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自我独立能力的调查研究

2017-11-15 14:35陈曦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举措背景分析

陈曦

摘要:目前5—6岁的幼儿独立性状况不容乐观。首先是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幼儿的独立意识淡漠,依赖心理严重。第二,许多幼儿会做的事情而没做,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三,幼儿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欠缺,说明幼儿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第四,动作技巧方面的训练应该加强,家长、老师教方法,平时让幼儿自己做这些事,熟能生巧,能力逐渐才能提高。

关键词:幼儿:背景:分析:举措

一、问题的提出的背景

(一)当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

以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而论,多数的父母对待子女会采取宠溺的态度,在现行社会中这种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特别在现行多为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中,孩子在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会出现:依赖、自私、任性、懦弱等不良的情感或表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他们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加上受到“会念书才有出息”的观念影响,许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念好书就好,生活琐事自然有长辈代劳。”久而久之导致了孩子自我服务能力低下或是即使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也不愿意赋之于行动。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就是指3-6岁幼儿学习认知照顾管理自己衣、食、住、行等的历程。自我服务能力是孩子通过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自己吃饭、整理玩具等,增强自理、自立能力,培养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对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课题所研究的对象是大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主要是研究5至6岁幼儿学习认知照顾管理自己衣、食、住、行等的历程,探知大班幼儿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发展现状。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对社会发展来说,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从幼儿发展来说,一方面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为适应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内在的需要。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在某幼儿园选取三个大班幼儿及其带课教师和家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现状,以及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

(二)研究内容:1.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2.了解大班幼儿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3.了解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方法;4.综合原始数据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幼儿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形成原因;5.探索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1、观察法;2、问卷法;3、访谈法;4、统计比较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慢慢认识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在这样一个独生子女占多数的社会中,现代家长在对待幼儿自我服务这个问题上,往往持三种态度:

态度一:家长过分宠爱独生子女。本班有好多幼儿,在早晨来园都是在家长陪同下进教室,因为现在的天气比较冷,幼儿穿的也较多,带来的物品以及衣服都是由父母帮忙穿脱和整理的。不给孩子自我展示的机会。

态度二:家长怕麻烦。让孩子用筷子进餐,让孩子自己要洗手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家长就拒绝幼儿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幼儿的自尊与自信,妨碍了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态度三:“年纪小,不懂事”。许多家长还认为大班幼儿的年龄小,不能完成一些基本事情。

(二)影响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因素

1、幼儿园教育方面因素

(1)部分教师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

(2)家园配合不够到位

2、家庭教育方面因素

家庭成员的教养态度直接扼制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现在的幼儿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主要表现为“四二一”模式(即四位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培养非常重视,舍得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认为只要孩子聪明,其他的都可以置之不理或者是撇开不谈。但是对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却非常轻视,觉得孩子现在还小,等他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了。

3、幼儿自身因素

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已经有所发展,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大班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水平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例如难以完成复杂动作、注意力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大班幼儿的建议与措施

(一)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

(二)在生活中培养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就必须重视在生活中的培养。家长对孩子要放手,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做点家务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对于一些孩子不会做的事,家长可以耐心地辅导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会得到发展。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家长要采用正面教育,否则就會伤害幼儿自尊心,从而使教育适得其反。

(三)家庭教育方式对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水平,不同水平的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影响着现代的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幼儿期是儿童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与其将来社会性交往、行为、情绪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及事业成就、智力发展等密切相关。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这一科学论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可。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家长和幼教工作者需要长时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孩子是最生动、最丰富、最精邃的研究对象,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对他们既要有爱心,还需有诚心和耐心和恒心。总之一句话,爱,绝对不能宠;爱,也应有度。

参考文献:

[1]林晓萍.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J]. 学前教育研究. 2001(05)

[2]徐新燕.论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1(01)

[3]钱英智.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08(16)

[4]张桂兰.浅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 林区教学. 2003(0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举措背景分析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分析:是谁要过节
跟踪导练(一)5
回头潮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