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2017-11-21 22:49李广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防治技术病虫害

李广伟

摘要 玉米生产中的病虫害常造成玉米减产,严重的可造成绝收,对玉米的安全生产极为不利。笔者结合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对玉米青枯病、玉米叶斑病、玉米粘虫、地老虎4种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简单阐述,以期为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129-0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营养丰富、产量高等特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近年来,由于各地纷纷引进综合性状好的外地玉米品种,杂交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造成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加重,对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大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以保障玉米的优质、高产、稳产。

1 玉米青枯病

1.1 发生特点

玉米青枯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类型,其发生由多种真菌造成。该病一般在玉米灌浆到乳熟期出现,乳熟到蜡熟期发病最重。其发生后,对玉米的根部、茎基部的前3节产生侵染,造成染病部位逐渐腐烂,转为褐色。青枯病发生后,发病快的2 d内感病玉米植株即发育停止,迅速失水,造成青枯现象;发病慢的表现为下部叶片先变黄,慢慢扩展到上部叶片,有的也会发生叶片青枯现象[1]。

1.2 防治技术

一是选育对病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并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在玉米品种的选育上,我国已经将抗青枯病作为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是与蔬菜采取轮作的方式,不要连作,玉米收获后及时处理田间的秸秆作为堆肥。三是合理控制密度,及时做好田间排灌工作,增加锌肥施入量。四是播种前用生防菌等进行拌种,提高对青枯病的抗性。

2 玉米叶斑病

2.1 发生特点

玉米叶斑病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叶斑病主要对叶片产生危害,有时也对叶鞘部位及苞叶产生侵染作用,除此之外,小斑病还会对玉米果穗产生危害作用。玉米大斑病的病斑初期较小,随着病情的扩展,病斑的直径迅速扩展到10 cm以上,形状为长梭形,有时几个病斑会连接起来成为不规则的斑块;最开始发生时病斑呈水渍状,颜色逐渐转为青灰色,最后枯死(褐色);在空气中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病斑上会出现霉状的物质(黑色)——分生孢子层。玉米小斑病的斑点类似椭圆状,长度在1 cm以内,病斑的边缘部位为赤褐色,相对于中央颜色更深[2]。

2.2 防治技术

选择对叶斑病表现出很强抗性的玉米品种;将田间发生叶斑病的植株残体及时清理干净,采取轮作的方式,适当控制玉米栽植密度;在适宜播期内适当早播,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观察,一旦发现病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 地老虎

3.1 发生特点

地老虎又称土蚕、地蚕,有多种类型。玉米生产中发生最多的当属黄地老虎、小地老虎等。地老虎的全生育期可以分成4个阶段,即卵、幼虫、蛹、成虫。成虫翅膀的颜色为暗褐色。小地老虎前方翅膀上有波状线(2条深色线条中间夹着1条白线);分别有1条环状、肾状的纹,颜色为暗褐色,肾状条纹的外侧有1条纵向的线条(黑色),呈尖三角形。黄地老虎前方翅膀上仅有2条纹,分别为环状、肾状,无纵向黑色条纹。地老虎的卵初始颜色为黄色,半球形,之后颜色逐渐转为暗色。黄地老虎、小地老虎幼虫在体表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全身布满颗粒(圆形、黑色),而前者没有。大地老虎幼虫一般在每年4月开始危害;小地老虎开始危害的时间一般在每年3月左右,3月下旬至4月中旬危害最重[3]。

3.2 防治技术

地老虎早春常在杂草上产卵,因而春季播种之前要做好中耕工作,消灭田间虫卵。成虫可采取糖醋液、黑光灯诱杀的方式消灭。化学防治上,可在玉米生长处于苗期时撒施辛硫磷颗粒剂等,防效较好,也可在后茬田耕地前喷施敌百虫晶体、辛硫磷乳油1 200倍液等。

4 玉米粘虫

4.1 发生特点

玉米粘虫(Mythimnaseparata walker)毁灭性很强,往往呈暴发式发生,又称夜盗虫、螳蝗等。粘虫体长约20 cm,体表的颜色呈黄褐色或者灰褐色,雄蛾稍深于雌蛾。幼虫取食部位在植物裸露的表面,1~2龄食量非常小,取食时经常藏在玉米的叶鞘、心叶等部位,常造成叶肉表面出现一些淡淡的条斑,5~6龄时食量最大,常将叶片食完,食用穗轴部分。玉米粘虫1年繁殖3代,其中第2代主要对夏季玉米产生危害,若发生严重,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全部叶片食光,造成玉米绝产[4]。

4.2 防治技术

玉米出苗后及时进行浅耕,以破坏害虫生存的环境,降低土壤中的虫口基数,早晚采取人工捕杀的方式捕杀粘虫幼虫。在化学防治上,可在傍晚撒施敌百虫药剂,也可叶面喷施氯氰菊酯类药剂等,或在粘虫3龄前将毒土(可用辛硫磷乳油与砂土按照适当比例拌合均匀制成)撒施于玉米心叶内。

5 参考文献

[1] 张爱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85.

[2] 玛丽也木·赛都拉,哈力克子·吾甫尔,热比汗·艾力.浅析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11):157.

[3] 金麗红.浅谈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4):124.

[4] 王立俊.关于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87.

[5] 袁瑞.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6(14):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防治技术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