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有“重量” ,学习有“份量”

2017-11-18 10:42梁蔺蔺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电子秤表格重量

梁蔺蔺

当今的学前教育,早就走进了“授人以渔”的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在长期一线工作中发现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比成人想象的要强大得多!作为教师,如何发现问题、直面问题,不断引导孩子们一步一步地朝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靠近,是值得当代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对老师而言,能不能对大班下学期的孩子们开展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深度学习”呢?

在区域里,孩子们如何使用材料?他们眼里看到的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困难和疑惑?会收获什么?我个人认为:作为教师,可以预设但不可能完全预计到孩子们真实的活动状态与结果,唯一能做的就是创设一个可以探索的活动区域、观察孩子们真实的活动状况,因势利导,才有可能与孩子们之间产生各种有趣、有益的学习故事,从而助推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

观点说明:

1.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真实情况,能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深层次的思考和有积极意义的针对性的实践指导。

2.区域性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对幼儿问题的持续关注并为解决孩子们的真实问题而提供持续性的支持,从而助推孩子们的持续发展。

3.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相比集中教学,更加考验教师在教育中的敏感性与专业力,帮助解决孩子们的真实问题。

4.教育教学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而非一次教育教学活动。

预设依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2.《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其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育教学情境:

几把种子、几种不同的秤,不动声色地放到科学区里。孩子们会怎么玩?会是老师以为的那样吗?作为老师,该如何面对真实的问题呢?是回避问题还是直面问题?

一、故事初级版:老师,这是什么符号?——了解重量单位

由于材料里有老師投放的体重秤和小型电子秤。有的孩子发现不同仪器上,在数字的后面显示了g和Kg的符号,便跑来询问教师,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视线是很宽的,他们关注到的除了数字本身外还有那些细小的符号。于是,在师生互助互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重量单位有克与公斤。克表示物体轻,公斤表示物体重。

二、故事升级版1.0:老师,秤上有个“点儿”?——接触余数概念

区域里提供称体重的是电子秤。有的孩子称体重后,跑来问老师:“梁老师,那个体重有个点儿,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点儿?”我自己也没明白当时这个孩子问题的意思,就和她一起过去查看。原来是孩子们发现电子秤显示体重时,整数后有个小点儿,小点儿的后面还有数字,这对于只会整数认读的学龄前孩子来说可是不小的发现。于是新的求知欲望被唤起,孩子们在主动求知、教师引领的过程中又知道了“点”后面的数字代表的是“不足一公斤”。孩子们永远都在超越教师的预设,作为教师的我内心是多么欣喜呀!

三、故事升级版2.0:老师,这个表怎么用啊?——触碰二维表格

既然是称体重,难道只是称了之后写上数字就算结束了吗?不,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想得更多更深,挑战与试探孩子们学习的上限。因为,不挑战不试探,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极限在哪里。因此,我制作了一个“我的体重管理”表格,提供了一个5~6岁参考数据的极简表格,希望孩子们能把体重结果与关注自身健康与自我评价进行链接,逐渐树立监测体重、健康生活的意识。

孩子们的好奇心永无止境,什么都要弄一弄动一动。因此,在后续的区域活动中,就有孩子拿着表格来问我了:“梁老师,这个表是什么意思?”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意思”这四个字,我带着孩子学认表格里的图示、解读表格里的每一个项目、学着做记录、学着参考墙上张贴的简易体重标准、然后学着分析为什么自己体重偏高、偏低或者正常……在缓慢的一学期区域学习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孩子开始知道了如何记录体重、如何关注标准、如何分析自己生活里健康的或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想要让体重正常,我们可以多吃什么健康食品、做什么样的健康运动。孩子们从称重,变成关注自己健康、监测自我的健康小卫士。这是好事,它让我们的学习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成为孩子们学习的目的!

四、故事超级版:老师,葵瓜子重量是“0”?——感受求真求实的科学思维

更让人意外的发现层出不穷:一个孩子拿着一粒葵花籽放在电子秤上秤出的重量居然是“0”!那么,为什么另一个孩子拿5粒葵花籽在一起称出了2克的重量呢?葵花籽到底有没有重量,孩子们争论不休。我带领他们一起思考:假设葵花籽重量是0,那么无论多少粒加起来得数还是“0”,这个答案大家都没有争议。我建议:我们一粒一粒叠加式地称一称吧!孩子发现,当第3粒种子放到秤上时,电子秤开始有了数字显示:1克。孩子们终于判定葵花籽有重量。那么,为什么一粒时、两粒时又没有呢?我和孩子们继续前行:原来影响结论正确与否的有两个要素:一是操作方法,二是使用的工具。在操作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会不会是我们使用的工具出现了问题呢?最后我们一起上网查询,了解到对于种子这种极轻物体要使用的工具叫分析天平。

教育教学反思:

1.对科学精神的感悟

整个学习的过程,不是一气呵成,更不是集中教学完成,是伴随着孩子们在科学区域活动中一次次的新发现、新问题、新需求,在老师及时引导的情况下走到了现在。这是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又何尝不是给我的一次学习机会:实事求是、用已知挑战未知、不断探寻真相,这就是科学精神。

2.对后续活动开展的思考

这个世界随时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即使孩子们称出了各种种子的重量,但它们会是恒定不变的吗?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种子的重量变化呢?比如:种子水分的流失,让种子重量变轻;湿度的增加让种子变重?经过了前面的种种问题情境,我也顺着孩子们的思路不断延展与拓宽着教师对后续活动的思考。

3.对教师实践价值与孩子成长相互作用的再认识

对我而言:学前教育领域,她不是一扇窗,我们不能仅仅只打开来看看风景有些感悟就作罢;她应该是一扇门,我们不仅要打开它,还要走进去,成为风景里的一部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过程中,不仅孩子们在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也在成长。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不是拔苗助长,而是不断地探索孩子们发展的一切可能。只要我们真正把目光实实在在地放到孩子们的身上,一定会有专属于教师和孩子的成长与蜕变!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子秤表格重量
电子秤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统计表格的要求
关于电子秤的设计
压死电子秤
基于STM32的高精度电子秤设计
本刊表格的要求
Put the Glass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