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希艳
摘 要:美国心理小说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有着“真正的天才”“美国的莎士比亚”之称。他的一生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其中《红字》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也是他的杰出代表作。《红字》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吸引了许多文学研究者、爱好者的剖析与解读,值得我们探究与学习,本文通过对《红字》叙事策略的解读,希望能够学习霍桑的写作智慧,供广大文学爱好者借鉴参考。
关键词:《红字》;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9-0135-03
1850年,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发表了一部长篇小说。名字叫做《红字》。文章围绕女性主人公海斯特这一形象,描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慷慨悲壮的爱情故事。因为文章中体现出了对心理、人性的深刻解读,因此被成为是美国心理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成为了19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领域中绽放的一朵奇葩。当然,《红字》中不仅仅包括对爱情的解读,还隐含着对于女性宗教信仰、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深刻探讨。在《红字》的叙事策略上,作者尝试运用了顺叙、插叙、倒叙等多种叙事策略,这些不同的写作手法融合在一起,支撑起了整部文学作品的情感骨架,使《红字》中塑造的角色人物更加丰富多彩、栩栩如生。
一、探究《红字》叙事策略的意义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深度探究人性心理的小说,它讲述了17世纪美国请教社会制度下,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感情纠葛。在霍桑的笔下,海丝特不再是一个柔弱无我的传统女性形象,而是敢于追求真爱、勇于付出、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形象。特别是文中,海丝特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自己的爱情,以令人惊叹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和残酷的现实去斗争,用自己坚韧的品性获得了人们的赞许和认同。
在《红字》中,主人公海丝特身上彰显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同时也体现出了霍桑对爱情独立、自我独立等方面的尊重和信仰。《红字》问世以来,国内外关于《红字》的探讨层不出穷。美国作家艾伦·坡称《红字》这部文学作品为“天才之作”,梅尔维尔在书评中指出霍桑是“美国的莎士比亚”。笔者认为,在这部文学作品中霍桑表达出了深厚的文字把控能力、叙事能力和文字功底,在人类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外诸多经典作品中,文学叙事手法的运用决定了文学作品的高度和视角。这种以叙述者在叙述时采用的观察语言,更加关注对作品思想的观察,在视角上更贴近与读者“局外人”的思想特点,因此更能够激发读者内心的共鸣。
从整体上说,视角的承担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小说中的叙述者,由他串联起整个故事,同时也由他讲述出来,让他成为一个虚拟的“解说者”。在叙另一种形式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通过主人公的讲述,能够使故事的呈现更加流畅逼真,从而具备更加深刻的文学价值。
二、浅析《红字》中所体现的叙事策略
在上世纪70年代,叙事理论已经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叙事理论对一部文学作品影响非常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从《红字》这部心理小说上看,其中包含的叙述策略十分丰富,并且在順序、倒叙、插叙、补叙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安排和设计。笔者针对《红字》中所体现的叙事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结合时间线索,调整叙事循序
在《红字》这部小说中,作者针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叙事顺序上进行了巧妙的安排。从故事主体的思维走向上看,霍桑选用了以顺序为主体、以倒叙为辅助、以补叙为铺垫的设计手法,使海斯特的人生轨迹按照作者预定的时间线索,清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霍桑结合了故事发展的时间和演变的过程,开始了流畅的描述。在叙事手法上,也采用了循序渐进的解读手法。故事的开始缘起于鉴于门外小镇居民的议论声中。被指控犯有通奸罪名、并佩戴有红色“A”字的海丝特抱着自己的女儿珠儿并保持着优雅的仪态,进入了读者的视线。由于被人指控“行为不检”的海丝特始终不说出珠儿父亲的名字,因此被判入狱中服刑。出狱后,海丝特和珠儿相依为命,却不料被古板传统的总督与牧师所陷害,试图剥夺海丝特的监护权。海丝特不幸的遭遇获得了好心的牧师丁梅斯尔的相助,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情感纠葛。故事的结尾,珠儿的父亲终于站了出来,他就是牧师丁梅斯尔,他的身上也有着一个一模一样的红色“A”字。但是,牧师在公开了这个秘密后,在忏悔中死去。最终,海丝特带着珠儿离去,并让人们在她在死后的墓碑上刻上红色“A”字。在叙事的排列上,通过形式多样的叙述方法,让读者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带着问题和叙述者一起探究“A”字中包涵的意义。
霍桑还采用了倒叙的设计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小说中海丝特站在市场的审判台上,回忆着以前的场景,表现出了海丝特所面临的不幸的婚姻,带领读者去了解那样一个年轻无畏的海丝特。同时,小说还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讲述了罗杰刚到达小镇的景象,向读者展示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小镇场景。除此之外,霍桑还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到了预叔的叙事策略。文中的第二个章节提到了关于早期清教徒的大段描述,就运用了预序的手法,展示复杂深刻的宗教思想。同时向读者展示出了更加栩栩如生的文学空间。
(二)结合读者视角,拉近叙述的距离
在《红字》中,还有一大设计特色具体表现在非聚焦叙事角度的应用上。为了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小说,缩短读者和小说之间的激励,霍桑采用全知叙事的角度,对于叙述者所要描述的情节、场景、环境和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描述。这种叙述手法能够轻松介入文学情景之中,在小说的描述中,展现出生动的全景式画面。同时,全知叙事手法的应用也更加贴近读者的视角,也充分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小说的开端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一个宏大的生活场景中。小镇的汉子们胡子拉碴、成年的女人戴着头巾依次登场。这些人们都在议论着海丝特这个女人的事情。他们的议论纷纷不断,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也使叙事这一视角更加广阔。而在《红字》的开端之上,小镇的人们形色各异,更展现出了当时时代下,小镇居民封闭、市侩的思想。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用大量引人入胜的语言描述了小镇的风土人情、居住习惯等等。在无形之中使读者深入作品的核心、贴近读者的内心,充分的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endprint
而在內聚焦性视角之上,依托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霍桑充分发挥心理描写的长处,为读者共同描写一个或几个人物,使作品的层次性更加丰富,内涵也更加深远。例如当海丝特站在绞刑台上的时候,台下的人们想法并不相同。在笔者看来,这时台下的人们所进行的心理活动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有的代表着作者的观念、有的代表着清教徒的看法等等。因此,这也对读者的认知氛围起到了一定的烘托,一方面增加了读者的心理认同,另一方面也借助小人物的想象,传达出了作者对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同情。变现出了霍桑对社会罪恶的厌恶之情。使内、外聚焦性视角相互配合,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
(三)结合文学思想,进行多义叙事语言
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语言的魅力毋庸置疑。霍桑所运用的语言并无太过华丽的辞藻,在整体语言风格上较为朴实真挚。在霍桑的文学世界中,多义叙事语言的运用是他十分擅长的文学技能。作者以红色“A”型字母上凝结的价值内涵为象征,向传统的男权社会发起了挑战。在文学思想的融合上,作者进行了多义叙事语言的深入,作品中并没有“赤裸裸”的表达出愤慨的思想,而是借助于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角色,表达出更加含蓄、温婉、深刻和坚韧的思想内涵,让读者根据文章的思想,感受字母“A”的不同含义。
例如,在小说开始阶段,红色“A”原本象征着“被指控为通奸”的耻辱。然而海丝特并没有因为这一称呼将自己的人生变得灰暗,而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身肩负的罪名。除此以外,拥有缝补技艺的海丝特还为这个“A”字缝上了装饰,以乐观勇敢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红色“A”字。在整个美化修饰的过程中,海丝特将这个“A”变成了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代表符号。特别是在海丝特抱着襁褓中的女儿时,她的脸上流露出的微笑是高傲的,同时她的姿态也是坦然的。这种坚强独立的精神使红色“A”字完全由贬义变成了褒义。海丝特用一种大智慧,将红色“A”字变成了代表“天使”(Angel)、“赎救”(Atonement)等意义的象征符号。从不同层面上颠覆了男性话语的霸权,批判和反抗清教对人性特别是对女性的压迫。正是海丝特的这份勇敢反抗,拯救了她自己的一生,这也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
因此,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不难看出,霍桑运用开放式的写法使其产生无限的可能性,他让原本固定的“A”在含义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化,打破了红字“A”所指的负面意义。在叙事形式上,也打破固定的语言叙述局,利用主人公、旁观者等不同的视角,展现出事件内在隐含的思想,继而使《红字》中所呈现出来的叙事文本具有多义性,让作品整体布局脱离单调乏味,更加生动有趣。
在《红字》中,莫桑希望可以重构17世纪新英格兰的一段殖民历史,对广大读者以深刻的启迪。他在叙事过程中借用了海丝特这一人物形象,用她作为女权主义力量的象征,让海丝特在文中帮助受过伤害的女人改变自己的生活,使当时受压迫的女性获得了一种力量。在这一叙事手法上,霍桑将“多义叙事语言”表现的十分透彻。他将“一词多义”的叙事发挥到了最佳的状态,并借助于海丝特这一人物,进行全面的深化,达到了丰富多彩的叙事效果。这使红色“A”的意义更加鲜明,它也成为了独立、自主、自强的女权主义代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霍桑的《红字》之所以在文学长河中具备重要的地位,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巧妙的叙述是成就这部经典的重要因素。同时,文章还向人们揭示了“没有宽恕就没有拯救”的道理,让无数文学爱好者为之着迷。在叙事形式上,霍桑通过《红字》运用了不同的叙事手法和象征手段,无论是直叙、倒叙还是插叙,都十分贴合故事的发展情景,具有浓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这也促使《红字》成为了世界文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推动霍桑走向艺术创作的巅峰。
参考文献:
〔1〕Nina Baym.The Scarlet Letter: A Reading [M].Boston:Twayne Publisher,1986.
〔2〕郑园.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刘慧娟.论霍桑《红字》中的象征意义[D].山东大学,2013.
〔4〕王家和.《红字》的叙事距离[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5〕贾鹤鸣.献戏仿视角下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赏析——叙事视角的转变解构霍桑的全知全能[J].时代教育,2014(23).
〔6〕付晓丹.叙事学时空结构理论与《红字》的叙事艺术[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责任编辑 徐阳)
Abstract: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novelist Nathaniel Hawthorne has a "genius" "American Shakespeare" said. His life has created many classic works. The scarlet letter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romantic novels, but also his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The scarlet letter with a unique narrative strategy, attracted a lot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lovers, we should explore and study,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arlet letter narrative strategy, hoping to learn Hawthorne's writing wisdom, for lovers of literature references.
Keywords: The Scarlet Letter; Narrative; Strateg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