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欣
【摘要】“互联网+”模式的提出与运用为传统行业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了条件。在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中,“互联网+银行”的理念和模式也正在不断被运用到银行深化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促进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尤其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将银行的传统业务和传统的管理观念实现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变革银行风险管理的机制,增强银行对风险的应对和管理能力,是当前商业银行需要及时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策略分析
“互联网+银行”的行动计划是将互联网与银行业相互融合,其核心是大数据,互联网为其技术支撑,在银行的生产技术模式、运营流程模式、业务发展模式以及客户营销模式中,实现多维度、多层面的颠覆性的创新发展,促进传统商业银行向着“互联网+”模式升级。
一、“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的重要性
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中运用“互联网+”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拓宽数据源。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拓展自身风险管理的数据源,以促使本商业银行的数据维度进一步多样化和数据颗粒度的进一步细化。其次,有利于完善模型方法体系。借助云计算技术,能够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体系,在预测风险时转变风险观测的角度和方式,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内部的评级体系中,尽可能将传统的量化方式转变为现代化模型方式。再次,有利于优化IT整体框架。在大数据模式下,银行的IT整体框架也将随之得到优化和升级,从而能够进一步优化业务交易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确保客户的信息、资料等的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
二、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弊端分析
(一)内部数据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传统商业银行在数据管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商业银行因为没有运用现代化的大数据模式,无法将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多元化的数据建设目标没有建立起来,并且其数据整合功能设计较为单一,对风险管理的力度不够强、不够集中,因而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内部数据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外部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低
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外部数据信息的作用相当重要,能够为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方向指导。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传统商业银行对外部的数据信息利用率较低,而且这种现象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过来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这也限制了数据的进一步整合利用,阻碍了商业银行的继续发展。
(三)风险管理战略观念淡薄
传统商业银行在风险防范中没有形成一种战略思维,仍然以人工模式为主进行风险的全程管理,其风险的管理机构、岗位和层级等才是风险管理的主体,并没有见大数据的模型方式运用到风险管理中来,与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方式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四)风险管理方式沒有及时更新
目前,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式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主要体现在其管理模式尚未得到及时更新,风险管理中没有实现自动化和定量化的标准,依然以专家的主观判断为主要的风险预测和评估管理方法为主,而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技术型的风险管理方法没有在其实际操作中得到真正的运用。而且,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缺乏制度体系的建设,这很容易导致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不规范。以上这些问题不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向“互联网+”模式转变。
三、运用“互联网+”模式变革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运用大数据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
运用大数据,银行可以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和更加多样化的数据源,获取准确度且有保障的信息和数据,并实现对这些数据的高效、快速分析处理。并且运用大数据技术,其获取信息的成本非常小,但是,其数据收集的广度、维度却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拓展。运用大数据还有着相当高的数据安全保障,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客户交易信息和其业务行为的实时监测,还可以对IT风险进行实时监督,并将监测的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再通过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将这些较为混乱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整合,抽丝剥茧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数据的质量,同时也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运用云计算变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型
除了运用大数据拓展风险管理观测数据深度和广度之外,还须运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合理的风险评级模型,以便于对海量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云计算采用了管理方式主要是资源共享的形式,该方式具有使用成本低廉、使用技术灵活、迅速获取、存储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为风险模型的构建和风险数据的推演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为了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还应当积极主动与第三方数据提供方建立合作模式,构建一个双边的或者多变的多功能互助合作平台,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收集海量数据的成本,而且凭借着云计算共享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线租用其他大型公司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如阿里巴巴、谷歌等,实现线上与线下数据之间的整合和分析,将庞大的、复杂的数据通过仔细的筛选、过滤,然后形成直观的变量信息。
(三)依托互联网技术规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
针对传统商业模式风险管理流程不规范的问题,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其流程进行变革,促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式愈加科学性、有效性。一般风险管理的流程为事前的客户识别和客户准入工作,事中的风险评估工作以及对风险程度的预测和风险规避方法的选择,事后的风险让渡、转移工作、风险的抵补和缓释工作,以及风险的最终确认程序、损失的管理方式等。整个过程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十分广泛,需要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而若是出现某个环节的信息不相对称时,风险的管理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对风险程度的预测也不够精准,这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及时对数据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分析,强化银行风险识别的能力,增强银行对风险的评估与控制能力,从而银行在其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中,合理配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种资源,实现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中数据与信息的自由交流。
四、结语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来看,传统的商业银行更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积极转变自身的风险管理观念和方式,运用互联网构建科学性的风险预测模型,摒弃以往不合理的风险预测和评估模式,注意新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风险管控模式,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
参考文献
[1]张晓涵,江菲.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变革[J].商,201(5):159-159.
[2]梁建颖.“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机遇[J].江苏商论,2016(17):121-122.
[3]王聪.互联网+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6):376-3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