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的前身是一款专门做动图的工具,最初的名字叫做GIF快手。2013年开始转型,陆续演化为现在的以短视频和直播内容为主的UGC聚合平台,并且在D轮融资过程中,得到腾讯3.5亿美元的战略性投资。
网络上公开可查询的数据显示,2015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约为2亿人,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人。近日,记者通过快手提供的最新数据了解到,截至2017年9月底,快手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6亿,日活跃用户近5000万;而两三年前快手的日活跃也不过100多万。
近两年直播平台的用户呈现几何式增长,而且数字规模非常巨大,直播经济俨然成为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的新业态之一,而且也是信息消费在升级中和普通消费者最接近、体量最大的形式之一。
快手:自定义视频博物馆
为什么说快手是一个隐藏直播的属性的短视频平台?相比较于其它直播平台,快手的新注册用户进入APP,只能看见短视频,首页上数百个短视频中很可能只有零星的几个直播内容;用户需要进行关注后才能出现直播内容窗口。
快手上孕育了大量的网络红人,这些人通过直播的形式一夜成名;海量的粉丝、大量的虚拟打赏使很多网红一夜暴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入驻平台,甚至通过荒诞奇葩的表演方式博人眼球,以求获得粉丝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耸人听闻、惊爆眼球的视频标题或者新闻在网络上爆出,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快手的直播。
快手创始人宿华将快手定义为“一个记录普通人生活的视频博物馆”,其认为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被记录,甚至在企业发展以及产品演变过程中故意弱化了社交功能,摒弃了留言互动以及转发功能。毕竟,从长远考虑,一个记录了全世界各类人生活视频的博物馆,其商业价值远远大于一个普通的直播平台。
目前,快手的使用用户以北方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务工青年居多。这些人既是绝大多数的视频内容的生产者,同时也是快手上网红的关注者。快手在草根阶层中的认可度非常高,单纯就直播打赏分成一项业务收入,快手就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无论是从视频博物馆的定义,还是从变现的角度考虑,仅仅拥有这些用户是远远不够的。今年,很多人发现快手的广告开始出现在机场、地铁;网络上点击排名靠前的《 奔跑吧,兄弟 》和《 脱口秀大会 》也纷纷植入了快手广告。从广告的内容和风格来看,主打正面温馨有品质的生活;从广告里的人物形象设计来看,更侧重一线城市青年、白领以及中等收入家庭的的生活记录。群众大呼,快手开始给自己洗白了。
在创始人宿华心中,快手应该是一个记录每个人生活的视频博物馆,现在的快手虽然体量巨大,但人群结构单一,以国内三、四线城市和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为主;而且覆盖区域单一,主要集中在中国,而且是中国的北方地区,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从商业模式来看,现在快手的用户身上的商业价值并不是很高,想要通过现在的用户进行变现难度非常大。一直以来,很多人依然认为快手是一个很低端的平台,是一些粗俗社会群体的自嗨地,稍稍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人都羞于使用这样一个APP。
同样品牌商和广告主也是一样的,高端定位的产品是不会轻易选择这样一个平台的;甚至是中端定位的快销产品选择快手的几率都十分有限。即使是信息流广告,根据现在快手用户人群特点,最有可能投放的也局限在网络游戏广告、二手车广告、租房广告一类。
快手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开始花重金在品牌形象的重新定位和调整上,然而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困境:红利过后困局凸显
其实,每个创业风口的红利期都是有时间周期的,随着红利期的衰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开始显现出来。就直播行业而言,随着直播平台用户的越来越多,平台上的内容往往多达几十亿条。信息噪声增加,用户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也就越来越难,时间成本大大增加。
许多平台都是直播和短视频功能同时具备的。考虑直播视频的实时性以及短视频的长尾效应,在视频内容这个流量金矿中,短视频的矿藏要大大多于直播。
据统计,在网络UGC平台贡献了90%以上的原创内容,然而已经形成的头部却瓜分了90%的流量。当平台做大,不可避免地走向PGC化,在PGC流水线一般的的盈利链条中,专业的头部内容生产者可以快速准确地生产出观众喜欢的内容,甚至成立运营团队,非专业者原创者积极性会越来越弱,从最初的内容生产者逐渐变成围观者。在头部江山已固的局面下,内容生产者想要创造自己的品牌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另外,2017年也是直播行业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也许会成为直播平台商业化的元年,也可能是商业化的末年。在原有秀场打赏商业模式基础上能否带来更多的盈利可能性成为判断直播平台生命力和未来前景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台都在加速自己的商业化,商品代言、电商购物或者信息流广告,UGC平台都在尝试各种可能的营收模式。
随着用戶热情的离去,直播平台使用率降低,风投不再青睐,小型的直播平台很可能会陆续断粮直至死亡消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