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辉
核心提示:“物美”是前提,在好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链的优化让成本降下来,达到“价廉”的效果,这才是企业应追求的方向。
“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1个鸡蛋?”
这是前不久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段子,一位煎饼摊大妈的话引发热议,很多人认为煎饼摊是门好生意。
但事实上,摊煎饼只是掀开了好生意的一角。对于零售业来说,真正的好生意至少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单店盈利可观,二是单店模式可复制,即在盈利的基础上可快速扩张,如同沃尔玛一样。
如果说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高大上”的话,那么,分散在众多小区周边的百果园水果店,则更具现实意义。
2002年,第一家百果园水果店在深圳开业,15年来已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出近2600家店,2016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果连锁店。
今年9月,百果园宣布,到2020年门店要扩张到1万家。这就是说,未来3年,百果园要新开7000多家店。
百果园凭什么敢如此高速扩张?它的秘密是什么?百果园总经理徐艳林对《支点》记者说了5个字:“又好又便宜。”
“这5个字听起来很平常,但真正要做得到却非常难。因为‘好和‘便宜往往是自相矛盾的,且永远没有终点。你要做的,就是永远比别人更好一点、更便宜一点。”徐艳林强调。
不熟悉的行业不做
和很多创业的人一样,百果园问世前,它的创始人余惠勇也走过不少弯路。
上世纪90年代,从江西农业大学毕业的余惠勇辞掉农科院的工作,来到深圳“淘金”。然而,深圳并非遍地都是黄金。他做过净菜,跑过运输,经历过大起大落,甚至一度有逃离深圳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想明白了一件事:不熟悉的行业不做。
余惠勇决定在自己熟悉的生鲜绿色食品行业找机会,并最终将目标锁定为水果。
为什么会是水果?在跑运输过程中,余惠勇发现人们对水果的消费越来越大,而水果业最赚钱的环节是种植和终端销售。如果把这两端直接挂上钩,市场会不会更大?
要直接把种植和销售连接起来,余惠勇想到了连锁专卖的形式。当时,很多行业都已开始了连锁,但唯独水果专卖没有兴起,水果大多是在菜场、小店或超市散卖。
余惠勇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1年4月,经过详细的市场考察,余惠勇押上了全部家底,组建了深圳市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次年7月,百果园旗下第一家形象店在深圳开业,不足50平方米的店面,第一个月就实现了41万元营业额。
水果业的标准是“好吃”
单店虽然火了,但问题也来了:水果专卖究竟能不能走连锁经营的路子?为什么之前都没人做过水果专卖连锁?
“因为水果是非标产品,很难做到标准化经营。”徐艳林说,水果品种多、产地广,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水果是靠天收,很难像麦当劳一样通过人工将各个环节标准化,一个不能标准化的产品,也就很难大规模复制。若不能复制,生意也就无法做大。
水果究竟有没有标准?
“经过长期摸索,我们认为已找到了水果业的标准,那就是两个字——好吃。”徐艳林说,之所以将“好吃”作为标准,是因为“好吃”意味着口感好、有营养,且健康安全,“人们吃水果,最关注的不就是这几项吗?”
“好吃”二字,说起来容易,但背后的学问还不少。“首先从种植环节开始就要研究,什么样的品种是好的,什么样的土壤、气候、水质等才能生长出好的水果来。”徐艳林说,古人很早就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只有找到最地道的种植地,才有可能从源头上把控好吃的水果。目前,百果园已在全球布局了200多个种植基地。
创业的历程,也是一路解决问题的历程。就算是从种植基地直采的水果,也不一定每一个水果都是好吃的。为此,百果园又提出“好吃看得见”理念,将水果按照“四度一味一安全”分级标准,即“糖酸度、鲜度、脆度、细嫩度、香味、安全性”分成A级、B级、C级等不同等级,比如一个红富士苹果就有18个等级。
“如此,我们以‘好吃为标准给水果分级,从而将水果这种非标产品做成标准化,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哪一间店里的同等级别的水果,口感、营养等都是一样的。”徐艳林说。
但是,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的人们口味不同,这是否会对水果在全国推广的标准化造成阻碍?对此,徐艳林解释,实践证明,在水果品质的标准化方面,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对标准的认同并沒太大差异,有的只是口味的差别。比如,有的地方不喜欢吃很甜的水果,有的地方喜欢吃得酸一些,我们可以组合不同口味的水果,以满足差异化需求,但对同一种水果,全国各地对“好吃”这一标准大体是一致的。
追求高性价比
有了标准,就可以复制扩张了。百果园随之在深圳开了多家分店,之后又拓展到武汉等大城市。
好的生意总是不缺追随者。很快,水果专卖模式开始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百果园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有竞争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知道究竟在‘争什么。”徐艳林认为,无论在哪个时代,消费者对商业的需求一直都没变过,一直希望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商品。对于商家来说,就是要提供又好又便宜的商品,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物美价廉”。
不过,徐艳林对物美价廉的理解稍有不同。她认为,价廉并不是指绝对价格便宜,而是指性价比高,便宜一定是建立在好的基础上的,否则单纯追求价廉很难有生命力。如果只是价格便宜,但水果不好吃,消费者是不会持续购买的。“换句话说,‘好是前提,在好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链的优化让成本降下来,达到‘廉的效果,这才是企业应该追求的方向。”
如果说抢占种植源头能让水果做到“物美”的话,那么提升水果的性价比,则是百果园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杀手锏。
在徐艳林看来,要提升性价比,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降成本,并且是在不损害果品品质的前提下降成本,“更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全产业链的成本”。endprint
比如,在物流环节,百果园会简化包装,让水果从种植基地直接进仓,省掉包装等没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保鲜物流技术的研发,以减少运输环节的损耗,比如以前水果损耗率为10%,技术改进后损耗率只有5%,这就相当于降了成本;另外,百果园的线下门店及网点多,规模优势也能分摊成本。
可以看出,百果园很重视科技创新。
“因为科技变革可以减少人工投入,在同等效率下,人力成本越低,企業的竞争优势就越大。”徐艳林认为,对水果行业而言,除了源头外,更大的竞争其实是在成本控制方面,谁的运营成本更低,谁就更有生命力,“所以我们对竞争对手的关注,重点不是谁请了‘网红做广告,或是谁在做促销活动,而是关注他们在种植、运输、保鲜等方面又研发出了哪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对果品的性价比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正因如此,百果园对大数据非常重视,认为大数据将对水果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带来极大影响。“当数据积累到一定量后,就可以预测未来的某些变化。”徐艳林举例说,建立在大量会员基础上的大数据,通过分析会员的消费行为,能判断消费者有哪些喜好、更喜欢在哪个平台上购买等——这些数据,对百果园的线下店扩张以及电商平台的运营等都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一个最新的应用是,百果园正在研究无人售货领域。未来,消费者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街边的某个地方,很容易看到百果园无人售货机,里面摆放着各类水果,消费者只需扫码付款就可取货。
“当然,若干个无人售货机的周边,肯定会有一个实体店铺,因为无人售货机也需要有人来打理。”徐艳林说,这样的布局,可以在控制人力成本的情况下,让终端离消费者更近。
实体店不会消亡
凭借“又好又便宜”战略,百果园在全国攻城掠地,快速扩张。未来3年,百果园计划将专卖店由目前的近2600家扩张到1万家。
这种快速扩张态势,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电商时代,实体零售店是否会走向没落?
“实体店不会消亡。”徐艳林的回答斩钉截铁。
在百果园看来,无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在未来都会不断演化、更新,但商业的本质不会变。商业的本质,就是要看给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是不是又好又便宜。好,指的是产品体验好,即要用一切方式,包括产品、服务、互联网等手段提升用户体验;便宜,指的是用最先进的技术降低成本——这才是永恒的追求。
“所以,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电商平台,都是提升产品体验的手段,都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式,两者并不是零和博弈。”徐艳林说,消费者有时会到实体店逛逛,他们亲眼看到的,会比在网站上看到的更有真实感。“但是,实体店不发展电商也不行,毕竟年轻一代更喜欢线上购物。对我们来说,未来实体店仍是重点,线上平台会与线下店对接。这种模式一方面更能接近消费者,另一方面线上店也能分摊线下店的成本,让我们的性价比更高。”
有人提出,如果百果园在线下有1万家店,那么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流量通道,未来也可通过销售其他商品如生鲜蔬菜等,可以赚更多利润。
但徐艳林并不这么认为:“至少目前不会考虑其他产品。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当然可以把顾客引导到其他产品上。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在水果行业做更多的事,特别是种植领域。水果这个行业的学问很深,目前我们所做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可能都很难将水果行业做到很高的水平。”
徐艳林进一步解释,中国是水果大国,但还算不上强国,在种植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口味、损耗、品牌等方面,与水果强国的差距较大。比如,中国的水果在全球有名的品牌少之又少。同样是苹果,很多顾客一提到高端苹果,就会想到日本红富士、美国蛇果,却很少想到中国的品牌。
差距的背后,是中国在水果行业上的投入不足。徐艳林介绍,比如土壤的原生态环境、施肥的科学性等,我们做得还不够。有的果农不懂得怎样把水果种好;有的人懂,但又没有资金。“我们希望和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种植领域,再结合金融平台的助力,共同提升中国水果的全球竞争力。”(支点杂志2017年11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