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腾 金 颖
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
国际大都市低碳发展策略对上海的启示
孙 腾 金 颖
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
以纽约、伦敦、东京和新加坡等4个国际大都市为例,重点梳理了其中长期规划中与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目标和举措,总结了4个城市低碳发展策略中的共同点和经验,供上海市制定节能低碳中长期策略、推进相关工作参考。
国际大都市;低碳发展策略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得到广泛认可,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促使国际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减少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可喜的是,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主流共识,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均提出了有力的CO2总量削减目标,并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城市核心发展战略及展示城市国际形象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从上海层面看,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上海当前和未来发展的突出短板,迫切需要明确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硬约束,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国际大都市关于低碳发展的策略和关键举措对上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1.1 纽约
2015年,纽约市发布了《One New York-The Plan for a Strong and Just City》(以下简称《纽约规划》),该规划是保持和加强纽约市全球领先城市地位的长期路线图(目标年份2050年)。《纽约规划》提出了“我们成长中的繁荣城市”“我们公平公正的城市”“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我们有弹性的城市”4大愿景,其中1/3以上的内容与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直接相关。
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在《纽约规划》提出纽约市的总体目标是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30%,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80%,2050年消除因自然灾害导致市民长时间撤离家园,降低与气候相关的活动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具体目标和举措见表1。
1.2 伦敦
目前,伦敦市CO2排放中,36%来自于家庭,22%来自于交通,42%来自于生产。根据1999年颁布的《大伦敦管理机构法》,伦敦2000年设立了大伦敦管理机构(GLA, The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该管理机构由市长和议会组成,通过选举产生。制定战略规划是市长的主要职责,其中最重要的规划即“伦敦空间发展战略”(《The London Plan-Th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London》),或称《伦敦规划》。
表1 《纽约规划》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相关举措
《伦敦规划》的总体目标是规划周期乃至更远的未来,确保全体伦敦人享受优越并不断改善的生活品质。伦敦的发展将得到全面的支持和保障,且发展过程中不超越城市现有的边界、不侵占开放空间、不对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具体的目标包括:①发展方式,能应对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挑战;②城市定位,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功城市;③宜居社区,拥有多元、强健、安全、生活工作便利的邻里社区;④人文环境,成为一个令人感官愉悦的城市;⑤绿色环保,成为改善环境的全球领导城市;⑥城市生活,成为一个每个人都能便利、安全地参与工作、获得机会和享有各种设施的城市。
为实现“成为改善环境的全球领导城市”这一目标,伦敦提出要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污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能耗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实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60%的目标。相关目标及措施见表2。
1.3 东京
目前,东京的CO2排放中,工业、交通、商业和居民的比例分别为7.7%、19.1%、40.8%和32.4%。2014年12月,东京都厅以将东京建设成为世界最佳城市为目标发布了《Creating the Future:The Long-Term Vision for Tokyo》(以下简称《东京规划》)。《东京规划》阐明了东京实现系列愿景的核心领域和政策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推广策略和一个3年行动计划,并分析提出了相关举措。《东京规划》提出了“成功的2020年奥运会”“进化的基础设施”“独有的待客之道”“治安更好更安全”“支撑更强的社会环境”“国际领军城市”“可持续城市”等8项愿景。
表2 《伦敦规划》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相关举措
其中,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总体目标是2030年能源消耗总量比2000年(约2 730万t标准煤)减少38%,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2000年下降30%,将一个高效的用能系统留给后代,建造一个人人免于气候灾害威胁的城市。相关目标与举措见表3。
1.4 新加坡
目前,新加坡的CO2排放(直接排放)中,43%来自于电力,41%来自于工业,15%为交通。新加坡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Climate Action Plan-Take Action Today for A Carbon-Efficient Singapore》(以下简称《新加坡规划》)是在《巴黎协定》的激励下,最新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其总体目标是,2030年的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36%,并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新加坡规划》提出了4项核心战略,包括:①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等各领域的能效;②减少发电领域的碳排放;③持续开发和试点尖端低碳技术;④全社会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目标及举措见表4。
梳理上述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低碳规划,可总结出以下一些共同点和经验,供上海市制定节能低碳中长期策略借鉴和参考。
2.1 提出有挑战性的总体目标
一个有挑战性的CO2减排目标是指导所有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开展的基石,各项举措的实施均以总目标为依据,测算减排效果及其成本,设定时间表与路线图。全球主要发达城市均设置了总量减排目标,部分城市分别设置了中期和长期减排目标(见表5)。
2.2 抓住主要矛盾推进节能低碳
各个城市原有的发展模式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碳排放控制的关键领域也不尽相同。纽约、伦敦、东京的CO2排放大部分集中在建筑领域,因此三个城市的规划均以最大的篇幅阐述建筑节能低碳的相关措施;新加坡工业和电力领域的排放仍是排放主体,因此其规划中对这两个领域的减排工作进行了重点布置。
表3 《东京规划》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相关举措
表4 《新加坡规划》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相关举措
表5 世界主要发达城市CO2减排目标
2.3 目标指标注重以人为本
前述4城市的低碳发展举措中,许多举措都兼顾宜居宜业和碳减排的双重目标,在交通领域中体现最为明显。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可达性,优化步行、自行车出行等慢性交通环境,推进充电(加气)设施的建设等,均在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同时实现了交通领域的节能低碳。
2.4 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
各城市规划中,适应气候变化部分涵盖减弱城市热岛效应、优化城市空气质量、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抵御气象灾害应急能力等多个方面内容,建筑、交通、能源、农业等各个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升均纳入考虑。某种程度上,适应气候变化是更长期、对前瞻性要求更高的工作,其重要性不应低于碳减排。
2.5 完善配套机制制度
能效领跑者制度、绿色建筑体系、碳交易/电动车积分制度、社会领域的各种官方低碳发展支持机构和大量的民间组织等配套机构和机制对各领域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关键的保障作用。重视机制建设和落实、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推动低碳发展已成为一种主流共识。
[1] NYC.One New York-The Plan for a Strong and Just City[Z]. 2015.
[2] GLA.THE LONDON PLAN-THE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LONDON[Z]. 2016.
[3] 东京都厅.Creating the Future: The Long-Term Vision for Tokyo[Z]. 2014.
[4] NCCS.CLIMATE ACTION PLAN-TAKE ACTION TODAY FOR A CARBON-EFFICIENT SINGAPORE[Z]. 2016.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Low 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spiration for Shanghai
Sun Teng, Jin Ying
Shanghai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ing Center
Based on New York, London, Tokyo and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etroplis as example, the author summarizes related targe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low carbon confronting climate change during long term planning. The article focuses on common points and experiences of four cities low 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promote middle and long term strategy for energy saving low carbon working referenc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Low 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10.13770/j.cnki.issn2095-705x.2017.10.001
孙腾:(1987-),男,工程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节能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