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柳++陆德利++彭国振++魏小宝++陈长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机器人全自动焊接的柔性侧围生产线,从侧围总成的大分块结构、生产线布局方向、关键工装夹具实现柔性的方式、抓手柔性方式、Pickup挂件柔性方式等几个方面介绍生产线的柔性制造。
关键词:侧围;布局;柔性制造;焊接;工装夹具;Pickup
中图分类号:U4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0-0036-02
汽车作为传统制造业,其开发周期长,产业链庞大。就主机厂来说,一般包括侧围总成、门盖总成、前车体总成、下车体总成及总拼、补焊线、调整线等。汽车更新换代快,因而产品多样化是汽车业的大趋势,由于场地、投资等方面限制,如何实现生产线的柔性成为汽车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焊装工艺来说,侧围分总成零件多、小零件数目多、工装定位复杂,因而实现生产线柔性较之主线难度更高一些。传统手工侧围生产线的多为“单线单用”模式,随着工业模式自动化、智能化,新建生产线多以机器人焊接代替手工焊接,而机器人生产线投资高,单线单用会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只能往柔性生产方向进行规划。
1 侧围总成基本构成
一种SUV侧围总成图1所示,侧围一般由侧围外板、加强内框、A/B柱加强框、轮罩加强框、D柱、外板延伸板、加油口支架、锁扣加强板、翼子板安装支架等组成。由于侧围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型的颜值,因此对于任何一款新开发的车型,可能车架件或地板件是借用原先车型的数据,但是侧围总成一定是全新的,这就意味着侧围总成的生产线兼容性要高,随时可以进行车型切换生产[1]。
侧围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 机器人柔性侧围生产线布局形式
侧围件由于零件多,分层明显,且有较多小件,因此侧围生产线至少要有1个以上装件拼台,补焊台拼台数则根据侧围总成焊点数和生产节拍进行设计。按目前我司的实际情况,主机厂侧围生产线焊点在200—300点左右,2个装件、定位焊拼台,3个补焊拼台,对于设计节拍较低的,补焊台可以为地面补焊台+七轴搬运补焊的形式,对于设计节拍较高的,由于七轴机器人需要抓件、行走及挂件,以上几个步骤总时长较长,七轴补焊机器人存在等待时间过长,如果制造节拍要求较高,不推荐使用七轴搬运,可以将七轴搬运改为固定台补焊的形式[2]。七轴补焊生产线布局图3所示,固定台补焊生产线布局图4所示。
从图3、图4可以看出,生产线设计节拍对最后一个补焊台的影响较大,排除设计节拍的影响,从成本控制及后期运行维护方面来看,固定台补焊优于七轴补焊,从以往项目运行情况来看,七轴极易损坏,且换七轴皮带时,搬运机器人需要移走,复位调试周期长,对生产线影响较大。固定补焊台可以在厂房空中搭建钢构,从而将钢平台上的下探机器人换成倒挂机器人,下探机器人钢构下标高要控制在一定高度以上,以满足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要求,对后期机器人及焊钳、管线包等维护较为不便,除此之外,倒挂机器人与下探机器人在功能上并没有明显区别。
3 侧围线柔性生产模式
3.1 工装夹具柔性形式
3.1.1 转台工装切换
图5所示转台为A/B面转台,工装为三脚架形式,A面进行装件的同时,B面进行机器人定位焊,当搬运机器人将焊好的零件抓走、前一个拼台的焊合总成就位后,B面转到装件面,已完成零件安装的A面转180°到机器人面进行焊接,这样零件安装不对焊接时间产生影响,与传统手工生产线相比,节约了零件安装的时间。三脚架形式的工装设计可以改善员工装件时的人机工程,且可以增大焊接机器人扫略范围。
切换时小车通过地面定位装置与转台上的工装对接,先切换A面工装,转台旋转180°后在同一位置切换B面工装。一般来说,旋转台的工装从A柱或D柱切换均可,同一转台上的要求从同一个方向切换,为了实现不同生产线的柔性,建议所有生产线均设计成同一方向切换。工装推到位后推进方向有机械限位机构,同时感应开关感应工装到位,转台上的主定位销升起,切出方向的气缸压紧,最后再把4个手动锁紧机构锁紧,即可完成工装切换。
3.1.2 补焊台工装切换
补焊台采用地面机器人+下探机器人补焊的形式,下探机器人安装在钢平台上,补焊台工装从钢平台下方进行切换,与转台切换形式一样,补焊台也是通过地面定位装置实现切换小车与工装对接,从钢平台下方进行切换。为了降低切换难度,补焊台工装一般两段式,分段进行切换。
除了上面这种手工切换形式,补焊台的工装还可以通过机器人切换,机器人切换比人工切换的形式更占用生产线场地。同理,补焊台工装切换方向可以设计成轮罩方向或流水槽方向,为了便于车型柔性及统一,前期设计时应全部统一成一个方向。不同于专线工装的设计结构,柔性线工装是固定的底板面+可切换面组合的形式,底板面兼容所有车型,真正的夹具部分随车型切换。切换时,小车沿地面定位装置推到位,小车上的凸起卡到工装底板上的卡槽限位,再手工将小车上的工装推到底板上,固定锁紧。
3.2 抓手柔性形式
为了节约投资成本,机器人抓手应尽可能实现兼容,若实在无法兼容,抓手柔性的形式可采用插拔式切换和整体切换两种形式。插拔式切换是在地面使用“精确料架”放置所需更换部件的形式,机器人通过切换抓手上的特定部件实现不同车型的抓手共用,其切换形式类似焊接机器人的换枪功能。整体切换式是通过地面定位装置确定切换小车的位置,把抓手整体切换到小车上去。对于工装夹具和抓手,切换小车占地比较大,夹具部分由于机构复杂、重量较重,通过在地面推走、地面存放的方式方式比较落后,因此整体式切换可通过双层抓手存放架、空中输送平台等方式进行存放[3]。
3.3 Pickup柔性挂件形式
为了实现柔性生产,Pickup也需要实现不同车型的挂件。对于同一个Pickup机构,柔性车型挂件时Pickup托举点需要在Z向可以根据节拍需求调整。由于挂件机器人前期位置已固定,机器人抓放件要有一定预留量,因此托举点X向坐标要求固定,Y向可滑移,根据零件状态调整Pickup滑开距离。Pickup挂件时,托块向下打开,机器人挂件到位,感应支架被下压,感应开关将信号传回主控制器,托块回原位,Pickup上升并通过特定轨道将侧围输送到主线进行装件。该机构可以实现左右侧围同时挂件,搬运机器人及抓手同时退出,若柔性其他车型需要将左右侧围挂件宽度加宽或缩窄,可通過调节轨道上的滑移槽位置进行Y向调整,其机构如图6所示。
4 应用模式
目前公司已经建成该类型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车型柔性制造(MPV、SUV、Car),改变了单一专线的生产模式。该类型的侧围生产线所有焊点均采用机器人焊接、人工装件和涂胶的形式,往后,随着侧围零件平台化、总成化的发展,装件和涂胶也会往自动化这个方向发展。同手工线相比,机器人线体单班次可以优化所有焊接人员,只需保留装件人员,按三班次的生产模式,每条柔性侧围线可三个班次人员。机器人柔性侧围线的建设,实现了侧围总成100%自动化焊接,向整车厂自动化率提升又迈进了一步。
目前,我司已建成3条机器人柔性侧围线,共计导入车型6种,已导入的所有车型可在所有柔性侧围线进行柔性制造。
5 结语
在汽车制造技术要求越来越精良的今天,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对焊点的质量要求、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动化生产线的开发也是大势所趋。机器人焊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焊点质量的稳定性,焊偏、漏焊、多焊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只要前期焊接参数规范,焊接毛刺、虚焊、脱焊等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柔性生产线可以解决单一专线回收率较少的问题,生产线建好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制造的车型,而不用重复投资及新建专线,可以大幅度缩减后期生产线建设周期,满足“更快、更好、及时响应市场”的制造理念。
参考文献
[1]高颖阁.一种侧围柔性生产线模式的介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67-68.
[2]陈周生,一种柔性侧围生产线开发[J].汽车技术,2017,(3):79-80.
[3]李秀启,汽车侧围分拼柔性焊接线布局浅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7,(4):52-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