖场户真正得到了实惠。项目的实施,直接减少了购买和饲养种公羊的支出,调动了养殖场户利用优秀种公羊和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提高了肉羊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2 685户肉羊饲养场户直接受益。
目前河南省饲养的绵羊品种以湖羊、杜泊羊为主,现有饲养引进绵羊品种的一级种羊场23家,具有代表性的种羊企业有鹤壁中鹤集团、河南三木、河南坤元、正阳天润、新安山森、禹州锦上花等。2015年,鹤壁中鹤集团从澳大利亚引进杜泊、萨福克、无角陶赛特3个品种的种羊3 248只,利用杜泊羊与湖羊进行杂交育种,计划培育中原肉羊新品种,其他场以纯种繁育、提纯复壮为主。在品种的推广应用上,主要以省内供种为主,少部分提供给周边省份。
新形势下面临市场、资源、环境、成本、价格、质量、效益、疫病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整个肉羊产业的发展水平。尽管加大了发展的支持力度,广大科研人员、企业和养殖户对肉羊产业的科技经营及运行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
养羊产业2011年后才真正形成,为跨越式发展,从每户几百只到每场几万只,发展过快过猛,但是产学研等机构对商品生产杂交模式、高效产业发展模式、育种技术等方面的配套科研和投入跟不上,尤其是以养羊工程设计为核心的养羊工程技术推广不力,制约了其他相关技术的配套推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羊场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奇缺,导致养羊行业育种滞后、技术更新慢,极大地制约了行业发展。
目前服务体系薄弱,难以适应生产跨越式高速发展的需要,短时间内未规模化生产的分散散养方式使得成本提高。高效的机械、良种培育、草产品加工、防疫体系、市场体系等先进的理念受到各种因素的约束无法实现,再加上缺乏抱团取暖的管理理念,单打独斗、一家独大,各自为战的情况不是个例,这都是阻碍行业进步的制约因素。
2014年至2016年8月,羊肉零售价格由63.68元/千克降至53.40元/千克,累计下降16.14%;活羊收购价格由31.24元/千克下降至16.38元/千克,累计下降47.57%。应对价格波动,提高行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全产业链或将是破题之关键。种羊繁育、饲料供应等组成的产前环节,肉羊养殖场户组成的产中环节,肉羊屠宰加工、羊肉餐饮组成的加工分销产后环节,亟待整合延伸。
目前养羊环节上的养殖场户大多处于分散、小规模经营状态。大小不一、零星出栏的肉羊,一方面满足不了屠宰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对优质肉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养殖场户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给肉羊产业链优化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不少养殖场认为规模化意味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盲目扩大饲养规模带来不少问题,比如规模扩大导致自有劳动力不足,雇工不仅增加监督成本,而且还会出现偷懒现象。盲目扩大规模会带来饲草料成本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规模扩大造成自有饲草料不足,外购饲草料的增大会带来购买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增加,再加上诸如可能会带来的环境污染、高密度的集约养殖还会增大疫病暴发的风险,控制不好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养殖规模过小和超大同时并存,最终影响到肉羊产业链优化。
结合羊良补项目等肉羊产业方面的各种惠农政策取得的成效,在种公羊站建设水平、种羊性能测定、优秀种羊利用率、良补后代跟踪测定等方面认真做好总结,并从科技创新、技术推广、选种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升整体产业水平。
一是促进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种羊场和种公羊站;二是规范种羊场管理,提高种羊场的选种、育种水平,提高种羊遗传水平;三是加快全省羊的改良工作进展,推广羊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羊的人工授精及繁殖技术水平。
瞄准肉羊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技术与产业的有效联结,调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骨干企业等技术力量联合攻关,围绕羊人工授精及生产性能测定等课题,加强畜牧业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形成一批具有普遍生产指导意义的科技成果,用于指导畜牧业生产实践。
围绕羊人工授精及生产性能测定,以“千场万人”培训计划为抓手,依托省市县技术支撑体系,创新技术培训手段,开展直接面向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培训活动等,让畜牧科技服务到场入户,引领广大养殖户应用新技术,提高技术推广工作实效。
长期以来,育肥的只管育肥,屠宰的只管屠宰,销售的只管销售,各个环节的联系不够紧密,产销衔接不好。在养殖生产中,建议建立区域性的养羊行业协会和养殖合作社,加大对“公司+农户”与“合作社+农户”等养殖模式的推广,把农户和公司或者合作社构建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信息共享,统筹安排,建立起从饲养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水平低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