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会展人才教育的若干问题

2017-11-15 21:12刘雅琪
中外会展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策划

刘雅琪

问:21世纪什么最贵?

答:人才!

是的,可以说现在大家都认可在商业时代人才最宝贵的说法,在会展界,也不例外。围绕着“人才”这个话题,不少学界名师、业界名人都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但仍留有很大的可探讨余地。这次我们来说说,我国会展教育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对抗不均衡?联动是王道

一位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董老师认为,会展人才培训教育分布不合理。由于会展经济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程度密切相连的,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其会展经济之所以发达,与这些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分不开的。但是正由于这种发达的经济优势,实际上造成了会展业人才培训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对一些会展起步晚,起点却很高的新兴会展城市来说,专业展览人才的缺乏,会展人员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当地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了大都市会展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相对较多,而中小城市的会展业人才极度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是很难向中小城市流动,这种相对的人才富余和人才不足,既造成了人才培训的浪费,也难以满足会展经济起步较晚城市的发展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依托会展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人才。伴随着我国会展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需要更多会展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而会展企业是会展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其不仅决定会展人才的培养方向,而且直接对会展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检验。会展人才在企业的实践中往往能更迅速有效得到锻炼,成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会展企业在培养人才时应注意将内外部培养相结合。内部要注重内部人才培养,会展企业应以人才为主培养和谐的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培养和引导组建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外部是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会展企业应注意当前形势的变化,根据会展行业和相关环境的变化调整其内部的人才结构和人才水平。会展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行业,其总是随着外界经济文化、政策法规等的变化而发展,同时会展专业具有开放性、国际化的特征,因此高校会展专业应加快合作办学步伐,广泛利用校外甚至国外教学资源,走国际化、合作化办学之路。像是与国外高校合作,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会展产业或会展教育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吸收国外高校成功办学经验,培养适应我国会展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仰望星空 也要脚踏实地

一位湖南的会展硕士生认为,目前,高校的定位大多为将学生培养成“策划人才”。这个定位是值得商榷的,要知道,需求方需求量最大的是销售类、执行类人才。对于大多数主办方而言,很少有东西需要你去“策划”,而且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就算有“策划”项目,我们也还没有资历与能力去承担这个任务。在会展教学中,“会展策划”就是“XXX展会策划书”,其实现实中哪有这么多展会项目需要你去策划。并非反对写展会策划书,只是策划书应当成为写作能力的一部分,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锻炼出更全面的写作素质,对于招展书、邀请函、新闻稿、展会总结等更接地气的应用文写作应该信手拈来,这才称得上“专业人才”。可惜的是,会展高校普遍性的忽视了这个问题,这也可以说是定位不准带来的缺失。什么样的培养定位决定什么样的培养方式,因为“策划”的定位,使高校在培养方式上现在把学生圈养在学校里面闭门造车,缺少与实际的对接。

实际上,“双师型”案例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期待,即能让实践经历丰富的企业家、资深人士进入高校讲学,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又能通过整合业内人士的行业资源,搭建起高校与社会的桥梁。会展业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行业,会展实务不是在课堂上讲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要注重和会展行业的密切联系,强调学员实践技能。让学生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会展专业人员或者举办大型会展重要核心人员走进大学课堂,从而拉进会展业和大学教育之间的距离,高校也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如经常让学生去看一些展览,在展会中当志愿者,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实习等让学生走出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了解会展市场发展趨势,掌握会展项目运作流程,多渠道、多形式拓展会展实践教学环节。

诚然,中国的会展教育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些年众多的会展院校、老师、行业专家都在摸索合适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也相信,摸索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未来的前景却令人期待,让我们且行且珍惜!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期策划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