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
“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正在吸引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和参与。拉美国家因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起初并不包括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中。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日益显著的进展,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关注不断上升,要求参与其中。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5月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指出“拉丁美洲是‘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这一重要论断,明确地表明了中国将拉美纳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之中,阐明了拉美与“一带一路”存在“天然的关系”,为中拉双方合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拉美对“一带一路”倡议日益关注。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其初衷是针对当时中国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形势(经济增长、区域发展、产能、能源与粮食、外汇储备均面临“拐点”)和不断恶化的周边环境(美以“亚太平衡战略”为名,纠集亚太盟友,在中国东部、东南沿海地区构筑军事、经济和司法“三条岛链”对华“遏制”),希望借助“古代丝绸之路”之名,加快中国西部大开发,打通连接亚洲和欧洲的经贸大通道,实现中国“向西部战略突围”,从根本上扭转周边外交被动的局面。由于拉美既不是中国的周边,又未处于中国的西线,可以说拉美完全不在倡议提出的时空环境之中,因此,早期“一带一路”倡议不包括拉美也在情理之中。
但随着倡议逐渐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合作项目,并取得的日益突出的成就,拉美国家开始关注这一倡议,从不知、不懂到想知、想懂,参与意愿不断增强。习近平主席三访拉美获得巨大成功后,拉美有识之士明确提出“拉美不能缺席”,应推动拉美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尤其阿根廷总统马克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和20位拉美国家部长级官员应邀出席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拉美地区引起极大的轰动,社会各界纷纷热议,予以高度评价,参与热情前所未有高涨。
二、拉美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综合看,拉美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总体评价积极,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造福全球论。阿根廷驻华大使盖拉尔称,“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中国当前在“反自贸”、“反全球化”逆潮中的责任担当,是福惠全球的伟大计划。秘鲁大使卡普纳伊称,“一带一路”倡议本着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会局限于区域合作,注定为经济全球化作出贡献。二是促进亚欧合作论。阿根廷“亚洲-阿根廷研究中心”主任古斯塔沃称,“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重塑亚欧地区的价值链、产业链,编织一张立体式贸易投资网络。三是拉美机遇论。智利总统巴切莱特说,“一带一路”倡议对拉美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机遇”。阿根廷对外关系副国务秘书斯劳维嫩指出,拉美正在推动地区一体化,但面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拉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创造新机遇。拉美经济学家吉列尔莫指出,如果拉美不能及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将错失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然,拉美社会各界也并非铁板一块,也存在着不同声音,有的质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动机,有的炒作“中国经济威胁论”。墨西哥《至上报》网站发文称“中国利用古代丝绸之路旨在提升地区影响力,谋求亚洲领导地位,欲重温‘帝国之梦’”。巴西最大报纸《圣保罗页报》称,拉美若加入“一带一路”,会加速中国向拉美倾销商品、资本和意识形态,威胁拉美民族产业、工业化和西方价值观。不过,总体说来,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越来越积极、正面。
三、拉美参与“一带一路”具有有利条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拉美参与这一倡议晚了近四年;但从历史和现实视角看,拉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拥有多个有利条件。一是拥有“历史基因”。早在中国16世纪后期,中拉之间就开辟出了一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大量的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珠宝、香料、手工艺品等经墨西哥人称为“中国之船”的“马尼拉大帆船”,转运到墨西哥、巴拿马和秘鲁等拉美国家。这条海上贸易通道延续了200多年之久,为“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埋下了“历史基因”。二是拥有扎实的基础。自1960年中国与古巴建立外交关系标志中拉交往开始历史新篇章以来,中拉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政治上,通过不断高层互访,加强了政治互信。中国已与拉美9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拉论坛开启了双边关系和整体合作并行发展、相互促进的新阶段。贸易上,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拉美大宗商品最大买家的地位。2016年中拉贸易额达2100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约20倍。投资上,拉美是我继亚洲之后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截至2016年底,中国对拉美累计投资存量1500亿美元。拉美还是中国第三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2016年工程承包额1200亿美元。金融上,中方宣布设立850亿美元一揽子融资安排,为双方务实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巴西、秘鲁、委内瑞拉已成为亚投行成员。人文交流方面,“中国热”和“拉美热”同步升温。仅2016年,“中拉文化交流年”数百场文化活动在太平洋两岸同时举办,华夏文明与拉美文明相互碰撞、交融,促进了中拉之间的民心相通。这一切为拉美与“一带一路”对接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三是中拉互补性强。中国与拉美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命运,面临相同的历史使命,即推动经济增长,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的生活,为实现民族崛起、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而努力奋斗,因此,中拉均希望利用各自比较优势(拉美丰富的资源、庞大的市场和开放的经济,中国庞大的市场、强大的制造和投资能力),加强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将双方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外,特朗普政府采取一系列对拉美国家不友好的政策,包括单方面废除TPP、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驱赶拉美非法移民、重谈北美自贸协定、限制侨汇寄出等,这些举措严重冲击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的拉美经济,导致美拉关系紧张、冷淡,拉美国家被迫向域外寻找更大的可靠的市场和资金。因此,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将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当作提振经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
四、拉美参与“一带一路”的具体路径。随着中方将拉美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之中,“一带一路”将成为新时期中拉双方拓展合作的新平台、新抓手。展望未来,拉美与“一带一路”的对接将围绕“五通”展开。一是政策沟通。中拉双方将利用现有的政府间、部门间多种对话、磋商机制及中拉论坛,加强双方发展规划、宏观经济政策、具体政策举措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和协调,增进互信、扩大共识、减少分歧。二是设施联通。尽管中拉之间无法实现物理上的道路和桥梁的直接对接,但中方可直接参与拉美公路、铁路、港口、水电站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拉美地区互联互通(包括泛美公路、“两洋铁路”、“两洋隧道”)做出自己的贡献。三是贸易畅通。中拉之间可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借助现有的多个自由贸易协定和贸易安排以及多条直航线路,促进双边贸易往来和人员交往,实现贸易增量提质。四是资金融通。中拉双方要在“1+3+6合作新框架”和“3×3合作新模式”下,以专为拉美而设的“中拉合作基金”“中拉基础设施合作基金”“中拉产能合作基金”“中巴(西)产能合作基金”等为主,辅助“丝路基金”,加强中拉金融合作,拓展融资渠道,为拉美经济发展“输血”、助力。五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中拉可通过各种培训计划、奖学金、孔子学院,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文物展等增加相互接触、交流,形成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人文格局,使“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深入人心,为构筑中拉命运共同体奠定广泛而厚实的社会基础。
总之,拉美已成为“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和“相关方”,拥有“后发优势”,尤其正处于历史高点的中拉关系,其合作共赢精神与“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度契合,“一带一路”不仅正在成为中拉合作的“新平台、新抓手”,也必将成为中拉合作的“新动力、新亮点”。可以说,中拉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