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所长)
2017年末,关于日本军事、安全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让日本的战略动向再次受到外界关注。首先是2013年制定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拟于2018年底推出新版,该战略原以10年为期。据信日本政府拟考虑加入“印太战略”、构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等内容。与此相关,日本将在2018年初启动修改《防卫计划大纲》的全面讨论,大纲将以新安全战略为指导,其中如何反映新安保法实施之后的美日军事合作,以及如何回应美国增购美制武器的要求成为焦点。这些动向,是在10月大选后政局趋于稳定的背景下,安倍政府着手推进安全战略调整的具体举措。可以预期,即将出台的这两份纲领性文件在军事、安全战略上会有进一步调整和突破,将对日本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走向产生显著影响。
一、政局变动影响日本战略走向。2017年10月的大选使安倍得以摆脱执政危机,具备了进一步推进其内外战略构想的政治基础。事实上,大选背后反映出近年来日本政坛力量对比的几大变化,且这些变化均有利于日本政府推行更为强硬的内外政策。首先,从选举结果来看,在野党几经分化、组合,没能形成有效抗衡自民党的力量,使自民党在选举中获胜,与执政盟友公民党一起,占据众议院2/3多数席位。大选后,原众议院第一大在野党民进党分流、重组而成的 “立宪民主党”成为第一大在野党,代表护宪、反新安保法的自由派政治力量;新成立的“希望党”吸收了民进党的部分力量,虽也以反安倍为旗号,但主张修宪并赞同新安保法,与自民党同属保守政党。因此,选举实际上使原本以自由派面目示人的、“不纯”的民进党分化为泾渭分明的自由、保守两派。从政党在国会中的整体力量对比来看,保守政党的势力得到加强,自由派政党的势力被削弱,并且自由派内部的重组尚未完成。这样的政坛状况使得自由派力量很难在国会内对政府推行强硬政策形成有效牵制,安倍推行其战略构想的政治环境进一步改善。
从更长期的视野来看,日本的政治体制有进一步固化的趋势。日本在冷战后引进“小选区制”选举制度,按照当初的设想是希望藉此改变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的局面,形成两极多党、两大政党交替执政的政坛格局。然而实施多年的情况是,虽然民进党的前身民主党一度在2009年大选中获胜而实现政权更迭,但3年后便失去政权并一蹶不振,政权重回安倍领导的自民党手中。安倍执政5年来,尽管其内阁支持率时有波动,尤其是今年夏天一度跌至30%以下的“危险水域”,但自民党的支持率一直较为稳定,远高于其他政党,反映了日本民众更信任执政经验丰富的自民党。可以说,就目前的情况看,一段时期内很难看到日本再次出现政党轮替的局面,自民党独大的一极多党体制难以改变。未来即便首相易人,日本长期战略仍有很大可能保持较强的延续性。
对日本战略走向影响更大的是日本保守政治精英内部力量对比的变化。长期以来,对日本战略走向起到引领作用的主要是保守政治精英,而其内部一直有务实派与修正派之分。战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务实派占据优势,在其带领下,日本走了一条“重经济、轻军事”的道路,以负担美国驻军的成本换取美国对日本的安全承诺,同时通过宣布放弃战争的和平宪法避免更大的防卫建设负担,为战后日本迅速实现经济腾飞、跻身经济大国创造了条件。但近年来,修正派逐渐占据上风,安倍就是其中的代表,传统的务实派则几乎完全消失。修正派保守政治精英的目的是要通过保守的路径让日本“恢复强大”,其主张主要表现为在历史认识上秉持历史修正主义态度,欲摆脱“侵略者”罪名和“战败国”负资产,在安全政策上主张建设更为自主的防卫力量,并以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为夙愿。从目前自民党内的情况来看,虽然并非所有政治家都与安倍的主张完全一致,但在修宪、强军问题上,来自党内的掣肘非常有限。可以想见,经过大选稳固政权后,在内阁支持率不出现大的波动的情况下,修宪将很快提上议事日程,而日本的安全、防卫政策和实际力量部署都将表现得更具进攻性。
二、国际环境变化突显日本的战略困境。尽管修正派保守政治精英有比较一以贯之的政治主张,但在将主张变为现实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国际环境的制约,而对日本战略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是美国。事实上,安全上依赖美国的事实与实现更为“自主”“强大”的日本这一目标是相互矛盾的。为此,修正派保守政治精英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在追求自主与维护和强化美日同盟之间寻找平衡点,并最大限度利用美国的政策实现自身的目标。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日本借助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现美日同盟进一步的捆绑,在国内解禁集体自卫权,推出新安保法,对外则实施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外交,增加军事等“硬手段”在对外政策中的分量。可以说既提升了日本在美国亚太政策中的地位,实现了美日关系进一步“对等”,也使安全、军事议题在国内加速“脱敏”,为修宪、强军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国内环境。
不过,安倍推行上述战略的前提是美国的亚太政策对日本有战略需求,而一旦美国政策变化或出现不确定性,日本的这一战略就会面临根本性的动摇。特朗普的上台就使日本不得不面临这一战略困境。特朗普以“美国第一”为口号,更注重实际利益,这与其前任有明显区别。在地区政策上,美国更倾向于通过双边途径达成目标,而不是多边,这对日本非常不利。对日本而言,如果美国更注重多边,则对强化美日同盟、让日本发挥更大的地区作用有需求,而日本便可藉此实现自身的内外政策目标,同时还可以使美日关系中的矛盾和对立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掩盖。这在日本的外交、安全和对外经济政策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奥巴马时期,日本配合美国的战略,在亚太地区进行多方布局,强化了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国家的关系,加强了与这些国家的安全合作,借机改善日韩关系,使美日韩军事合作取得一定进展,同时借助参与美国倡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一方面避免了美日双边直接贸易摩擦,另一方面谋求与美国一起成为亚太地区贸易、投资等规则的制定者。
特朗普上台后,日本推行既有战略的前提出现了变化。特朗普不再提“亚太再平衡”,也没有表现出对多边机制的兴趣,更是宣布退出TPP。一旦回归双边,一方面,日本在美国战略中的重要性就会下降,过去的“借船出海”方式难免失效;另一方面,美日之间的矛盾会进一步突显,美国会对日本提出更多要求。事实上,11月特朗普访日就已经露出这一端倪,美国要求日本购买更多的美制武器,并对日本一直忌惮的美日自贸协定提出了要求。可以说,如何尽可能减少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成为安倍政府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背景下,可以观察到日本政策两方面的调整。一是推出并对美国输出“印太战略”,试图留住美国,延续之前的亚太政策。日本对11月特朗普的亚洲之行做了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其中最让日本引以为傲的是特朗普在访日期间提出了“印太战略”,并写入了美日联合声明。不过这一战略仍很模糊,具体内容尚显不足亦无新意。二是调整对华政策。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之下,中美之间战略矛盾突出,日本因此奉行联合美国牵制中国的对华政策,使中日关系在固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又增加了新的矛盾。面对美国的政策调整,以及中美间的良性互动,日本对华政策出现调整迹象,政府高层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表态趋向积极,经济界的交往开始回暖,就连一向主张对华强硬的右翼言论领袖也公开对安倍喊话,让其“不用担心改善对华关系会造成日本舆论的反弹”。
此外,趋于紧张的朝鲜半岛形势也成为日本推行更具进攻性的安全战略的契机。近期,日本防卫省宣布将引进长距离巡航导弹,事实上使日本具有打击敌方基地的能力,这是对日本政府一贯主张的“专守防卫”原则的突破。然而在朝鲜半岛形势紧张的背景下,日本民众并未对此有强烈反弹,相反,据最新民调,超过60%的受访者容许引进长距离巡航导弹。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期,以安倍为代表的日本保守政治精英将在政权稳固基础上把修宪、强军作为战略取向,在和平主义、自由主义政治力量日渐式微的背景下,推行上述战略的进程有可能加速。对外层面,在美国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日本将在设法延续过去的战略与适应新形势、减少中日对抗之间做出平衡和相应政策选择,而日本的战略选择也将成为中国的对日政策和外交面临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