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策略演变下的俄罗斯电影主题

2017-11-16 00:05张丽娜
电影文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俄联邦爱国主义俄罗斯

张丽娜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电影是现实生活的艺术体现,具有娱乐、审美、教育等功能。教育家蔡元培曾说:“电影虽为一种娱乐,但对于教育,实有莫大的影响。”①俄联邦成立初期,新旧政府更替,政权更迭,政局不稳,经济下滑,国民投身建设热情不高,对国家前途惘然。这种形势下,电影主题将有何变化?

一、国家对电影业的经费支援及政策保障

俄联邦成立前夕,各苏联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高涨,纷纷起草《独立宣言》,制定本国语言法。苏联时期倡导“义务国语制”“第二民族语”“民族语—俄语双语制”的语言策略,随着东欧剧变而销声匿迹,被“语言国有化”浪潮所替代。面对这种形势,为实现国家和谐统一,俄联邦出台新语言法并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双语制或多语制。

国家语言策略的转变,俄罗斯人民意识追求缺失,唤醒人民的爱国情感,投身崭新的国家建设,是现实所需。俄联邦政府深知电影的教育功能,1996年颁布联邦《电影法》标志着国家关注电影业的发展,其引言指出:“俄罗斯电影业是俄罗斯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家支援的条件下保存和发展。”随后颁布《联邦支持国家电影法》(1996年8月126号联邦法律),特别是民族电影可取得生产、出租、放映等方面支援,还可免交生产到放映的增值税(18%)。[1]2008年,普京专门成立国产电影发展委员会,加强电影生产发行及放映的管理,建立国家定制机制,成立国家电影放映公司。不仅如此,2005年《国语法》第九条规定:“电影放映厅放映电影时应采用国语。”2014年12月24日808号联邦总统令《关于确定国家文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国家对电影的支持进入法制化阶段。

俄联邦政府不仅在政策上保障电影业的发展,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成立基金、增加投入、安排放映等。[2]俄联邦还加大对电影业的经费扶持力度,2010年拨款达49亿卢布,2011年47亿卢布,2012年58亿卢布,[3]2015年上升到61.7亿卢布,2016年61.2亿卢布。普京于2015年10月7日签署503号俄联邦总统令,“确定2016年为俄罗斯电影年”。

二、俄罗斯电影的主题

电影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或意志。俄罗斯精神是俄罗斯族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英勇善战、坚贞不屈、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电影是俄罗斯精神的载体,也是俄罗斯精神体现方式,因此,俄联邦成立之初,以电影为媒介激发国民投身国家建设,“爱国主义”、成长以及回归主题电影便应运而生。

(一)“爱国主义”主题

电影是一种直接触及人的情感,深入人的灵魂,赋予教育性的一门艺术。周恩来同志曾说:“电影是个很重要的教育工具。”苏联解体后,俄联邦政局不稳、经济下滑,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爱国主义”主题电影成为时代的呼唤。为此普京还亲临国产电影的拍摄现场,定制“爱国主义影片”制度,于2004年成立“爱国主义”影片基金。爱国主义电影以鲜明的时代气息,将民族精神、爱国情感融入观众的心灵,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教育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完美结合”。2007年,普京在联邦总统会议信函中指出:“使人民精神统一、团结一致的道德价值是顺利实现全民族发展的重要元素。”[4]2011年2月,普京就国内电影业发展召开政府委员会,会议指出:“电影是教育性、交流性资源,考虑其流行性,应完全被利用。”[5]

一是战争影片。战争是洗礼人的心灵,锻炼人的意志,改变人的志向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卫国战争,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作用”[6]。战争题材电影是苏联电影的特色,富有真实性、历史性、教育性。这样的影片有《士兵号牌》《第九连》《土耳其式开局》《红的天、黑的血》《自己人》《惩戒营》《活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这些影片都以战争为题材,通过描写和塑造战士或军队面临绝境而奋起反抗,预示俄联邦经过东欧剧变的洗礼,重新坚定、自信地走向繁荣。其中《第九连》故事发生在1987年底到1989年间,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为背景,因穆斯林的奋勇抵抗,导致苏联军队损失惨重,迫于形势,苏联成立“第九突击队”来继续对阿富汗进行侵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德国侵略斯大林格勒,最终以苏联人民的奋勇反抗赢得了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发法西斯战争转折的标志性战争。

二是奇幻影片。奇幻色彩的影片是网络时代的特征,深受现代观众的喜爱。影片中奇幻色彩、波澜壮阔的场面吸引着观众,以这种形式讲述主人公排除万难赢得最后的成长或恢复原貌更具表现力。俄罗斯奇幻电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现出“斯拉夫奇幻”[7]色彩,如《我们来自未来》《黑色闪电》《大师之书》等。《我们来自未来》讲述住在彼得堡靠倒卖二手文物为生的四个年轻主人公,在城郊的二战战场遗址挖掘出一个废弃的野战工事隐蔽部,里面有士兵遗骸和急救包。意想不到的是他们顺着一条神秘河流游回了战火纷飞的1942年,四个年轻人亲身经历保卫列宁格勒。通过神秘河流重返现实生活后,他们不再玩世不恭,懂得尊重历史,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是传记影片。俄罗斯民族是“战斗的民族”,以历史杰出人物为题材,富有真实感,更具教育意义。这样的影片有《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塔拉斯·布尔巴》《维索茨基:生而无憾》等。《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以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军旅生涯和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一名忠诚的军官为国家、为民族的献身精神。高尔察克有着卓越的才能,曾任波罗的海舰队作战部长、“黑海舰队”总司令,参加过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斗中,他指挥战舰屡建战功,受到沙皇尼古拉二世亲王的亲自授勋。他年轻英俊、风华正茂,有着大好前途,却无法扭转沙皇倒台、十月革命爆发、政权瓦解的命运,最后高尔察克被秘密处决。

(二)成长主题

成长是人类的永恒题材。在其成长过程中,社会现实是催人奋进、引人深思、促人成长的素材。以“成长”为主题的影片是俄罗斯社会现实所需,这样的影片有《柔情年华》《西服》《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等。这些影片都以“年轻主人公经历切肤之痛的事件后,改变原有世界观或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是痛苦的经历,这种经历让他蜕去童年的天真,最终融入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8]。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领路人,特别是父亲,但影片中主人公都是男孩子,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父爱缺失,这样的生活背景注定年轻主人公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必然经历痛苦的磨难。其中《柔情年华》以苏联解体前后15年为时间跨度,展现几位少先队员的生活经历、命运轨迹,展现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生活。

俄联邦成立后电影中“父与子”的关系则是对父亲形象的修复和重新塑造,成长主题电影展现的是家庭中缺失父亲,父亲的形象仅存限于想象之中,致使《小偷》中6岁的萨尼亚把在列车上邂逅的穿军装且充满男性魅力的托扬认作“父亲”,这是战争以及俄罗斯男子酗酒导致现实生活中男女比例失调,很多家庭的孩子自出生就未曾见过自己的父亲,父亲的形象仅是一个虚幻的人物。《西服》中的三个年轻主人公都是问题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母亲有精神问题,父亲对其成长漠不关心,他们认为某种场合需要一套昂贵优质的西装,可离奇的是穿上西服的人竟变成成年人,最终导致哑巴死亡,剩下两人远走他乡的悲剧。“只有丧失、离开和放弃,我们才能成为分离的人,有责任感的人,联系着的人,内省的人”[9],影片开放式的结尾诠释了俄罗斯经历东欧剧变的洗礼而成长。

(三)回归主题

现实是反思、审视、探索解决问题的依据,电影是现实的艺术体现,回归现实主义主题电影是对俄联邦现实的思索、审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重新阐释,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探索当今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的《回归》获得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该影片以现代生活为素材,讲述了离家12年的父亲突然回归,采取各种手段来培养两个儿子成为真正男子汉的故事。按照影片讲述的时间推算,父亲离家年份恰好是1991年苏联解体之时。1991年俄罗斯正处于政治变革、经济萧条、俄罗斯人对国家前途迷惘的时期。影片中当儿子看到父亲为救自己而意外身亡时,竟开口喊出“爸爸”,把影片推向高潮,孩子接受了父亲。该影片延承了俄罗斯“诗化电影”与“散文电影”的传统,用深邃、凝重、冷峻、诗意的镜头记述了一个父与子互相寻找的生命寓意。[10]从起初的父亲回归到父亲意外身亡时父子情感的回归,更是苏联经典电影的回归,也预示着俄罗斯电影走入回归时期,[11]更预示着国家经济、文化等回归稳定发展。这样的电影还有《命运的捉弄续集》《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西伯利亚,我的爱》等。

三、结 语

俄联邦成立初期国家政局不稳、经济下滑、国家和民族陷入危机,这样的社会现实呼唤“爱国主义”主题、成长主题以及回归主题电影。年轻的俄联邦需要唤醒民族精神,投身国家建设(成长)之中,从而使国家走上经济稳定、国家发展的轨道。俄罗斯电影主题不仅有“爱国主义”主题、成长主题、回归主题,还有爱情主题、生活主题等展现俄罗斯的社会生活。

注释:

① 蔡元培在1932年7月8日“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大会上的《开会词》,为中国电影事业和后来的电化教育事业确立的三大方针之一。

猜你喜欢
俄联邦爱国主义俄罗斯
俄联邦国防工业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国际化的法律规制研究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另辟蹊径
爱国主义教育
斯诺登希望俄延长庇护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爱国主义教育
俄联邦国家权力机关构成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