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宝生++闫振华++黄晓丽++张华崇++张树琪++李蔚
摘要:采用二因素(播期和密度)4水平随机区组设计,于湖北黄冈地区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短季棉品种冈早1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产量呈下降趋势,且在6月13日往后,随着播期的推迟,冈早1号的产量下降明显;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4个密度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在本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冈早1号具有较强的密度弹性。
关键词:短季棉;冈早1号;播种期;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2.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7)05-0031-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5.007
0 引言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长江中下游棉区,棉花生产方式多是以春棉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传统的春播棉种植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棉花种植面积下滑厉害。短季棉因生育期短、适合机械化、茬口适应性好及轻简化栽培等优势被认为是破解当前棉花生产困境的有效途径[1-4]。冈早1号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的高产优质转基因短季棉新品种,品种来源为“(CZD-1×GK19)F1”ד豫668”經系谱法选择育成。该品种2017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棉2017006)。棉花产量性状既受品种特性控制,也受栽培条件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冈早1号品种的产量潜力,探讨其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2016年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冈早1号的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冈早1号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冈早1号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冈早1号为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的转基因早熟棉新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 2016 年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梅家墩棉花试验基地进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A 因素为播种期,设 A1(5月25日)、A2(6月3日)、A3(6月13日)、A4(6月23日 )共 4 个水平;B 因素为种植密度,设 B1(9 万株/hm2)、B2(9.75 万株/hm2)、B3(10.5 万株/hm2)、B4(11.25 万株/hm2)共4个水平。试验共16个处理,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3 m2,行距0.9 m,3行区。
试验地前茬为小麦,2016年5月13日小麦收获,土壤为冲积潮土,土壤含有机质8.37 g/kg,速效氮143.18 mg/kg,速效磷24.5 mg/kg,速效钾86.5 mg/kg(为2016年检测结果)。试验播种采用直播方式,3叶至5叶期间,根据设计密度定苗。试验其它栽培管理措施按一般高产栽培要求进行。
1.3 试验调查、取样和计产
试验观察苗情长势长相、9月15日调查单株成铃、株高和果枝数等,吐絮盛期每小区采收正常吐絮50铃的籽棉测定铃重,每小区籽棉充分混合后取样1 kg考察衣分,试验按小区实收考察产量。
1.4 分析方法
利用 Minitab及DPC 数据处理系统及 Excel 工作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组合对冈早1号产量的影响
不同密度与播期处理组合的冈早1号皮棉产量如表1和图1所示,由此可知播期和密度对冈早1号的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不同播期间的产量变异系数依次为9.28、9.01、11.07和10.592,不同密度间的产量变异系数为12.805、6.66、14.802和15.066。随着播期的延迟,各处理产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播种期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产量为 A1B3处 理, 即播种期 为 5月 25 日,密度为 10.5 万株/hm2,产量为 1368.225 kg/hm2;最低产量为 A3B1处理,即播期为6 月 13 日,密度为 9.0万株/hm2,产量为 1024.125 kg/hm2;最高与最低产量极差为328.2 kg/hm2。
将各处理、各重复的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2),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处理间冈早1号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F=4.07566,df=3,p=0.0439);不同密度处理间冈早1号 的产量差异不显著(F=0.2286,df=3,p=0.8742);说明播种期对冈早1产量的影响作用大于密度;而播种期与密度间的互作对冈早1产量的影响不显著(F=1.8872,df=9,p=0.133)。
2.2 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进一步对不同播种期处理的冈早1号产量进行多重比较(LSD法验),结果(表 3和图2)显示,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最高产量为A1处理,为1368.78 kg/hm2,其中A1处理与A2 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A1处理与A3处理和A4处理间的产量达显著水平, A3处理与 A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试验设计的播种期范围内,适当的早播(6月3日前)有利于高产,A1和A2处理的产量差异不大,但是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明显,因此为确保获得较高水平的产量,应该在6月上旬完成播种。
对种植密度各处理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3,图2)显示,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高产量为B3处理,即种植密度为10.5万株/hm2,产量为 1292.8125 kg/hm2;最低产量为B1处理,即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产量为 1232.9625 kg/hm2;最高与最低产量极差为59.85 kg/hm2。但是各密度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在本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冈早1号具有较强的密度弹性。
2.3 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如表4所示,不同密度间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而不同播期间的株高(df=3,F=9.498,p=0.0009)和果枝数(df=3,F=13.8261,p=0.001)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播期间的铃重(df=3,F=2.433,p=0.1053)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播期间衣分与铃数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冈早1号的铃数和衣分属于相对稳定性状。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冈早1号随着播期的延迟产量呈下降趋势,适当的早播(6月3日前)有利于高产,在6月13日往后,随着播期的推迟,冈早1号的产量下降明显,因而在湖北黄冈地区应该在6月上旬完成播种;结合不同播期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考察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棉花植株生长量不足,株高和果枝数下降明显,铃重降低显著,因而导致产量下降。
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的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说明在本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冈早1号具有较强的密度弹性。
参考文献
[1] 梁红艳,赵世春,成言,等. 湖北棉区短季棉的适宜播期、密度研究[J]. 中国种业, 2015(7): 35-37.
[2] 曹鹏,羿国香,别墅,等. 湖北地区短季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农学学报,,2016 (7):64-66.
[3] 梁红艳,赵世春,成言,等. 种植密度与播期对江汉平原短季棉成铃空间分布的影响[J]. 中国种业, 2016 (12):50-52.
[4] 何叔军,李飞,郭利双,等. 湖南短季棉油后直播适宜播期研究[J]. 中国棉花, 2016, 43(11):20-21.
[5] 张素梅,刘玉芹,徐冉. 播种期和密度对大豆品种齐黄34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6(2):106-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