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音乐学习指导要领》对中国的启示

2017-11-15 01:20戴婉璘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戴婉璘

摘要:日本《音乐学习指导要领》规定了日本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是日本音乐教育指导性的文件,本文基于日本《音乐学习指导要领》,浅析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音乐教育;学习指导要领

日本《音乐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用于指导音乐课程教学的主要文件,其结合参考了当前日本音乐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与当下音乐教育课程方面研究的成果相联系,紧密结合时代需求与实际要求。日本《音乐学习指导要领》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强调团队合作,突出传统民族音乐教育,并根据当前音乐教育现状每十年修订一次。通过研习日本《音乐学习指导要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音乐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一、音乐教育要突显“立德树人”。

日本《音乐学习指导要领》以道德教育为根本,重视音乐的道德教化作用,将道德教育作为各学科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新修订2019年版《学习指导要领》把“特别课程——道德”单独列为一大章进行说明,通过四个角度的关系进行指导说明,涵盖了道德教育的各个方面。在《音乐学习指导要领》中,根据“特别课程——道德”的修订明确提出:“以道德教育课程为基础,结合《学习指导要领》‘特别课程——道德的规定,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适当地进行道德课程所提示的内容进行指导教学。”将音乐课程教学扎根于道德教育,体现了音乐道德教化的重要性。我国在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2014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①,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强调“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近几年提出了音乐教育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这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也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符合了当今世界音乐教育以音乐启迪心灵美的理念。但是,日本《学习指导要领》一直延续把“道德”列为单独的课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强调道德教育。反观我国《音乐课程标准》,虽然将审美教育立为核心内容,却并没有对审美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审美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做出具体的说明。较之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对“道德”的重视,显然是有所欠缺的。突出“立德树人”的音乐教育思想,将道德教育更好的与学校音乐课程相結合是我国音乐课程改革中需要更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二、音乐教育要重视合唱、合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日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音乐学习指导要领》在“表现”领域的演唱、演奏方面,每一个学段都明确规定了对学生合唱、合奏能力培养的要求,从小学一、二年级学段开始,一直贯彻至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并且在《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第三部分“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内容的安排”中提出,在“鉴赏”领域教学过程中,加入交流探讨教学,使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各自对音乐的印象和想法,与他人产生同感等。

当前,音乐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理念在我国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已经有所凸显。课程目标中提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具体到课程内容中,表现领域的各个维度中都有多体现,如:“演唱”中提出:“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演奏”中提出:“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等。在各个学段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在音乐教科书合唱、合奏内容的设置上,还是课堂教学对合唱、合奏的重视程度上,仍然还是不够的。有了《音乐课程标准》的文件政策支持,还需要更进一步落实到学校音乐课堂之上,把音乐课程的合作教学做的更好。

三、音乐教育要跟紧时代的步伐。

音乐教育应该具有时代性,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及需求。音乐课程指导标准的制定要具有时效性,只有结合实际社会现状及教学情况及时修订,才能保证指导标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确保指导标准能符合实际教学需求。当今社会音乐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与生存能力。我国在2016年9月13日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其中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然而,日本早在2008年时就充分意识到了这一时代要求,并在《学习指导要领》中重点强调了“生存能力”。相较于日本,我国的教育思想理念是相对落后于时代的。音乐教育要抓住时代的主流思想,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时代的需求,处理好技能技法教学与素质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培养对音乐的爱好,丰富情感体验,并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多种选择性。或许学生会因为对音乐的喜爱而选择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走上专业道路,但更多的学生则需要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满足自己以后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存中所需要的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四、音乐教育要在传承民族文化中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日本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理念牢牢地贯彻在《音乐学习指导要领》中。新修订2019年版《音乐学习指导要领》,要求各项“表现”与“鉴赏”领域(其中包括了演唱、演奏及创作)要选取具有民族特征的教材。在此之上,《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中要求学生在五、六年级学段音乐创作过程中适当的创作有日本民族音乐风格的音乐;《初中音乐学习指导要领》中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初中三年期间通过对于一种以上日本民族乐器的学习及表现运用,使学生能够品味日本传统音乐的美好。日本将传统民族音乐教学融入贯彻到整个《音乐学习指导要领》中,通过课程教学的要求,落实到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大力弘扬日本民族音乐,让学生耳濡目染的继承与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教学,积极发展本民族音乐文化,并将民族音乐推向世界。2017年1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提出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民族音乐、舞蹈、戏曲等。我国在2011年《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具体到课程内容要求中,“表现”领域要求学生在各个学段能够演唱1~2首中国民歌;“感受与欣赏”领域要求学生辨别民族器乐、民族曲式及民族表演艺术的特色。但是在民族器乐技能技法的掌握及民族音乐创作上的内容要求却略显不足。

日本《音乐学习指导要领》自其首次颁布后的七十年间,通过不断的修订有其成熟、优异的一面,也有其仍需不断改进、完善不足的一面。我国在音乐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仍需不断学习与探索,参考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成果并吸取其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拓与发展适合我国的音乐教育道路,更进一步丰富我国的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大博士论文,2004.

[2]日本文部科学省.《現行学習指導要領·生きる力》(2019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95/201401/xxgk_163173.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