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团结物质基础的构建

2017-11-15 12:36朱华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朱华

摘要:民族团结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还在构建社会和谐稳定性当中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民族团结的理论创新以及巩固是以其物质基础为前提条件下来进行的。因此,要想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其首要问题就是打好其物质基础,只有实现了物质基础的稳固,才能够得到各民族之间的支持和拥戴,真正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有鉴于此,本文将对民族团结物质基础所具有的内涵以及现实依据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能够在民族团结发展进程中给予一些理论支持和参考建议。

关键词:民族团结;物质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和谐

一、构建民族团结物质基础的内涵

在构建民族团结物质基础的过程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也就是说,此过程的首先前提就是在尊重各民族所本身具有的文化基础之上,与其进行友好沟通和交流,从而进一步的加深民族之间的友谊。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毫无疑问,经济是决定其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影响民族团结的最主要因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其物质基础的发展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民族矛盾之间的最有效方式。

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利益关系成为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最主要因素,所谓民族之间的矛盾,其本质就是民族之间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其主要体现在各少数民族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增强民族团结和提升其凝聚力的首要前提就是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民族之间的生活水平,进而构建民族团结的和谐社会。

在构建民族团结物质基础之时,应该从各民族人口、政治、民族嵌入式和共同语言以及民生建设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根据各个民族的实际具体情况,在尊重其文化政治的基础之上,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带动其经济的发展;其次是通过党政组织根据国家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其进行政治干预以及理念引导,将存在于理念之中的矛盾加以解除,从而在政治层面之上,达成各民族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再者,进一步在民族之间加快其民生建设的进程。将生活水平、就业、公共体系和社会保险方面作为出发点,进一步消除民族之间收入的差异性,将其经济水平全面提高,从而缩小民族之间的贫富差距。其次,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和谐,而社会和谐的基础则是民族之间的和谐,因此只有保证民族之间的和谐性,才能够使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安居乐业。最后,除了提高民族之间的经济水平,还应该加快其文化教育的发展进程。在多民族之间开双语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得各民族之间能够存在无障碍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得各民族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彼此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以及生活习惯。

此外,建立多民族嵌入式社区。在固定地域范围之间,建立由不同民族成员所组成的具有多元化的民族嵌入式社区,从而使得各民族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了解和尊重。推荐各民族“嵌入式”社区的开展进程,不仅能够加强民族之间的稳定性,还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构建民族团结物质基础的现实依据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在沟通交流和相互依存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稳定格局。促进民族团结,保证我国社会和谐,一直以来都是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心愿,只有这样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中华民族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这两者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进一步保障国家的根本利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与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符合。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在不断的加深,但是由于历史的遗留因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以及国际形式对我国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宗教方面的极端信和暴力恐怖活动,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正常生活以及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构建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之时,应该从实践的方向出发。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处理民族矛盾相比较,我国在此方面所采取的方式和措施更加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建构民族团结物质基础的建议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快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提倡要努力创造条件,致力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团结和发展。他的讲话还强调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增强团结,要努力促进民族地区小康社会的全面完成,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发展对于民族团结及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发展中,发展是合理的需求,同时为形成团结的民族关系,建立多民族地区适当数量的人口比例使重要的经济基础。针对新疆民族分布状况和居住情况而言,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特点明显,然而南疆部分地区经济稍落后,居住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具有单一民族、单独居住的特点,对各个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有阻碍作用。面对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背景,民族人口合理的比例,对于各族人民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有积极作用,对于区域文化的发展、社会经济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作用,符合各民族交往的需要。各级政府必须积极倡导五大发展思想观念,正确统筹规划,结合各地实际保证合理的人口数量与比例,使各民族资源达到协调。

结束语

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当中,民族团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稳定性的一个重要过程,但是不同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要想真正的实现民族团结,首先就要在尊重各民族所自有的文化的基础之上,与之进行友好的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地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友谊,让我国的可持续化发展大计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兰元富. 论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s2): 15-17.

[2]顾华详. 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地方立法完善问题[J]. 貴州民族研究, 2006, 26(3):1-11.

[3]何玲, 徐格明.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基石--兼论民族宗教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J]. 攀登(藏文版), 2005, 24(3):127-128.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俄罗斯 民族团结日
伦理正义与法律正义的关系研究
生育文明是计划生育发展的前进方向
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理念和思路
通知“被害人”参加庭审活动,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传统文化中社会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