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理论为基础的英语阅读语篇分析

2017-11-15 03:27倪晓宏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倪晓宏

摘要:掌握語篇连贯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有效运用,识别并把握整个篇章的语义宏观结构系统,从而深刻理解整体语篇语义深层结构。

关键词:语篇连贯;宏观结构;深层结构

1.0导言

医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所应该遵循的语篇连贯理论认为,一个连贯的语篇在其从语篇的微观结构向宏观结构转化的过程中必须符合语义连贯这个基本要求。语篇连贯主要表现为在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这个两个层级上的连贯。语篇中一个陈述事件或者状态是最基本的命题,即一个句子以及两个按照线性顺序方式连续排列的句子就是微观命题或微观结构,它是语篇局部的低层次的语义结构,它们是基本命题和语篇整体意义形成的基础。而建立在语篇中较大的语义单位或更高层次命题的基础之上的结构就构成了宏观结构,它是更高一层级语篇整体意义的结构,它遵循宏观规则,由微观结构转换而成,是对微观结构语义的抽象概括和高度总结。

2.0语篇分析

我们以梁正溜主编的博士研究生阅读教材《阅读与应用——医学英语高级教程》第九课为例,运用语篇连贯理论对该文章进行语篇分析。第九课是直接选自1997年刊登在学术刊物《科学》上的原文 “WHOSE SELF IS IT, ANYWAY?”, 作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教授飞利浦.尅彻, 全文共计36段。

文章以关于来自加利福尼亚州乌尔纳特的埃部和玛丽.埃雅莱夫妻俩的报道开始,夫妻俩的十六岁女儿被诊断患白血病,为救孩子他们要生第三个孩子,以便能从中获得移植所需相匹配的骨髓。由此引出克隆的概念,进而转而探讨克隆所引发相关的伦理话题。

这篇论文篇幅长,词汇量大,涉及的内容抽象晦涩,对学生来说,阅读时只见树木,不见树林,语句查词典后可能理解了, 但是,文章主题思想还是难以把握。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该文的宏观结构,识别语篇的总体宏观结构,次宏观结构以及微观结构,从而对语篇整体语义网络结构有一个深层次的把握。

首先,让学生知道一般的论文的总体宏观结构是由导言、文章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导言部份一般是由与本文话题相关联的背景信息和本文主题思想句构成。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这些内容都很容易理解,但是,在阅读该文献时,划分出其导言部分,识别其中两个主要内容却颇有难度。这就需要老师的逐段分析引导:第一段: 埃雅莱的女儿爱妮莎被诊断患了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第二段:夫妻俩开始了一个疯狂的计划; 第三段: 医生从新出生婴儿的体内提取出了几盎司的骨髓; 第四段:夫妻俩怀孕生孩子就是为了拯救另一个孩子,这样对吗?第五段:编号为6ll3创造物,更为人所知的名字为多利,是由成年的脊椎动物克隆而来; 第六段: 多利的出现引发了一些真实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伦理道德问题。克隆对伦理道德所造成的影响应该保持一个清晰的界限和平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前五段都是有关克隆伦理道德主题讨论的背景信息,到第六段才引出主要话题,最终浓缩到最后一句话形成本文的主题思想句:克隆对伦理道德所造成的影响应该保持一个清晰的界限和平衡。

其次,引导学生逐段分析,划分出该论文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从各个方面阐述与主题思想句密切相关联的不同侧面。它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主旨句和支持性的细节。

其中,第七到第三十四段为文章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第七到第十一段、第十二到第三十一段和第三十二到第三十四段。文章主体第一部分(第七到第十一段)主要讨论了多利所引发出的与人类克隆相关联的三个问题。第七段:过渡段引导出有关克隆的话题; 第八段: 有关多利的一些科学事实; 第九段:威尔莫次的成就所人类克隆相关联的三个问题 ; 第十段:对前两个问题的答复; 第十一段:第三问题:被克隆的动物与克隆母体之关系是什么?

第十二到第三十一段为第二部分:讨论多利人类对应的克隆豪力。

1. 第十二到十五段。第十二段:豪立有三个母亲; 第十三段:豪立不可能是人类准确的复制; 第十四段:环境因素会导致豪立与被复制者之间的差异; 第十五段:孪生孩子不可互换;

2. 第十六到第二十段:永远不可能复制出一个你自己。第十六段:不可能复制出一个你自己。第十七段:假设夫妻要复制好莱坞明星;第十八段:其他外貌特征不同;第十九段:克隆其他人的胡思乱想也注定会破灭。

第二十到三十四段:人类克隆在伦理道德上是令人厌弃的。第二十段:有人有可能利用克隆创造有某中特质的孩子;第二十一段:历史上有人已经试图塑造和控制自己的孩子; 第二十二段:Para.22:人类克隆在伦理道德上是令人厌弃的。The cloning of human beings is morally repugnant because it interferes with human autonomy. 第二十三段:第一,孩子将死的情形; 第二十四段:第二,痛苦的寡妇;第二十五段:第三,相爱的同性恋者;第二十六段:孩子附属于成年人的特定目的;第二十七段: 对于孩子将死的父母来说,新生的孩子是拯救另一个孩子的手段; 第二十八段:对痛苦的寡妇来说,孩子被当作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第二十九段:三者相比较而言,相爱的同性恋者最纯粹;第三十段:最近几十年医学的进步让许多夫妻可以克服生理问题,生育自己的孩子;第三十一段:人工受精或体外受精可以帮助痛苦的寡妇和相爱的同性恋者,免疫学方面的进展也许会帮助到垂死的孩子。

第三十二到第三十四段为第三部分: 作者对问题的答复、白宫、社会及其领导者们的反应。第三十二段:人类应该被克隆吗?第三十三段:白宫的反应; 第三十四段:社会及其领导者们的反应

最后,找出该文的结论。第三十五到第三十六为本文的结论部分。第三十五段:尊重生命的独立自主的权利、尊重人们尽自己所能让孩子们按自己方式茁壮成长。第三十六段: 人们应该透彻思考经过长时间检验的传统伦理道德,为了人类的福祉, 合理一贯地利用新的遗传科学技术。

3.0结论

以语篇连贯为理论基础的医学英语阅读教学,通过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以及对语篇表层语义结构和微观结构的解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篇深层语义宏观结构的理解能力,更好地领会语篇全局信息。语篇连贯理论为导向的医学英语阅读教学以语篇连贯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将语篇整体作为基本语义单位,养成根据特定语境中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对语篇进行语义网络结构层次分析研究的习惯,借助各种衔接手段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题,区分它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充分理解作者的基本意图、观点和态度,了解语篇结构和写作风格,并最终对全文做出正确判断与概括。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R. Hasan. 1976:23,324-327.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 Longman.

[2]van Dijk, T.A. 1977:95. Text and Context: Explorations in the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 London: Longman.

[3]van Dijk, T.A. 1980. Macrostructures: An Interdiscipli- nary Study of Global Structures in Discourse, Interaction and Cognition[M]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4]廖秋忠,1992,《廖秋忠文集》[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