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原 叶园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会计和税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服务于不同的对象,遵循不同的原则。所得税会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得税费用又是财务报告中与所得税相关的最直接的信息,既然会计盈余具有价值相关性,那么所得税费用是否在会计收益的基础上提供了额外的信息?Lipe(1986)[14]检验了会计盈余的六个组成部分,包括所得税费用,发现它们确实提供了增量信息。所得税费用是公司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费用相同,支付所得税意味着现金的流出,会减少企业的税后利润,所以一般认为所得税费用与企业价值负相关。但是从盈利的角度来看,所得税费用计算的基础是税前利润,所得税费用的增加反映了企业潜在的盈利能力,所以所得税费用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国外学者通过所得税费用(Thomas and Zhang, 2011)[8],以及由所得税费用计算出的应税所得(Hanlon, Laplante, and Shevlin, 2005)[6]和实际税率(Lev and Thiagarajan, 1993)[12]检验并证实了所得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得出的结果却不尽相同。
相比之下,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1994年之前,我国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是高度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以税收为基准,并没有所得税会计的概念。1994年开始执行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标志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对分离,财务会计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再根据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并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而在此之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使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费用。这一改变意味着会计与税法的进一步分离,为我们研究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虽然会计税法的分离使得所得税费用中包含更多会计盈余没能提供的信息,但是同时也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和避税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会计税法一致性较高的情况下,会计利润的增加会带来所得税的增加,使管理层不得不在较高盈余和较低税收成本之间做出权衡。而会计税法相对独立时,管理层有动机利用会计与税法制度上的差异操纵应计项目,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会计—税法差异不仅仅是会计准则与税法制度差异的直接体现,也是企业盈余管理和税收筹划的直接结果(伍利娜和李蕙伶,2007)[24]。盈余管理和税收筹划损害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机构持股作为一项外部治理机制,能对经理人实施监督,高雷和张杰(2008)[22]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水平正相关,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说明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有效抑制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所得税费用变动和会计利润变动为主要解释变量,以买入并持有收益为被解释变量,探究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所得税费用是否提供了增量价值相关信息;第二,考虑到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推动会计与税法的进一步分离,这是否会对所得税费用价值相关性产生影响;第三,机构投资者是否有效发挥监管作用,从而提高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国内进行所得税价值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很少,国外在用跨国样本1时也没有用到我国的数据。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国有其独特的市场环境:企业的政治关联;税收监管力度不足;投资者缺乏保护意识等等,与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提供了不一样的研究背景。根据Atwood et al.(2010)[13]的文章,2005年之前我国会计税法一致性程度在全球属于非常高的水平。而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根据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2010年2关于全球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情况的调查,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是“准依赖”的关系。Atwood et al.(2010)[13]用跨国样本发现会计税法一致性越高,盈余质量越差。Hanlon et al.(2008)[7]也发现随着会计税法一致性的提高,盈余信息含量受到损失。那么在我国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探讨所得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就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会计系统的目的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税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两者目的的不同导致遵循的原则也不同的。因为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的计算口径不同,所以税收中可能含有与公司价值相关的增量信息(Graham and Raedy and Shackelford, 2012)[10]。而且所得税的计算要接受来自税务部门的监督,相对于会计信息而言具有更高的可靠性。Hanlon et al.(2005)[6]探讨了在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趋于一致的情况下,投资者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遭受信息的丢失,结果显示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都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而且会计收益的解释能力更强,如果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实现一致,则会损失约50%的解释能力。说明税收中含有与会计收益无关的价值相关信息。虽然文献表明会计收益与企业价值之间呈正相关,但对于税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却存在争议。
公司支付所得税费用意味着税后利润的减少,从这个角度来看,所得税费用应该与企业价值负相关。Lipe(1986)[14]在控制会计收益以及其他费用的情况下,发现股票回报与所得税费用的增加成反比。Schmidt(2006)[1]观察实际所得税率变化对股票回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所得税率的下降意味着管理层通过税收筹划降低了所得税费用,这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好消息。相反,Lev and Thiagarajan(1993)[12]则发现实际税率的变化与当期股票回报显著正相关。Ohlson and Penman (1992)[16]发现年度所得税费用与股票回报正相关。Lev and Nissim(2004)[4]也认为所得税费用的减少暗示着管理层进行了税收筹划活动,而税收筹划往往会降低税后利润的可靠性,损害盈余质量,导致负的市场反应。Thomas and Zhang(2011)[8]以季度所得税费用差异为解释变量,发现所得税费用变动与未来股票回报和会计盈余变动呈正相关。出现这种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因为所得税费用中包含着与盈利能力有关的信息(Hanlon et al.,2005)[6]。Thomas and Zhang(2014)[9]认为所得税费用扮演着两种角色,分别是配比角色(the matching role)和盈利能力代理变量(the proxy-forprofitability role)。作为前者,所得税费用和其他费用一样会降低企业价值;作为后者,所得税费用与企业价值正相关,而且所得税费用越能反映盈利能力,其价值相关性越强。近年来,很多研究的结果都倾向于支持所得税费用作为盈利能力代理变量这一说法。
由于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比较晚,国内对于所得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并不丰富,主要集中在所得税会计方法的比较上。陈丽花等(2009)[20]通过递延所得税研究了资产负债观相比收入费用观的会计信息质量,结果表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分开列报能提供增量的价值相关信息,资产负债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李丽娟等(2011)[23]发现递延所得税提供了额外的信息,会影响股票定价。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所得税费用中含有价值相关的增量信息,同时根据所得税费用扮演的盈利能力代理变量这一角色,我们提出第一个假设:
H1:所得税费用变化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会计税法一致性(book-tax conformity)的降低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在会计税法一致性较高的情况下,确认更多的收入会带来更高的税收费用,管理层为了减轻税负可能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导致盈余信息失真;而且投资者和国家税务部门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会计系统是为了让管理层更灵活地向投资者提供信息,所以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计算遵循不同的原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提高会计税法一致性可能会损失信息(Hanlon and Shevlin,2005)[5]。Atwood et al.(2010)[13]发现较高的会计税法一致性会导致盈余持续性的降低。Ali and Hwang(2000)[2]用跨国样本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在会计税法一致性较高的国家,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较低。而Desai(2005)[15]认为提高会计税法一致性能够使政府成为一个外部监督者,约束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会计税法一致性会导致会计盈余的低质量,因为管理层都致力于实现操纵盈余和少缴税这样的双重目标。提高会计税法一致性可能会使会计盈余和应税所得都更接近企业的真实盈利水平。
新会计准则要求披露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在未来期间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减值准则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净资产和净收益的影响(陈丽花等,2009)[20],这提高了会计信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能力,可能会增强所得税的价值相关性。另一方面,会计税法一致性的降低在客观上扩大了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和税收筹划的空间。T. J.Wong et al.(2012)[17]认为在我国,管理层披露报告的激励更多的来自契约角色(contracting role)而不是为了传递信息,所以有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他们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信息质量的提高会大打折扣。Ayers et al.(2009)[3]认为当企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导致税前利润质量下降以及进行较少的税收筹划导致应税所得的质量提高时,应税所得的价值相关性得到加强。此外,Jon N. Kerr(2016)[11]提出当会计税法一致性降低时,所得税中包含的盈余无关信息确实会增加,但是增加的部分并不一定是价值相关的。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各项规章制度尚不健全,无法对管理层形成良好的约束;而且公司交易往往是建立在社会关系或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大多数投资者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这些因素导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所得税会计信息的质量可能受损。基于这些原因,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可能不升反降。本文由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新会计准则实施降低了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机构投资者与个体投资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从投资资金来看,机构投资者一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资金来源也比较丰富,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有限,且来源比较单一;从投资专业化程度来看,机构投资者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在信息搜集、投资决策分析上都占据优势;从投资规模来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周期较长。所以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体投资者而言更有意愿和能力发挥监督作用。
在我国会计和税法逐渐分离的背景下,所得税中包含更多的盈余无关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可能受到来自管理层避税活动的干扰,导致信息质量下降。机构持股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可以凭借其专业能力辨别管理层提供信息的真伪,如果对管理层表示不满,他们会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达到惩罚管理层的目的;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更容易获取与企业有关的信息,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监督管理层。程书强(2006)[21]研究发现盈余信息及时性与机构持股比例正相关;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越能有效抑制操纵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增强盈余信息真实性,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确实发挥了外部治理的监督作用,使上市公司的经营更加规范、有效。蔡宏标和饶品贵(2015)[18]选择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上市公司之间的空间距离作为机构持股的工具变量,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的避税行为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陈冬和唐建新(2013)[19]也发现在无税收优惠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越多,企业避税程度越少。根据Ayers et al.(2009)[3],企业避税程度越低,所得税信息质量越高,其价值相关性应该越强。我们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3: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越强。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2~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以上样本经过如下筛选:(1)金融行业的公司所适用的会计制度与其他行业不同,予以剔除;(2)剔除当年新上市的公司;(3)剔除当年被指定为ST和*ST的公司;(4)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由于检验各假设用到的变量不完全相同,各回归模型的样本容量也有所差异。所得税适用税率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本文所指的所得税费用变化TaxSurp表示本年度所得税费用减去上年度所得税费用再除以上年度总资产。用年度所得税费用差异来检验所得税的价值相关性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投资者可以直接从年报中获得这一信息;第二,以往文献使用的实际税率或应税所得是根据财务报表信息估算的,通过这些指标来研究所得税的价值相关性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基于递延所得税费用中也含有价值相关信息,本文认为采用所得税费用能更完整地反映所得税的价值相关性。不过我们同时用应税所得(Hanlon et al. ,2005)[6]进行了回归分析,应税所得等于当期所得税费用除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年度应税所得变化是指本年度应税所得减去上年度应税所得再除以上年度总资产。年度会计收益差异EarnSurp表示本年度净利润减去上年度净利润再除以上年度总资产。因变量是12个月的买入并持有收益,按照会计年度计算。
除此之外,本文还控制了一些会影响所得税费用以及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变量,这些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等于年初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账面市值比BM,表示年初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市值之比;滞后一期的买入并持有收益LBHR;资产负债率Lev,等于年初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STR。在实证研究中,为避免部分变量极端值的影响,我们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1%的Winsorize处理。为避免公司维度可能存在的聚类效应,我们在回归中进行了Cluster处理。此外,在回归分析中对行业以及年度效应进行控制,根据证监会201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制造业进行二级分类,其他行业按一级分类。
模型(1)用于检验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
因变量BHRit表示i公司第t年5月到第t+1年4月的买入并持有收益,测试变量Taxsurpit为i公司t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变化。由于所得税费用的增加暗示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预测系数α1为正。Earnsurpit是i公司t年度的净利润变化,会计收益的增加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系数α2应该显著为正。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Lev(总负债/总资产);账面市值比BM(净资产/年个股总市值);滞后一期的买入并持有收益LBHR;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STR。此外还控制了所属行业(Ind)以及观测年度(year)。
模型(2)用于检验新会计准则实施对所得税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Reform是新会计准则的哑变量。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颁布,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为避免新会计准则颁布带来的影响,回归中不考虑2006年的样本。当观测年度在2006年之前时,Reform取值为0;观测年度在2006年之后的样本Reform取值为1。基于假设2,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管理层更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和税收筹划,所得税费用中包含的信息受到干扰,会计盈余质量下降,我们预测交乘项系数α3、α4为负。
模型(3)用于检验机构投资者对所得税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为了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所得税费用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我们每年按机构持股比例将样本分为五组,得到虚拟变量dum_inst。此处机构投资者数据取自国泰安数据库,包括基金、券商、保险公司、社保基金、银行等。根据假设3,我们预测交乘项系数α3、α4为正。
表1是变量的描述统计。表2列示了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格右上角是Spearman相关系数,左下角是Pearson相关系数。我们发现所得税费用变化和会计盈余变化与买入并持有收益都是显著正相关,此外所得税费用变化与会计盈余变化的相关系数也是显著为正,证实了所得税费用的盈利能力代理变量角色。
本文从构建投资组合开始,分析所得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分别根据每年的所得税费用变化Taxsurp、净利润变化Earnsurp以及所得税费用变化的盈余无关部分Unexpts将样本分为十组,观察投资组合的超额回报。所得税费用变化的盈余无关部分是所得税费用变化关于会计利润变化按行业和年度进行回归得到的残差项。每组的股票回报是按照Fama and French三因子模型计算的月超额回报率均值。
表1 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
表2 相关系数
表3显示了构建投资组合的结果。从表格第(2)栏可以看出随着Taxsurp的增加,三因子模型的超额回报AR也呈现上升趋势,D10与D1的对冲回报为1.93%,在1%的水平下显著。按照会计盈余分组时,AR随着Earnsurp的增加几乎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而且获得的对冲回报为2.78%,比第(2)栏高出0.85%。第(6)栏中按照所得税费用变化的盈余无关部分进行分组得到的对冲回报是0.65%,在1%的水平下显著,初步说明所得税费用中含有与会计盈余无关的价值相关信息。
基于投资组合分析的结果,接下来我们通过依次添加变量的方式对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表4列示了以所得税费用变化为Taxsurp的回归结果。无论是Taxsurp还是Earnsurp,回归系数都是显著为正的,而且Taxsurp的系数大于Earnsurp的系数,这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本文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我国所得税的征收受到更为严厉的监管,使得所得税的可靠性更高,但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具体的原因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总之这一结果说明所得税费用中含有增量信息,而且符合所得税费用作为盈余能力代理变量与企业价值正相关的说法。
表3 投资组合
表4 所得税价值相关性
表5中用应税所得替换了所得税费用,通过方差膨胀因子检验以及逐步回归法,并没有发现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与前面一致,不过第(6)栏中Taxsurp的回归系数为0.289,与之前的3.924相比有所差距。从调整的R平方来看,0.741也是略小于0.745,说明所得税费用比应税所得更好地反映了企业价值,这可能是因为应税所得是一个估算值,而且所得税费用中包含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反应了未来的盈利情况。
表6显示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所得税费用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与我们的预期相符,Taxsurp与reform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进一步通过检验Taxsurp系数与交乘项系数之和是否为零,我们发现虽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削弱了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这种正相关关系。同时,Earnsurp与reform的交乘项系数也是显著为负。表7用应税所得进行回归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上述结果表明:虽然新会计准则扩大了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使所得税费用中可以包含更多与会计盈余无关的信息,但是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却降低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新会计准则之后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表5 所得税价值相关性
表6 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表7 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最后,基于机构持股能发挥监督管理层的作用,我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所得税价值相关性的影响。表8中Taxsurp是所得税费用变化,(1)(2)栏中,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所得税费用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也越高。第(3)栏中Taxsurp的系数不再显著,但是Taxsurp与dum_instper的交乘项系数在10%的水平下显著,Earnsurp以及交乘项系数依然显著为正。用应税所得代替所得税费用得到的结果如表9所示,(1)(2)栏得出的结果与之前类似,第(3)栏中所得税费用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交乘项系数虽然不显著,但是是正数。总的来说,机构持股能够增强所得税费用以及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
前文通过所得税费用变化和应税所得变化证实了所得税的价值相关性,为了更好地支持本文的研究结论,从以下角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首先使用Fama-MacBeth的两阶段回归方法再对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检验;其次,检验了所得税费用变化与未来一期买入并持有收益的关系;除此之外,参考Thomas and Zhang(2014)[9],使用税前利润代替净利润,并用市值代替资产进行除权;最后用当期所得税费用代替所得税费用,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表8 机构持股比例对所得税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表9 机构持股比例对所得税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随着我国会计与税法的逐渐分离,所得税费用是否提供了与会计盈余无关的价值相关信息,同时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所得税费用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税费用作为公司盈利能力代理变量与企业价值正相关,所得税费用中确实含有价值相关的增量信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有所下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越强。此外,本文还发现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高于净利润,可能的解释是所得税的可靠性更强。
本文的结果是对以往文献的补充,说明即使在我国这样会计与税法一致性较高的环境中,所得税费用依然提供了增量价值相关信息。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虽然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为了让会计信息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会计准则的执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性和独特性,新准则的实施效果可能发生偏离。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因为机构持股能发挥监管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
注释
1. Why are Taxes Value Relevant? Cross-country Evidence on the Proxy for Protability Role of Tax Surprise(Jon N. Kerr)一文中用跨国样本进行了所得税费用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并考虑会计税法一致性的影响,但是没有用到中国的数据。
2. “PricewaterhouseCoopers LLP, 2010. IFRS adoption by country”将税收制度的类型划分为三种:dependent、independent and Quasi-dependent.其中我国税收制度的类型为Quasi-dependent——Taxable profit is principally based on the legal entity statutory accounts, with a number of adjustments provided in the t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