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里河山,五千年家国;巍巍昆仑山,滔滔扬子江……“你问我为何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华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一方神圣的土地,我们的祖辈曾为护卫她而流血哭泣……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人民口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到了现代,花木兰的艺术形象被搬上舞台和银幕,成为大家歌颂的对象。
据学者考证,花木兰的故事并非虚构杜撰,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有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
花木兰,本姓魏,名木恋,今安徽省亳县人,生于西汉初年。她的父亲叫魏应,是军中一名小校。花木兰家中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平静美满。
可是不久,她家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西汉时期,我国边境经常遭到侵扰,特别是北方匈奴常入侵扰边。汉文帝时,匈奴贵族带兵南下,俘虏百姓,掠夺财物,给中原地区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于是文帝命令征兵抗击,花木兰的父亲也在应征之列。
本来,卫国保家、抗御外敌是每个热血男儿义不容辞的职责,可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花木兰的父亲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莫说从军上战场,就连床都起不来。
军令一次又一次地催逼,父亲的病一天天加重,按当时的律例,应征者如无法从军,可由家中其他男丁替代。可是花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年岁尚小,怎么办呢?“军令如山倒”,违反了军令,不仅父亲要被治罪,全家也会同时遭殃,一家人整日愁眉紧锁,唉声叹气。
花木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正当大家看着生病的父亲无可奈何的时候,从里屋走出一个“翩翩少年”,英姿飒爽。大家开始都愣住了,定睛一看,才认出这个少年就是花木兰。
在家中,花木兰的性情最为刚烈,对父母又极为孝顺。家中处境困难,她暗暗思忖:难道就因为我是女子,就不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就不能担负起卫国保家的责任,像男子汉一样从军打仗吗?
面对木兰这惊人之举,父母既激动兴奋,又十分担心。一个弱女子,混在男人堆里拼搏厮杀,叫人怎么能放心得下?花木兰看出了父母的心思,安慰父母说:“父母请放心,女儿长大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我去征战边关,既为国家,也为了我们的这个小家呀,就是战死疆场也没有遗憾。”
父母见女儿态度坚决,只得流着眼泪送木兰走上征途。年幼的弟弟牵着姐姐的战袍,高声对姐姐说:“胜利归来!”
从此,花木兰
跟随军队转战千里,驰骋战场,耳边听到的不是父母亲切的呼唤,而是“燕山胡骑鸣啾啾”;见到的不是父母熟悉的笑脸,而是血肉横飞的战场;手中拿的不是针线,而是沉甸甸的刀枪。谁也说不清木兰经受了多少苦难,但是没有任何困难使木兰屈服,反而使她得到更多的磨炼,变得越来越坚强自立。
花木兰从军12年,身穿战袍,转战于黄河岸边,奔驰于崇山峻岭之中,浴血奋战,屡建奇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在自己身边并肩作战的勇敢战士,竟会是一个裙钗女子。
汉文帝亲自召见花木兰,对她进行嘉奖赏赐,并封她为尚书郎。文帝对她说:“你若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朕一定会答应你的。”花木兰想了想告诉文帝说:“我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请皇上您开恩让我返乡回家,去探望养育我多年的父母,尽一下做儿女的孝心,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文帝听了,深为木兰对父母的孝心所感动,便答应了她的要求。
全家人一听木兰要回来了,都高兴得不知做什么好,一大早父母便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木兰,弟弟听说姐姐要回来,赶快“磨刀霍霍”,准备宰猪杀羊。一家人嘘寒问暖,说说笑笑,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之中。
一天,花木兰穿上自己喜欢的女儿装,出门去见昔日在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战友们面对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美丽姑娘,还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呢。他们在一起征戰12年,竟没有一个知道花木兰是女儿身,大家无不惊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