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雪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沈安永
绿色引领 科技助力 烟农增收
文_王雪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沈安永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把烟农增收问题提高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着力促进烟农持续增收。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又到收获季节。今年,贵州烟叶种植面积为2 0 0.8万亩,截至目前,收购烟叶4 1 3 9 3万斤,烟叶总产值5 0 4 2 5 2万元,预计9.1万户烟农户均收入7.0 8万元。
贵州作为全国第二大烟区,烟农是烟叶生产的重要基础,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把烟农增收问题提高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着力促进烟农持续增收。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作为“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理念早已贯彻到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中,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也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
优化烟区布局。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严控不适宜生态烟区的生产规模,调减次适宜生态烟区的生产规模,增加适宜和最适宜生态烟区的生产规模。以小环境、小流域、小坝区为区域,单元式、区域化、品牌化整体推进全省优质烟区连片规划、连片种植。
优化生产组织方式。不断丰富完善以“小集中、大串联”为特征的“珍珠项链式”建设模式,持续提升以“种植在户、服务在社”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升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基地化水平。
强化烟区设施配套。切实盘活存量,抓好已建设施的使用和维修管护。做优增量,围绕核心烟区规划布局新建设施尤其是水源工程,切实增强核心烟区生产保障能力。
提升烟叶基地单元建设水平。把烟叶基地单元建设作为“做稳做精做强烟区”最有效的手段抓实抓好,优化基地单元资源配置,烟叶生产收购计划、基础设施计划均以基地单元为单位整体配置;完善基地单元工商协同推进机制,以烟叶基地单元为单位加快推进烟叶原收原调,提高烟叶收购质量和效率。
记者在遵义市播州区鸭枫烟叶工作站看到,一个地膜加工厂正有条不紊的运转,将烟农回收的地膜用于生产育苗盘,原本难以降解的地膜成为可以再次利用的原料,既环保节能,又增加了烟农的收入,是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
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让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内之间实现资源统筹整合,让烟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烟农的收益也更加有保障。如将烟水工程建设与人畜饮水结合,做到一水多用,有效缓解了烟区近1 1 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8 0余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遵义绿竹坝水库是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建成的第一个水源工程,2 0 1 2年开工,2 0 1 4年9月建成,工程灌溉面积4 3 2 8 0亩,除满足烟田灌溉所需,还彻底解决了周边1.0 2万人和8 0 0 0多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下游集镇防洪和播州城区应急调水功能也更有保障。像这样的水源工程,目前在贵州已开工建设3 3个,全面完工1 3个,主体完工6个,项目概算总投资4 6.7 6亿元,其中烟草援建资金3 1.9 6亿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根据烟草行业的实际,在生产和销售各环节,注重科技创新推广和运用,助力烟农增收。
构建了以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市级烟草公司技术中心和县级技术推广站为主线的创新体系,形成了由高素质研发人才、技术推广人才和技能人才组成的“三支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出台奖励措施、促进人才成长,有效保障和激励创新活动的开展。
依托这一创新体系,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筑巢引凤,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遵义绿竹坝水库是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建成的第一个水源工程,除满足烟田灌溉所需,还彻底解决了周边1.02万人和8000多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图为绿竹坝水库航拍图。(尹广亚/摄)
累计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2 7项,授权专利3 9 2项,参与制定的《烟草及烟草制品箱内片烟密度偏差率无损检测电离辐射法》,实现行业制定国际标准“零”突破,牵头制定的《出口烤烟分级》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制有机肥、井窖式移栽、散叶烘烤、专业化分级散叶化收购等技术在全国推广运用,极大地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在遵义市绥阳县的蒲场科技园里,养殖有1 0 0多万只蠋蝽和螠蝽,这两种昆虫是贵州烟叶主要害虫的天敌,尤其螠蝽是研究人员发现的当地品种,更适应贵州的气候条件。据绥阳烟叶基地农艺师易忠经介绍,通过养殖烟蚜茧蜂,用以虫克虫的方式防治害虫,效果良好。据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处负责人介绍,2 0 1 7年全省共推广蚜茧蜂防治面积1 8 4.6万亩、占烟叶种植面积的9 2%。
科技创新带来生产的改变,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烟农增收有了更多希望。
尽管烟农种植烟叶收入颇丰,部分地区的群众也因此而脱贫,但在种植计划基本不变,烟叶价格相对稳定的大背景下,如何让烟农持续增收是一个极富挑战的难题。
记者在遵义市播州区乐山育苗工厂看到,育苗大棚里的竹荪拥挤着冒出一个个灰白的头;各种颜色的樱桃西红柿挂满枝头,惹人喜爱;用有机肥种出的西瓜供不应求……育苗工厂负责人张灿介绍,乐山育苗工厂正在探索利用闲置设施走出多元增收新路径,目前竹荪、西红柿、西瓜种植基本取得成功,下一步将加大推广力度。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做稳做精烟叶主业稳增收的同时,围绕提升设施综合利用、基本烟田综合利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拓展专业化服务,推动烟农多元增收。预计2 0 1 7年实现烟农多元化收入6亿元以上,户均增收0.4 5万元以上。
开展农作物秸秆、酒糟、农地膜、烟秆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全省烟农合作社自制有机肥1 5万吨以上,废弃农地膜加工利用8 0 0 0吨以上,生物质能燃料生产8 0 0 0吨,实现增收1亿元以上。
用好烟叶生产闲置设施,利用育苗大棚开展瓜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育苗大棚利用面积2 0 0万平方米以上。利用密集烤房开展双孢菇、黑木耳、竹荪等食用菌生产以及畜牧养殖,烤房利用1.5万座以上。目前,利用育苗大棚和烤房已经实现烟农增收1.3亿元以上。
利用基本烟田轮作期和空闲期,按照“合作社+烟农”的模式,开展粮食、蔬菜、花卉、中药材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种植。全省烟农合作社利用基本烟田2 0万亩以上,预计烟农将增收2.2亿元以上。
烟农专业合作社还在非烟叶种植季节拓展各种社会化服务,实现烟农持续增收。通过烟机综合社会化服务实现增收3 0 0 0万元以上;承担烟蚜茧蜂繁放1 6 0万亩以上,实现降本增收1 0 0 0万元以上;开展烤房设施、煤炭、农药等烟用物资代购,实现降本增收5 0 0万元以上;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及其他社会化服务,实现增收5 0 0万元以上。
(王雪单位 / 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责任编辑 / 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