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铸造我国新时代人才核心价值观

2017-11-16 11:56赵永乐
人事天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精神人才文化

赵永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他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国家要有中国精神,民族要有中国精神,每一个国民都要有中国精神,作为国民精英的人才更要有中国精神。新时代中国人才的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才精神。要凝炼中国人才精神,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铸造新时代的人才核心价值观。有了新时代的人才核心价值观,中国人才就有了灵魂,有了脊梁,方能倍显中国人才精神,迎来中国人才大发展和国际人才大集聚的新高潮。

一、人才自信說到底是人才文化自信

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背后则是制度的较量,而决定人才竞争和制度较量胜负的则是看一个国家是否拥有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人才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才质量大幅度提升,海外人才吸引力度不断加强,人才活力和效能愈加彰显。经过多年的选择和实践,以人才强国为战略的人才发展道路已经打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已经成为指导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正确理论,覆盖人才发展和人才治理全方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体系。我们完全有理由坚定我们的人才道路自信、人才理论自信和人才制度自信。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坚定人才的文化自信,铸造社会主义人才核心价值观。

在人才的各种自信中,人才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论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是在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都表现出丰盛的人才文化和强烈的人才意识,孕育着中华民族独有的人才价值体系。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人才文化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始终是我国人才道路、人才理论和人才制度的基础和灵魂。人才价值体系位居我国人才文化的核心位置。坚定人才文化自信是坚定人才道路自信、人才理论自信和人才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快建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文化体系、铸造社会主义人才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道路的开辟、人才理论的形成和人才制度的初步确立,使得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优势;尽管我国人才文化博大精深,为人才道路的开辟、人才理论的形成和人才制度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人才文化依然是诸人才自信中的短板所在,不能满足人才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国际竞争的需求,仍然需要全党上下、全国上下有组织、有意识地下大力气去弘扬和繁荣人才文化。如果我们不能补齐人才文化的短板,那么就会导致严重的人才浪费和流失,最终使我国在全球竞争中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现有人才优势丧失殆尽。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坚定人才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加速提升我国人才文化软实力,用我们强大的人才核心价值体系为坚定人才道路自信、人才理论自信和人才制度自信彰显魂与魄。

二、中国人才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标识

探根求初,中国人才文化的来源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禅让制度到尚贤文化,从吕尚的“得贤将者兵强国昌”到董仲舒的“任贤者,国家之兴也”再到李世民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孙中山的“培养人才,实为当今急务”,从墨子、诸葛亮的人才标准到孟子的人才鉴别方法再到王充、刘劭、刘知己、魏源等人的人才分类……人才思想丰富多彩。由历代名士的人才主张转化为今天众多的成语名句,诸如“德才兼备”“求贤若渴”“见贤思齐”“尚贤使能”“唯才是举”“量才录用”“礼贤下士”“伯乐相马”“知人善任”“百年树人”“人尽其才”“楚才晋用”“毛遂自荐”“千斤买骨”“人才救世”“才重于财”“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人皆可为尧舜”等等。这些精彩的传统文化思想积淀为我们今天的人才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有益的启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大批革命领袖,造就了军事、政工、文化、地方工作、经济建设、知识分子、革命青年和党外人士等各路人才大军,凝炼出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奋斗精神。在毛泽东思想的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中,不仅都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人才思想,而且还为武装广大人才精神打造出深厚的人才文化。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中,关于领袖、干部、共产党员、指挥员、知识分子、工作人才、英雄、劳模、积极分子、党外人士、开明士绅等特定对象的论述和政策,更是凸显强劲的人才文化色彩。毛泽东同志甚至提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的科学论断。我们今天所大力倡导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蕴涵着深刻价值理念的人才精神。我党在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孕育的人才思想、文化和精神,为我们今天的人才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文化方向和价值标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人才文化也进入兴盛时期。邓小平早在1977年就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本世纪以来,中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既从顶层上对我国人才发展进行了设计,又从文化上对人才事业进行了创造。中国人才道路、中国人才模式能够奇迹般地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本身就充分地证明了中国人才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endprint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要让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广大知识分子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这一系列讲话,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人才理论,更浸润和体现了鲜活的人才文化精神,为加快人才强国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从理论上指明了正确方向,从文化上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人才核心价值体系

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人才文化自信,充分肯定和践行我国人才文化的价值,夯实我国人才文化基础,补齐人才文化软实力短板,加快构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人才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来推进社会主义人才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铸造在全球具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的人才核心价值观。

一是在国家层面上,要倡导尊才、崇创、开发、汇聚。这八个字既是建设中国大国人才文化的目标,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人才核心价值体系起统领作用的基本理念。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和实现。崇尚创新、崇尚创造、崇尚创业,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保守思想,为人才的“三创”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努力形成探索进取、自强不息的社会风尚。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入优先保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共识。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强化“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的认识,坚持人才开放发展,扩大人才国际合作交流,增强汇聚世界高层次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全球配置人才的能力,使我国成为各国青年向往之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是在社会层面上,要倡导平等、竞争、宽容、激发。这八个字既是我国社会人才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我国社会人才开发和激发活力的基本原则。充分保障人才的成才权、发展权和创新创造创业权,同时充分保障用人主体的用人自主权;既要保证在成才、展才面前人人平等,还要保证每个人才和各类用人主体在竞争面前地位平等,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倡导竞争,平等竞争,公平竞争,使人才在竞争中捶打磨炼成长,使用人主体在竞争中汇集优秀人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尤其是用人主体更要容许试错、宽容失败,要抚慰挫折、支持奋斗,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挫折中求得新生。着力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运用事业激发和必要的物质激励等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动机、愿望、热情和活力,让有真才实学、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得到合理回报,有成就感、获得感,实现“名利双收”。

三是在人才个人层面上,要倡导奋斗、求真、合作、奉献。这八个字既是国家、社会对我国人才培育出的共同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也是大国人才所必须践行的时代精神。中国人才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堅强的意志力和锲而不舍的“安专迷”精神,既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又要能立志高远、自主创新,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不骄不馁,矢志不渝,自强不息。要有扬清激浊的良知和勇气,大力弘扬理性精神,不为金钱和虚荣所诱惑,勇攀科学高峰,坚守学术诚信,襟怀坦荡,严于律己,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严谨求实。树立高度的大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宽以容人,厚以载物,尊重他人,提携后辈,向心集体,善于合作,互助共享。发扬具有中华民族传承的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以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毕生追求和动力,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志在兴国,忠于事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在我国不断开创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时刻,尤其需要这种“自信”的英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就是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就是用新时代人才核心价值观武装起来的广大人才的人才自信。

[作者系水利部人力资源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神人才文化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