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荣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当这样的影片投入电影市场中时,势必会遭遇滑铁卢现象。中国主旋律艺术电影需要进行革新,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尽管所面临的困难还有许多,然而从综合态势来看,中国电影还是具备这样的实力的。在吸取他国经验的前提下,挖掘自身的力量,凸显中国电影的人性化关怀以及浓郁的文化性,努力在世界电影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下占据一席之地。电影是时代的产物,它既是创作,也是产品。面对新兴时代的大众消费者,只有迎合他们的需求,迎合电影市场的需求,反思自身,不断改革,不断进取,才能在重构中寻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促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主旋律电影作为新时代下的风貌产物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它影射出这段时期中国的时代变迁,记述了国人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而影片通过塑造众多属于这个特殊年代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如今,电影在大众文化的消费视野里早已发生了改变,它由以往教育意义偏多的符号化转变为大众娱乐消费的快餐化模式,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是在寻求教育的意义或英雄的形象,而更多的是寻求审美的愉悦与感官的刺激,观赏性在这时已经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这是电影人值得思考的。
从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来看,引进的国外片严重地冲击了中国的电影市场,此类影片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在艺术创新上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制作、大模式、强烈的视听刺激使中国观众的观影模式由此发生了改变,而它在刺激中国观众的同时,也刺激了电影人,从而引发了中国电影人对主旋律电影更深刻的思考,从现有特色到未来走向,都是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构建的前提。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将一个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经过高科技的处理和商业化叙事手段的融入,使其能够完全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从而赋予该影片一个全新的外壳,这就是一部成功的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典范。而主旋律电影通过商业化的处理,所呈现出的元素组合完全符合当今观众的欣赏品位。影片中不乏官方话语的出现,又不失主流化表现,观众能够在传统的故事结构中寻找到新鲜的视觉元素表现,又能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的主导思想,又符合观众胃口,而且还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这种双向融合的成功电影模式,也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让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能够在商业化叙事模式中得到转换,进而再次推动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诸如此类的影片改造模式还有许多,不论故事怎样,仅仅从故事的叙事结构上就能够体会到商业化叙事转换的魔力,它能够让一部旧有的影片有了新的血液,改变传统的叙事模式,融入悬疑、互动性元素,让观众不仅是作为一名观看者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影片故事融为一体,而观众也在这样的观影模式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故事中所出现的重重疑点,是调动观众吸引力的主要因素,而影片在故事情节铺垫中也注意了当今观众的欣赏点与娱乐化的观影心理需求,进而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让观众得到放松的机会,从而体验到真正的观影快感。但尽管如此,中国传统的英雄主义、革命精神仍旧是该类影片的主导灵魂,影片固然悬疑丛生、情节跌宕起伏,不失为现代观影模式中大众化感官快感的强调。但影片中所隐含的深层次文化精神仍旧能够深深地打动观众,尤其是面对影片中敌人的残忍与狡诈,革命者的英勇与无畏,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主流电影的叙事旋律,颇受观众欢迎。正如导演徐克作品《智取威虎山》中那一波三折的情节、跌宕起伏的紧凑剧情等。不难发现,其中包含了美国好莱坞商业叙事的影子,尤其在情节惊险度表现上更是颇具好莱坞风范。该影片情节处理紧凑,不仅充分地表现出革命战士为了普通老百姓而不顾生命、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更是凸显出敌人的狡猾奸诈。尤其在敌我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影片更是通过细节化表现出了杨子荣的从容与老练、英勇与无畏。那猛虎的凶猛出现,杨子荣的勇往直前,观众完全被刺激的画面所吸引,更为革命战士杨子荣的无畏精神所折服。该影片不仅深受老年观众的喜爱,也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老年观众认为该影片基本忠于原作,尽管在叙事结构上稍有偏差,更多地强调了视觉画面,但隐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并未消失,尤其是通过特殊技术手段而制作的观影画面,更是赋予了他们全新的感受。而对于年轻的观众,电影中的3D效果很是符合他们的欣赏口味,尤其是其中的打斗环节更是让他们大饱眼福。而该影片恰好借用了现代化的商业化叙事手段,成功地进行了商业化包装,这才使得该影片不仅形态多样化,故事精彩化,情节表现更是全新化,因此,该影片收获了观众口碑的同时也收获了不菲的票房成绩。该影片迎合了现代化电影消费市场,更迎合了向往娱乐精神的当代观众。毫不夸张地说,该影片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中国主流电影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电影制作在数字技术上的突飞猛进。由电影制作高科技化所带来的观影巨变折服了当代的观众,而虚拟与后期合成技术的运用更是满足了观众无数的观影想象,观众的感官得到了全新的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心理也因此得到了满足。可以说,电脑技术的革新,让电影从形式上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由以往传统模式下真刀真枪的表现到通过电脑后期合成的场面大制作,所有的想象都能够借助高科技的手段来得到实现。电影已经得到了全新的改写,数字技术的运用让无数的电影奇观呈现在了大银幕上,也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在影片《建党伟业》中,那震撼人心的大阅兵场面,就是通过电脑数字技术的运用得以完成的,那些特写镜头、传神而感人的画面也是借用了电脑技术才显现出了千军万马的恢宏气势。而在阅兵仪式中所出现的大型客轮,也是通过电脑科技来进行制作并完成的,那份车水马龙、生机勃勃的景象,震撼了无数观众的心,而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电脑特技的应用。诸如此类的影片还有许多。可以说,数字化技术全然改写了电影世界的发展,它让观众体验到了那时那刻的那份真实,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早已过去的历史,其视觉效果不是真实拍摄能够取得的,这就是科技的魅力。电脑科技的发展让电影成为一个梦幻之都,在这里一切都得以实现,一切都势不可当。这不仅是电影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电影发展史上的革命,尤其是有了3D技术以后,电影无论在叙事手段还是情节表现上更是推陈出新地翻开了新的一页。从而带动起视觉文化上的又一个奇观。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运用的就是3D技术,它不仅成就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也成就了徐克。它的出现为中国电影带来了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也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饕餮大餐。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普遍性地应用该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取更多的视觉空间、视觉表现,也能够让导演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极致性发挥。或许正如新媒体理论家列夫·曼诺维奇所言,在未来的电影发展中,演员、场地已经不再需要,电影完全可以在电脑技术的操作下来完成,通过庞大的共享数据库中的材料来进行导入,进而完成导演所需要表现的电影。这就是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的时代,它就是一场革命,一切都能够借由共享数据来完成,数字化技术不仅成就了电影,它也悄无声息地渗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之,电影中的所有都可以借由它来颠覆,时空已经不再是一个边界性词汇,在数字化技术下它带来的是任意驰骋性的穿梭。数字化技术改变了电影,也改变了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观众从中体验的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单独的画面所营造出来的视觉效应,而是在享受虚拟与真实变幻中激发想象、带来愉悦的电影大餐。电影制造了奇观镜像,也影响了观众的审美及观影心理,它让观众由以往传统模式中的保守观影心理发生了巨变,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着新的影像诉求,而这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是意义深刻的。
纵观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在影片类型的总体数量上还是以传统现实主义题材居多,这也充分表征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总体态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也是中国电影创作的主流观念。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第四代、第五代电影人一直在致力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并十分热衷表现艺术化电影,将其作为创作之本。顶着艺术化这面旗帜,在当时那个年代的确创作出很多优秀的影片。然而到了90年代,引进片开始进入中国的电影市场,席卷了中国电影院各大票房。于是,中国电影人在瞠目结舌的同时也开始对自己的电影进行反思,开始学习西方的电影艺术创作手法,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创作态势发展,中国电影由此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尽管其中不乏歧义之声,但新一批电影人所创作的电影,的确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血液。它不但赢得了票房,更是赢得了观众。
中国的电影在发展,电影大众化、多元化开始成为新的格局,在数字化技术发展下,电影被演绎为各种奇观景象,这也为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赢得了更多的观众。而电影发展的多元化也让中国电影的类型格局变得更为丰富,可谓各类影片充斥其中。而影片的商业元素运用,也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更是为“主流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其实,在国外影片中这一类型电影更为凸显,例如,在影片《巴顿将军》中,通过将军小小的身躯来映照出美国国旗的硕大无比,而镜头中巴顿将军的讲话也由此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尤其是他的特写镜头更是使巴顿将军的风采一览无余。而该片也充分地彰显出美国精神。诸如此类型影片还有许多,这类影片都在无形中渗透着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反映美国的文化。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它能表达很多东西,如情感、宗教等。然而,无论怎样,作为一种商业化产物,电影如何也摆脱不掉商业化运作模式,这也是主旋律电影的运作基础。在时代发展中,中国电影起起伏伏,无论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还是对新时期的感悟,中国主旋律电影都在努力地迎合着日益多变的新兴时代,并为此做出了类型化商业电影的改变,在积极的摸索中不断地实践。从一部部优秀电影作品的产生就可窥见一斑,不论是何种题材,中国主旋律电影都在商业化策略中不断进行着革新与探索,并试图走出属于自身的特色与市场。从《红色恋人》到《集结号》,从《建党伟业》到《智取威虎山》等,这些作品均赢得了口碑与票房,创造了电影的奇迹,也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开创了新的里程碑。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既要迎合观众的欣赏品位,满足他们的观影需求,还要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传播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除此之外,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还要继续努力,继续革新。将电影艺术创作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激发出更多的创作元素,丰富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发展,也由此带动起更多的传统电影,让它们散发出新的魅力。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不是以娱乐为主,也不是固有模式的教化宣传,它是新时代下电影商业化果实,它不仅打破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僵局,更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