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吉安县的推广前景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11-21 21:36欧阳宏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欧阳宏新

摘要 旱优73是三系籼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旱、中抗稻瘟病的优点。本文阐述了旱优73在吉安县的推广前景,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其在吉安县的生产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旱优73;推广前景;高产;栽培技术;江西吉安

中图分类号 S511.6.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39-02

旱优73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劵代码837485)共同选育的三系籼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皖品审〔2014〕第024号。2016年通过江西省引种备案,公告号:(赣)引种〔2016〕第002号。旱优73全生育期123 d,剑叶挺直内卷,株型紧凑,穗粒着粒密集,谷粒细长。2011年、2012年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105 cm,有效穗数285万穗/hm2,穗总粒数137粒,结实率86%,千粒重27 g。经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11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2012年)抗旱性鉴定:2011年抗旱性为1级,2012年抗旱性为1级。中抗稻瘟病。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400.7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31.38%(显著);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404.0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1.15%(不显著);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174.3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1.57%。2012年米质鉴定达部标2级。

节水抗旱稻兼具了水稻和旱稻的特性,是指既具有水稻的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类型[1]。在有水灌溉的条件下,节水抗旱稻的产量、米质与水稻基本持平,但可节省50%以上的灌溉水。在“望天田”遇到干旱时,节水抗旱稻因具有旱稻的抗旱特性而表现出较好的抵抗干旱的能力。节水抗旱稻在较轻的干旱条件下能保证产量稳定,而在较重的干旱时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产量,避免了一般水稻遇旱就严重减产或绝收的情况,同时还能节肥30%以上。

1 推广前景

1.1 品种得到农民认可

吉安县地处江西省的赣中部,属丘陵地形。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县,江阔多沙洲,土壤类型多以黄壤、黄棕壤、红壤和紫色土为主。年降水量为江西的低值中心。全县中低产田2.87万hm2,旱地面积3 786.67 hm2。中低产田的特点:耕作层浅、坡度大、旱、瘠、薄、粗、水土流失严重,保水保肥能力差等;旱地的特点:缺水和缺乏灌溉条件等。2016年旱优73在吉安县引种示范成功,2017年示范推广种植40 hm2。通过与种植普通杂交稻对比,除能节水抗旱外、产量普遍增加20%以上。因此,节水抗旱稻在吉安县得到农民的高度认可与政府的重视[2-3]。

1.2 品种特性符合生产需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灾害频发,淡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植被严重退化的土壤盐渍化等形势愈演愈烈,迫切需要节水抗旱农作物品种抵御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推生出的水稻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业企业等都需要一个操作简便,既省工、省力,又保护环境;既能在肥源、水源十分充沛的高产田产量不亚于杂交稻,又能在干旱年份达到增产稳产的抗风险品种[4]。在目前众多的水稻品种中,节水抗旱稻旱优73就符合此要求,因而推广前景广阔。

1.3 政策支持

吉安县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是国家提出的增产500万t粮食的核心战略基地。根据江西省粮食生产“十三连增”的目标,吉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本县经济发展指标和工作责任考核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是大力推广优质杂交稻的有利时机,更为节水抗旱稻旱优73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

1.4 形成推广新模式

旱优73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再生能力也较强,水直播一般田块平均产量9 000 kg/hm2,第2季再生稻产量可达4 500 kg/hm2;栽培上除可水种水管或水种旱管外,还可旱种旱管或旱种水管;除可连片种植外,还可与花生、芝麻、玉米、蔬菜等间作或套种;除能在平地上种植,还能在山坡或斜坡上种植;除能在水播水育的高产田块收获同普通杂交稻一样的产量外,还能比普通杂交稻节水50%、节肥30%以上;除能在旱地或“望天田”干旱较严重的年份收获一定的产量外,还能享受政府“旱改水”项目补贴3 000元/hm2。上海天谷公司还印发了大量的栽培技术资料分发给种植农户,还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对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形成“政府部门+种业公司+种植大户”的推广新模式。

2 高产栽培技术(以旱种旱管为例)

旱种旱管:以旱作方式直播,灌水或等候雨水萌发、出苗,整个生长发育期间以利用雨水为主,或缺水敏感期适当灌溉的种植方式。

2.1 选地整地及施基肥

2.1.1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种植。要确保土壤相对湿度在80%以上,若土壤墑情不足,应在播种后灌1次跑马水,以确保出苗。

2.1.2 整地。整地前15~20 d用草铵膦或草甘膦进行除草,然后深翻25 cm以上,敲碎大的土块,整平耙细,一般每隔3 m左右开1条畦沟(播种后可用一物拖沟)作为操作行,便于今后施肥、喷施农药等田间管理。周围一圈沟应相对深些,以便于灌排水。

2.1.3 施基肥或底肥。整地前施腐熟农家肥15.0~22.5 t/hm2或45%复合肥375~450 kg/hm2、尿素75 kg/hm2作底肥。然后将肥料深翻入土混匀。

2.2 适时播种

作一季稻种植,在4月10日后开始播种,最晚播种时间不超过6月20日。提倡机条播,播种量30 kg/hm2,播种前浸种10 h,将已催芽至露白的种子晾干后用丁硫克百威拌种以驱鸟避鼠。播种深度2~4 cm,覆土,行距30 cm;撒播用种量33.75 kg/hm2,播种后轻塌谷。在播种后20~25 d,要及时进行田间查苗补苗工作,移密补稀,使稻株分布均匀。endprint

2.3 防治草害

旱播稻田相比水播稻田及其他旱作要复杂些。因此,前期除草是关键。

2.3.1 节水抗旱稻田杂草发生特点。一是节水抗旱稻田杂草种类多,恶性杂草就有10多种。二是杂草密度大,密度可达300~500株/m2,严重田块甚至可达1 500株/m2。三是发生周期长且具有多个出草高峰。节水抗旱稻生长期间杂草都可连续或间断性出苗,每次降雨都会形成一个出草高峰[5]。

2.3.2 杂草防除策略。节水抗旱稻杂草防除策略为“二封一杀”。

(1)一封:于稻谷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即播种后3 d内),可选用下列2种方法之一。第1种:稻谷播种盖土后、出苗前,使用33%二甲戊灵乳油1 500~2 250 mL/hm2+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兑水750 kg/hm2均匀喷雾。第2种:稻谷播种盖土后、出苗前(即播种后3 d内),使用90%禾草丹乳油1 500~2 250 mL/hm2+24%果尔乳油525 mL/hm2,兑水750 kg/hm2均匀喷雾。

(2)一杀:播种后25~30 d(即稻苗三叶一心期),要认真做好苗后杂草的防除。苗后除草应视草施药,根据杂草的种类,灵活选用除草剂品种,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牛筋草、千金子、马唐、稗草、狗尾草为主的田块,使用10%噁唑酰草胺乳油2 250 mL/hm2,兑水450 kg/hm2茎叶喷雾。以马唐、狗尾草、稗草为主的田块,使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 g/hm2或10%双草醚悬浮剂900~1 200 mL/hm2,兑水450 kg/hm2茎叶喷雾。

注意事项:杂草防除要掌握“除早、除小”的原则,杂草越大,耐药性越强,效果越差;如果田间阔叶杂草危害严重,可添加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900 mL/hm2或48%苯达松可溶性液剂2 250~3 000 mL/hm2混配使用;粳稻田不宜使用10%双草醚悬浮剂,以免产生药害。

(3)二封(播种后25~30 d进行)。稻谷播种后25~30 d,使用33%二甲戊灵乳油2 250~3 000 mL/hm2+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兑水450~750 kg/hm2均匀喷雾(二封可与一杀同时进行)。

2.4 适时灌(浇)水

旱稻出苗后,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要确保土壤相对湿度在80%以上,若遇干旱,应及时灌(浇)水,提高结实率,确保丰产。

2.5 合理施肥

节水抗旱稻旱优73比普通杂交稻要节肥30%。因此,在底肥施足后,视苗情追肥。如苗势弱,则分蘖至拔节期间追施尿素75 kg/hm2。孕穗期根据土壤肥沃情况,可适当追施尿素,一般不超过75 kg/hm2。具体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增减。

2.6 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害预报情况,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特别注意稻曲病的防治,稻曲病以预防为主,一般用药2次,第1次全田1/3以上茎秆最后一片叶子全部抽出,即俗称“大打包”时用药(距出穗时间5~7 d),此时正是病菌的初侵染高峰期,此时用药防治效果最好;第2次在破口始穗期再用1次药,以巩固和提高防治效果。

3 参考文献

[1] 罗利军,梅捍卫,余新桥,等.节水抗旱稻及其发展策略[J].科学通报,2011,56(11):804-811.

[2] 柏秀芳,贾琳,胡超,等.节水抗旱稻在湖南的发展前景与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16(8):25-27.

[3] 聂元元,毛凌华,李永辉,等.双季晚稻荣优225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2014,28(3):304-305.

[4] 杜兴彬,陆金余,高林,等.不同栽培方式下节水抗旱稻“旱优3号”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1,27(2):34-37.

[5] 余新桥.节水抗旱稻化控除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武漢:华中农业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