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芬
【复习目标】
1.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3.理解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包括目的、内容、意义。知道西藏在元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4.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5.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6.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7.复习本专题,要注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整体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战国开始形成、秦朝正式确立、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等几个重要阶段,这种高度集权的制度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很明显。
8.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首先是中央集权,专制皇权是在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强化的。
【知识梳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初创、确立、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选官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于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总结。
一、中央行政制度
隋朝:首创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唐朝:沿用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合作又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
北宋: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掌行政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掌军政权;设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权。相权一分为三。
元朝:首创行省制度。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朝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内容:①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②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③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④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意义:行省制度的确立,巩固了元朝的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次巨大变革,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中国省级行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废除丞相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它的形成,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清初沿用明朝六部制和内阁制,另有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受皇帝随时召见,只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一再兴起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从三公九卿到隋唐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和设军机处,反映出古代相权削弱、皇权加强的发展趋势。概括地说,在隋唐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二、地方行政制度
隋唐:实行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令。
北宋: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大将的兵权,并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行使监督权;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
元朝:首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为行省或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管全省军政大事。
明朝:废除行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清朝:共有25个行政辖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
三、选官和监察制度
1.选官制度——科举制
隋朝创立科举制。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完善科举制。唐朝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但是明朝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2.監察制度
北宋:设通判,监督知州。
元朝:设御史台负责监察。
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拓展延伸】
1.尝试查一查,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划?
提示:依据《元朝疆域》图,从掌握元朝的行省划分入手,宏观把握行省制度的建立及作用,进而以自己家乡为轴心,更深入地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细节,加深对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大变革的认识,深刻地理解行省制度给中国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
2.历代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割据,加强地方管理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明朝废丞相和中书省,设三司,相互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实行监察制度。如: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如:北宋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endprint
【真题解析】
1.(2016·重庆B卷)科举制度作为一種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武则天时D.唐玄宗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为止。所以答案为B。
2.(2016·湖南张家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
A.王位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答案是D项行省制。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元朝的行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出现的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创立的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故选D。
3.(2017·山东泰安)《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强化封建皇权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监视官民D.控制国家兵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承相……”的信息可知,这是朱元璋为了加强皇帝的君权,废除丞相。故选A。
4.(2016·广东)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B.军机处C.中书省D.六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别能力。军机处是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其特点在于:简、勤、密、速。因此,答案为B。
5.(2016·山东泰安·节选)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籍忠臣。”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2)材料二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开始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偏房”外景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可得出唐太宗的执政理念为:任用贤才(或重用贤才);依据材料“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可知这是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指要善于纳谏。第(2)问,依据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丞相。秦朝时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第(3)问,依据材料“……在雍正时代……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偏房”指的是军机处。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参考答案:
(1)任用贤才,任用房玄龄为相(或任用杜如晦为相)。善于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秦朝;废除:明朝。
(3)军机处。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习题演练】
1.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这一“发明”是( )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2.“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
A.西周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制
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廷杖制
3.《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三司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宣政院
4.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8天时间内,览阅奏折1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
A.设立行省B.实行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D.设立军机处
5.王朝更替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分析唐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
(2)元朝行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材料三:秦汉时期,丞相地位极为崇高。拜相时,皇帝要施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然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竟把丞相给废除了,从此丞相在中国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
材料四:如右图。
军机处外景
(4)为加强统治,清朝采取了许多措施。与图相关的历史事件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五: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Ι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1)特点:三省之间各有分工,相互合作又互相牵制。
(2)职能:管理地方,守护边疆。
(3)目的:加强君权,防止丞相专权。
(4)作用: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5)趋势: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逐步加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