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15年沂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2017-11-21 17:44张晨姜爱霞王超楠张玉聪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21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张晨+姜爱霞+王超楠+张玉聪

摘 要:该文旨在分析沂河流域近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为未来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建议。基于1995—2015年遥感影像,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沂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比例60%以上,其次是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是减少和增加趋势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二者转移程度最为显著。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是城市化过程中的趋势,定向的人类活动是地类间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驱动力;沂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1-0012-03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Yi River Basin from 1995 to 2015

Zhang Chen et al.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e Yi River Basin for 20 year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land use planning.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from 1995 to 2015,the land us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by calculating the land use change rate,land use dynamic degree and land use transfer matrix.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 River Basin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arable land,proportion of more than 60%,followed by the grassland,forest land,building land,the downtrend of arable land and the uptrend of building land are the largest,their transfer degre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The transfer of arable land to building land is a tendency in urbanization,and oriented human activity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the transfer of land.

Key words:Land use change;Transfer matrix;Driving force;Yi River basin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作为反映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结果的有效例证,是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体系下一系列综合反映[1,2]。作为自然及社会科学研究的共同热点和前沿内容,LUCC将为人口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差异等全球性问题提供参考与建议[3,4]。同时流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资源,其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生产活动的剧烈程度。沂河作为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的重要河流,流经山区与平原,存在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针对其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造成其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为此,本文通过对沂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为未来流域土地可持续性利用提供合理化建议。

1 研究区概况

沂河发源于鲁中南山地的沂源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流经13个县(市),其在山东境内总长为287km,总面积10772km2。本文研究范围为沂河流域临沂站以上部分,地理位置位于117°25′E~119°49′E,33°30′N~36°20′N,研究总面积为9885.13km2,以图1所示的六县一市作为主要研究区域。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沂河流域1995年、2005年、2015年TM或TM+影像为原始数据,借用GIS手段对以上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结合流域地形图以及气候水文资料,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获得1995—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2.2 研究方法

2.2.1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是指某一时间单元内土地变化的趋势,具体以单位时间内的面积变化量来表示[5]。其数学公式为:

[Fi=LUit2-LUit1t2-t1] (1)

式中:Fi为t1到t2内i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Uit1、Uit2分别表示t1、t2时刻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2.2.2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 (1)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反映人類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程度,主要以单位时间内变化速度和幅度体现[6-7]。其数学公式为:

[Ri(%)=Uit2-Uit1Uit1×1t2-t1×100] (2)

式中:Rit为t1到t2内i类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it1、Uit2分别表示t1、t2时刻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电动汽车驱动力分层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