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早稻中早39在温州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11-21 21:31夏如达吴建克黄宗贵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种植表现特征特性高产

夏如达 吴建克 黄宗贵

摘要 超级早稻中早39是温州市早稻主导品种之一。本文阐述了中早39在温州市的产量表现以及其特征特性,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超级早稻;中早39;种植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浙江温州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35-02

超级稻中早39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籼品种,2009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2月被农业部确定为常规早稻超级稻品种。于2009年引入温州市试种,经过8年示范推广,表现耐寒性好、抽穗整齐、矮秆抗倒、抗逆力强、穗多粒重、稳产高产,后期青秆黄熟[1]。适宜手插、抛秧、直播和机插等多种栽培方式,深受广大种粮大户喜爱。2010年全市示范面积66.67 hm2,2017年全市种植面积达7 753.33 hm2,是温州市早稻主导品种之一,占全市早稻种植面积的30.6%。

1 种植表现

中早39参加2008年浙江省早籼稻区试,平均产量7.72 t/hm2,较对照嘉育293增产8.3%,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浙江省早籼稻区试,平均产量7.51 t/hm2,较对照嘉育293增产4.9%,达显著水平;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7.61 t/hm2,较对照增产6.5%。2009年省生产试验平均7.65 t/hm2,较对照嘉育293增产3.9%。

2009年引入温州试种,在瑞安市飞云镇早籼稻品比试验平均产量8.27 t/hm2,较对照金早47增产7.6%;2010年乐清市虹桥镇机插示范方10.67 hm2,经温州市农业局组织专家测产,示范方平均产量8.43 t/hm2,最高攻关田达9.32 t/hm2;2012年苍南县宜山镇手插示范方8.0 hm2,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8.86 t/hm2;2013年瑞安市飞云街道章桥村机插示范方8.0 hm2,经温州市农业局组织专家测产,平均产量8.72 t/hm2;2014年平阳县萧江镇河坤村机插示范方8.67 hm2,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8.76 t/hm2,最高攻关田产量8.96 t/hm2;2015年平阳县万全镇直播示范10.0 hm2,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8.28 t/hm2;2016年平阳县宋桥镇示范10.67 hm2,平均产量9.02 t/hm2,最高攻关田达9.22 t/hm2。2017年6月正值早稻抽穗扬花期,温州市各地遭遇连续暴雨天气,严重影响早稻结实率,而中早39依然保持较高结实率,表现出稳产。乐清市虹桥镇机插示范37.33 hm2,经温州市农业局组织专家测产,平均产量8.42 t/hm2,最高攻关田8.86 t/hm2;平阳县萧江镇机插示范方6.67 hm2,攻关田860 m2,种植密度30 cm×14 cm,有效穗数292.35万穗/hm2,穗总粒数152粒,结实率87.1%,理论产量9.73 t/hm2,实割产量9.27 t/hm2,经温州市农业局组织专家测产,示范方平均产量9.02 t/hm2。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中早39在温州市种植,3月18日至4月10日播种,7月中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10~116 d,属中熟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宜手插、抛秧、机插和直播等多种栽培方式。据2008—2009年浙江省区试,全生育期109.7 d,比对照嘉育293长0.5 d。

2.2 农艺性状

中早39分蘖中等,茎秆粗壮,叶片挺,着粒较密。叶鞘、叶缘及稃尖均呈紫色,谷粒短圆,颖尖无芒。2008—2009年浙江省区试,平均有效穗数为300.0万穗/hm2,成穗率70.5%,株高87.1 cm,穗长17.0 cm,平均穗总粒数123.5粒,穗实粒数112.8粒,结实率91.2%,千粒重26.1 g。在温州市种植表现稳产,平均产量7.50~8.25 t/hm2,有效穗数为292.5万~301.5万穗/hm2,穗总粒数120~135粒,穗实粒数104~118粒,平均结实率80.0%~87.1%,千粒重26 g左右。

2.3 米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08—2009年检测,平均整精米率65.3%,长宽比1.9,垩白粒率100%,垩白度24.0%,透明度3级,胶稠度39 mm,直链淀粉含量25.4%。米质各项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5等。

2.4 抗病性和抗逆性

中早39在温州市种植8年多表现苗期耐寒,返青早。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产量在7.5 t/hm2左右,很少发生倒伏。抗稻瘟病能力强,对浙江稻瘟病菌株抗谱為92.9%[2],种植多年田间未发现稻瘟病。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2008—2009年2年抗性鉴定,平均叶瘟0级,穗瘟0.8级,穗瘟损失率1%;白叶枯病9级。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精选种子,浸种消毒

精选籽粒饱满的种子,播前晒种2 h左右,以提高发芽率。中早39在温州市种植不同年度间均有发生恶苗病,可用25%咪鲜胺乳油4 000倍液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劲护)3 000倍液浸种48 h,取出直接催芽,机插可采用叠盘催芽,以防止恶苗病[3]。

3.2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中早39苗期耐寒,在温州市种植以手插、抛秧和机插方式栽培适宜于3月中下旬播种,直播宜在4月5日左右播种,采用地膜覆盖育苗。二叶一心期晴天中午揭膜炼苗,通风换气,傍晚时盖好。手插栽培秧田播种量600~750 kg/hm2,抛秧秧田2.25 t/hm2,机插每盘播130 g左右,直播田67~75 kg/hm2。手插栽培播种前7 d秧田施入25%复合肥375~450 kg/hm2,二叶一心期追施尿素75 kg/hm2;机插秧直接采取专用育秧基质育秧,用适量壮秧剂与营养土拌匀,作为秧盘底土。endprint

3.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人工手插适宜秧龄约25 d,叶龄4.0~4.5叶,株行距20 cm×17 cm,丛插4~5本,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抛栽秧龄控制在25 d内,叶龄3.5~4叶,确保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机插秧秧龄控制在20 d以内,叶龄3.5叶左右,密度30 cm×14 cm,插450盘/hm2,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

3.4 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合理群体

中早39属中熟早籼,大田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看苗巧施穗肥,氮、磷、钾配合施用。目标产量7.5 t/hm2,基肥施45%复合肥525 kg/hm2,移栽5~7 d追施尿素75~105 kg/hm2、氯化钾60 kg/hm2。搁田复水后,看苗情追施尿素30 kg/hm2作穗肥。坚持浅水勤灌,促分蘖,当茎蘖数达有效穗80%左右时,放水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保持3~5 cm水層,蜡熟至收割保持干湿交替,切忌断水过早。

3.5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割保丰收

手插、抛秧和机插移栽后3~5 d,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5 mL/hm2,兑水525 kg/hm2均匀喷雾,保持浅水层3~4 d。直播田杂草危害重,播种前2~3 d灌浅水层,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5 mL/hm2兑水525 kg/hm2,均匀喷雾土表,保持水层2~3 d,排水播种。秧苗二叶期用60%丁草胺乳油75~100 mL/hm2兑水525 kg/hm2对稗草和其他阔叶草进行封杀[4]。根据病虫情报,及时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温州市是沿海地区,7月中下旬频遭台风袭击,要做到适时收割,大田稻谷85%~90%成熟时要抢晴收割,以确保丰产丰收。

4 参考文献

[1] 寿建尧,葛金水,杨长登,等.高产抗病早籼新品种中早39在诸暨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2,18(3):64-65.

[2] 夏令治,季芝娟,曾宇翔,等.超级稻品种中早39的稻瘟病抗谱测定[J].中国稻米,2016,22(3):69-72.

[3] 蔡小盈.不同浓度咪鲜胺及浸种时间对机插早稻中早39秧苗素质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9):117-118.

[4] 寿建尧,杨长登,戚航英,等.中早39攻关田单产超700 kg/667 m2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5,21(6):77-79.endprint

猜你喜欢
种植表现特征特性高产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徽两优898在贵池区种植表现及直播栽培技术
杂交早籼稻欣荣优5号在兴国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早稻中早39在桃源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深两优0858水稻在玉林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