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
随着电视剧产量不断攀高,收视不断破纪录,大腕们的片酬也越来越高,影视产业呈现出一个“井喷式”的发展,但无论现象是如何的欣欣向荣,讲出一个好故事才是大家不言而喻的终极目的。剧本是影视作品的“一剧之本”,编剧是实现“讲好一个故事”这个目标的基础,但是现在的编剧圈可谓乱象频现,各種抄袭案纠纷闹得“鸡飞狗跳”。而这些乱象的发生使编剧被“琐事”缠身,无暇创作。搞创作是编剧工作的核心,也是绝大多数编剧在进入这个行业时怀揣的理想。为了让编剧保持初心,也是为保护编剧的权益,使编剧们将最大的精力投身创作,“如戏”一直在努力。
“如戏”不仅是“编剧保姆”,还是“编剧卫士”
为了发掘更多优秀青年编剧,并培养其坚持职业创作的积极性,为了鼓励原创和为中国电影的发展繁荣提供人才支持,“如戏”从 2015年6月开始举办为青年职业编剧打造的“故事+”编剧创作大赛。2017年9月24日,在“如戏”第19期“故事+”剧本创意大赛暨第二季“如戏·故事+”年度总决赛的现场,特别邀请了聚焦行业、各有专攻的意见领袖,共聚一堂,希望能对于影视创作有更多的交流和探讨。
“如戏·故事+”第一届总冠军万年俊子在第二届编剧创作大赛的开场时说道:“那次大赛后签约‘如戏经纪公司,我第一次没有写一个字就拿到了定金,也是我第一次和导演合作,第一次发现我写的东西可以和大家一起认真讨论和修改,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作为一个助理、作为别人枪手在写一些东西。”余飞则表示,这是一个集原创、开发、选拨、经纪为一体的商业模式:“这样的模式是,我先把人选拔进来,参加比赛,比赛之后再有一个作品,把作品挑出来,卖给制作方。”这样的发展模式值得探索,作为评委,他也很看重编剧的创意能力与写作能力。
谁的笔锋所向无敌,谁的笔法一揽乾坤
正如第二届“如戏·故事+”的大赛主题“以笔为傲”——谁的笔锋所向无敌,谁的笔法一揽乾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编剧大军,成为编剧圈的新生力量,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以活跃在“如戏”的舞台上。太空堡垒、十放文化创始人、电影《拓星者》导演张小北说道:“做编剧为什么年轻人更有优势?因为只有当我们内心保持灵活,才能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心,永远不会对世界麻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故事层面上一直向前推进,才能够真正地找到感动自己、也能感动观众的故事。”
评委应萝佳对于大赛作品《县城野梦》的90后编剧毕慷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是赞赏有加:“你是我见过的这两年最有趣的年轻编剧。说实话我们见到了各式各样的90后编剧,有时候我觉得他们过于保守。在提前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在想你这个人多大年纪,看到你本人时我觉得应该是90后,但你写的这个80后的作品让我很惊喜。我们团队已经有90后编剧做了一个90年代的电影,但是我觉得你已经突破了我对90后认知的界限。希望你保持这种有趣的感觉,在未来的项目中也是天马行空、无所顾忌,当然后面有制片人、导演等等收拾你(笑),但是最初级阶段我觉得要放飞你的想法,这个是非常宝贵和难得的。”
“如戏·故事+”提供一个充满韧性的舞台
编剧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戏是一家调配编剧资源的新型平台。正如如戏“掌柜”朱博文的在大赛最后的主题演讲所言,让编剧只要做“好的故事”这“一件小事”,就是“如戏”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小事”。“ 如戏”是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对于编剧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获得比赛第二名的作品《粉墨》,其指导老师孙允亭在场上袒露心声:“在这次创作过程当中,我逐渐意识到这一次‘如戏·故事+其实是给编剧提供了一个韧性的舞台。编剧往往要应对制片人、导演、演员各方的要求而修改,改来改去,改到最后我们呈现出来的故事和剧本往往已经偏离了编剧最初的创作初衷,主题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在“如戏”这个舞台上没有任何干扰,没有任何束缚,编剧完全可以打开脑洞,展开想象,做你喜欢的、擅长的、最想呈现的人物故事,这对于每一个创作者来讲都是一个幸福和幸运的事情。所以‘如戏·故事+对于编剧来说是个能够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今天的主题‘以笔为傲,在这一刻你就是你,可以完全不用顾及其他的东西,只是我写我想写的就可以了。”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女士也认为文化产业在这几年得到“指数级发展”与如戏这样的平台构建与成长是分不开的。“2009年那会儿说投资文化产业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市场根本不成熟。但是为什么现在这个行业这么红火?可以举办就像今天这样一个编剧的年度总决赛?不是那时候没有人写好内容,也不是那时候内容不好,而是没有人组织和帮助编剧实现创作者和平台之间或者创作者和制作方之间的连接,缺乏这样常规化的模式。从这个很小的点,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行业的变化以及行业获得的比较大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投资“如戏”的原因,我们希望在源头上能够确认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我相信在座的业界人士也是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