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丸联合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2017-11-15 19:49宋柏奇齐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0期
关键词:耳穴压豆冠心病

宋柏奇+齐锋

【摘要】目的 探讨耳穴压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随机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耳穴压丸、丹蒌片及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丹蒌片及基础治疗.结果 实验组在心绞痛疗效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压豆能够改善心绞痛患者的中医症状、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作用。

【关键词】耳穴压豆;丹蒌片;痰瘀互结;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0..02

稳定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突然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1]。该病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虽患者經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多数可以缓解,但由于改病具有反复发作性,仍困扰多数患者,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发作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故目前多数医家认为不仅需要口服扩血管药物,而且还需要口服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氧耗量等药物,但这些药物仍不能真正意义上把疾病控制在原点,而是仍有可能危及生命。我科正式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自身特点,在原有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耳穴压丸及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心绞痛,并进行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均来源与2017年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二道区人民医院门诊病人,实验组女性18名,男性12名,对照组女性17人,男性13人;实验组患者年龄(55±15).0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61±11.36)岁;上述数据无统计差异。

1.2 诊断依据

1.2.1 西医诊断依据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制定。

1.2.2 中医诊断依据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

1.3 纳排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符合心绞痛轻、中度的患者;2)符合中医胸痹心痛痰瘀互结型的中医诊断标准;3)依从性好,自愿参加者研究,并能完成实验;4)年龄在40~75岁之间。

1.3.2 排除标准

排除有严重脑、肝、肾等疾病史者,有精神疾病史者,合并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病史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检测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硝酸甘油不耐受者及对基实验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丹蒌片)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患者入组后如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者予有效控制血压及血糖,维持入组前的剂量,疗程均为30天。实验组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即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日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日1次口服,配合丹蒌片5片日3次餐后口服,同时予耳穴压豆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耳穴标准化方案》,用耳穴探棒寻找心、耳迷走、皮质下、耳尖、交感、胸椎穴位,以75%酒精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的顺序常规消毒耳廓。选用王不留行籽,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应用前用沸水烫洗2 min,晒干装瓶备用。应用时,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 cm*0.6 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按压七次,每次2分钟,按压强度以患者感到局部热、酸、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宜。 耳穴留置3天后更换改另一侧耳穴,上述口服药及穴位压豆连续应用30天[3]。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丹蒌片,具体用法用量同上,连续口服30天。

1.5 观察指标

1.5.1 心绞痛疗效判定依据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75%;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50%~74%;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5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

1.5.2 中医证候总疗效判定依据[2]:①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0%者;②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70%且>30%者;③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30%者;④加重:治疗后积分增加30%者。

1.5.3 心电图疗效比较依据[3]

显效: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有效:S-T段回升0.15 mv以上>50%或T波明显改善但未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加重S-T段较治疗前降低0.5 mV以上。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绞痛疗效比较见下表(见表1)

2.2 中医症候疗效(见表2)

2.3 心电图疗效积分结果(见表3)

3 讨 论

稳定性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如《圣济总录》“胸痹者,胸痹痛之类也,.....胸脊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甲,或彻背膂”。本实验应用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目前多数实验证明丹蒌片在临床用于痰瘀互结所致的胸痹心痛疗效确切[5-8]。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丸的方法,选用心、耳迷走、皮质下、耳尖、交感、胸椎穴位以达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通过按压耳穴可使微血管扩张,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得以转运入血,而使病变局部组织中致痛物质水平降低,疼痛缓解[9]。

综上,通过随机的60例的临床观察研究,不仅在心绞痛疗效比较、中医症候疗效比较的主观数据上证实耳穴压丸在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方面有其优势,而且在心电图疗效客观数据上也说明其疗效。因此得出耳穴压丸具有改善痰瘀互结型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症状、心绞痛疗效,同时能够改善心电图疗效。但由于本实验研究病例小,尚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期待医学工作者能够进一步研究,进而通过mate分析得出循证证据。

参考文献

[1]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11-513.

[3]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0(3):189

[4] 卢晓敏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2),2100-2101.

[5] 王师菡,王 阶,等.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8):1051-1055.

[6] 杨晓颖.用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4):33.

[7] 周敏军.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8):98-98.

[8] 谭建义,丹蒌片联合西药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40(13):20-21.

[9] 杨珠英,张旭珍.耳穴埋豆法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1,31(5):5.4-505.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耳穴压豆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萎胃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症候分型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观察
耳穴压豆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40例临床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耳穴压豆配合指压按摩治疗胸腰椎骨折后便秘58例
耳穴压豆治疗产后宫缩痛169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