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7-11-17 07:21:04方伟
电脑与电信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师生校园

方伟

(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方伟

(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结合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基于SMTR的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期能为我国高校网络人才队伍的建设之路贡献一份力量。

SMTR;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

1 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师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的建设普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直接影响了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校园现代化治理中的应用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然而目前,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较低,人员管理机制陈旧,专业技能人才引进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良性发展。可见,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2 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的现状和不足

一般来讲,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都安排在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其主要职责包括管理校园网络服务器、维护数字化校园系统、组建校园局域网、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服务于多媒体教学、维护网络教学平台、编制网络课程和教学录像等。其工作特点可以概括为工作量大、事项繁杂、专业技术性强、任务重。目前,国内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网络人才队伍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以山东省为例,滨州学院2005年成立网络中心,含网络技术科和教育技术科,网络人才队伍由最初的2名工作人员,发展至今仅有10名。据调查,潍坊学院、德州学院等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基本都维持为10名左右。然而,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校园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人员规模较小直接导致网络部门不能及时地为师生提供到位的服务。国外高校的网络部门普遍都配备了较为充足的技术支持人员和服务管理人员,一般能达到200人至500人的规模,人均服务师生数在100人左右[1]。而目前我国发展较快、人员规模较大的高校,其网络人才队伍规模仅仅维持在100人左右,一般的地方高校其网络人才规模普遍维持在10人至30人,人均服务师生数远远落后于国外一流大学。

2.2 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缺乏技术人才和开发团队

纵观网络化专业人才的发展过程可见,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中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是从物理、电子等相关专业调配过来的,真正科班出身的较少,且缺少技术过硬的人才和开发团队,难以全面实现高校校园的网络化管理。另外,由于高校人员管理机制、工资分配制度和个人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人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等方面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这种状况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缓解,可能需要周期会比较长。

2.3 工作缺乏协同创新,网络技术应用的推广能力不足

地方高校网络化建设为教师和学生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平台,但由于高校网络部门和相关系院普遍未建立良好的成果转化机制和合作渠道,导致许多网络实战技能与知识不能大范围地传授给相关专业的学生,不能与相关院系进行联合教学。一般院系有自己的教学大纲,成套的培养方案,但往往跟不上社会和企业的变化节奏,知识相对陈旧,教师们也懒于创新性地探索新的实践知识和教学方法,网络人才队伍也没有人力、精力和动力对网络技术教学应用的平台和网络化手段进行推广,导致硬件上了,条件有了,却不能发挥其应有功效的局面。

2.4 科研能力偏弱,职称晋升受限

地方高校网络部门人员配备缺额较多,且工作人员大多是理工男,导致原本不擅言谈不擅书写的人才们更没有经历和时间去思考和总结,更别提搞科研了。许多实战工作经验不能推广,不能转化为科研成果或教学成果等。网络中心一般属于教辅部门,既要坐班,又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达到条件才能申请职称晋升,然后职称晋升需要跟院系教师一块儿竞争,明显有失公平。职称晋升和薪酬激励制度受限,且薪酬制度受制于高校事业单位工资结构的局限,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不利于激发网络人才队伍的斗志。

3 基于SMTR的地方高校校园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和深度思考,从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师生、如何能更好地进行自身提升两个角度出发,将SMTR理念应用到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

3.1 SMTR理念与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的融合

SMTR是Serve、Manage、Teach、Research的缩写,将SMTR理念融合到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将其分开来看:第一,树立服务(Serve)于教学和师生的意识,并以身作则;第二,管理(Manage)好、维护好网络服务系统和网络平台,保持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畅通无阻;第三,将工作中的实战经验和知识技能传授(Teach)给相关专业的学生,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第四,将工作中的创新思维和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以供同行学习参考,实现成果共享。

3.2 基于SMTR的地方高校校园网络人才队伍建设

以SMTR理念为指导,以服务师生和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为原则,建设地方高校校园网络人才队伍,有利于提高其服务意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双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目前地方高校人才评价机制。

3.2.1 提高网络人才队伍规模

加大力度引进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为建设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提供人员保障。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网络人才队伍规模太小的不足,但是高校招聘人才一般都要求专业对口的硕士以上学历,然而网络化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地方高校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在薪酬方面没有优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进编外人员,对其进行定向培养、定期培训,使其作为辅助力量,完成服务师生过程中的具体性工作,成为合格的服务型人才。再将在编人员大致分为三类: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这样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网络合作团队,既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又能适应地方高校的人才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SMTR的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框架图

3.2.2 创设环境,为SMTR理念的应用提供便利条件

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合适的环境,并与所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地方高校领导要有重视网络信息化建设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识,学校层面积极制定各种有效措施,重视网络人才队伍的建设,使专业技能人才得到应有的认可,在职称和待遇上得以体现,提高网络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定期为服务型和管理型人才提供技术培训和考察学习的机会,为教学型和科研型人才提供校企合作、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的机会,使网络人才队伍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价值的用武之地。

4 结束语

地方高校网络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走SMTR人才建设之路,能够使网络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高校,同时也能得到学校的认可。在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服务别人,提高自己”的良性循环。

[1] 胡钦太.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创新和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3):58-62.

[2] 刘奇,王华彪,薄佩钰.高校信息化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3):95-99.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alent Team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ng Wei
(Binzhou College,Binzhou 256603,Shandong)

Firstl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alent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alent team,it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network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based on SMT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alent team in China.

SMTR;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alent team

G647.2

A

1008-6609 (2017) 09-0056-02

方伟(1981-),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教育应用。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8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2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