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事关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直面当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并从民族工作的依据、基础、特征、道路、举措、重点、保障、关键和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拓展,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格局。
[关键词]习近平;民族工作;民族理论;中华民族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5-0069-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与发展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工作思想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认识、新论断,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近年来,学界对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探讨较为充分,如《黑龙江民族丛刊》在2016年连续刊发了12篇系列文章对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进行了专题性分析与研究。郝时远在2017年7月7日的《中国民族报》撰文《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述论》,从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就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进行梳理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内涵,创新阐释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理论的基本观点, 深刻论述了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方法。本文拟对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产生、内涵与意义进行专题性分析与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
一、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产生背景
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是党的十八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面当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现实境况和质疑声音的明智考量。
(一)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是对做好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际新形势做出的科学审视
进入新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方面,民族宗教主义思想泛滥,各种民族主义与宗教极端势力不断滋长和膨胀,造成广义上的民族问题也深陷困局;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影响扩大。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和平崛起,成为阻挡美国独霸全球的最重要力量。为此,美国打着“亚太再平衡”旗子来实施地缘政治战略,并企图通过意识形态和民族宗教问题等来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和分化中国。国际形势的这些新变化严重威胁到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新进展,进而影响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正是基于对当前做好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际新形势的审视和考量,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在不断地孕育产生。
(二)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是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民族工作进展现状做出的积极回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内地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仍非常明显。[1] 所以,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顺利改变离不开民族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的有力支撑。否则,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易诱发人民心理失衡,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同时,民族地区资源匹配不均衡、民族工作机制体制不健全、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不协调、民族关系不融洽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民族工作的进一步向前推进。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非常重要时期。因此,在新形势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就必须审视自身,破解阻碍发展的壁垒和障碍。
(三)習近平民族工作思想是对我国社会上和学术上某些质疑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声音做出的有力回击
针对如何处理好我国民族问题,当时社会上有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学术上有些专家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我们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照搬了前苏联的模式,有的认为我们党的民族理论已经过时而难以再适应新形势下的民族问题,有的甚至提出要搞西方国家那一套民族政策。为此,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处理民族问题,我们没有照搬苏联模式,也不能搞西方国家那一套,走的是自己的路。”[2](P.53) 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民族工作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就在于我们找到并坚持了适合我国实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做得都是最成功的,没有必要妄自菲薄!”[2](P.55)
二、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包括汲取和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工作思想以及撷取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民族理念。
(一)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是在汲取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波兰》中指出:“因为现存的所有制关系是一些国家剥削另一些国家的条件;……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同时就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4](P.313)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4](P.419)这些重要论述和观点深刻揭示了民族问题的本质所在,即剥削制度和阶级对立的存在;并指明了消灭剥削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成功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后来,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实践中,列宁和斯大林继承、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特别是他们在建立和建设苏联的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社会主义时期关于民族平等、民族自决和民族问题的存在形式、发展趋势以及民族特点等的理论和认识,并逐步形成了列宁主义民族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一步推进我国民族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下,科学汲取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将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就应运而生了。endprint
(二)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民族工作思想的基础上应时而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策,并立足各自的时代背景,融合相应的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工作思想。从毛泽东着重强调“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5] 的观点,邓小平创造性提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6] 的论断,到江泽民与时俱进提出著名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7])的重要思想以及“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战略举措,再到胡锦涛开拓性地提出“以人为本”的民族工作理念,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8]。这充分体现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工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联系与脉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工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所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现实境况和质疑声音进行审视和考量,形成了一系列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认识、新论断。
(三)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是在撷取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民族理念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工作智慧,圣贤先哲们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对“民族”进行了认识和解读。孔子以“仁”和“礼”为准则来“和夷”,即以合乎“礼仪”的标准与否来区别夏夷,并倡导“仁爱”天下各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也”[9],兼容并包,修文德、来远人。墨子以“平等”和“尚利”为标准来“兼爱”各民族,正所谓“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10]。圣贤先哲们以殊途同归的效果处理国家治理中不可回避的民族问题来推进中华民族社会大一统趋势。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把从三黄五帝到汉初的历史,都作为一个统一的历史来叙述,并建立了从三黄五帝到汉初帝王的一脉相传的民族血缘系统。[11] 旨在告诉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整体,“华夷一体”的中国历史,就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与发展的大统一历史。同时,自周朝以来,我国历朝历代大多设有大行人、大鸿胪、鸿胪寺、宣政院、理藩院等职务和民族事务机构,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管理。以上这些优秀民族理念和相关举措,为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有益的客观历史性借鉴。
三、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做好我国民族工作进行了新思考,全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国内国际形势,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思想理论体系,其基本内涵大致可分解为依据论、基础论、特征论、道路论、举措论、重点论、保障论、关键论和目标论等九个方面。
(一)依据论:认识和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认识和把握这一基本国情,是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依据。为此,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统一多民族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大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大重要优势。中国历史上的各民族、今天的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都对国家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2](P.9) 并创造性地界定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12] 形象地概括了中华民族一体和各民族多元的关系,号召“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2] 这些新思想新认识新论断,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一次集中阐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深化了党和国家对于基本国情的认知[13],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适应历史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为我们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战略方针以及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基础论:理解和掌握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理解和掌握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发展过程中定会出现民族问题,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和民族问题,在经过产生、发展的阶段后,但最终还是要走向消亡的。只不过它们的消亡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的具备需要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存在,就要处理民族问题;且民族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长期历史现象,相应地,处理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14]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适应民族工作发展需要的理论总结,是对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解和真正掌握。只有理解和掌握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认识到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所以,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不能把不是民族问题的问题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也不能把民族问题不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要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把处理好民族问題当作基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来抓。因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12] 可见,以上这些新思想新认识新论断深入透辟地阐述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endprint
(三)特征论:全面分析民族工作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高端,全面分析了新时期做好我国民族工作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科学判断了新时期做好我国民族工作所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我国民族工作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在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着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3](P.30-31)国际上,“西方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问题搞的是双重标准、实用主义,在科索沃、叙利亚打的是‘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在乌克兰唱的则是‘主权高于人权的调子,其真实目的是支持他们看中的代理人、打击不听他们话的人,最终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战略利益,哪会真把发展中国家各民族利益当回事?一些国家的民族问题成了‘木马病毒,西方可以操控其发作的时间、方式、进程,以便他们浑水摸鱼、乱中取胜。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为什么那么‘关心我们的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真是出于好心和善意吗?”[14] 这些新认识和新判断对于在新时期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认清国内外形势、凝聚精气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道路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根本道路。道路关乎命运,道路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15] 因此,“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始终基于国情、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2](P.21)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12],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坚定不移就必须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有所理解和把握。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明确提出:“要全面理解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16] 上述这八个坚持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是对我们党90多年来民族工作经验的全面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集中解答了事关我国民族工作全局中最核心的道路问题,是新形势下我们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准则,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指明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17]。
(五)举措论:完善政策求认同,紧扣民生抓发展,争取人心促团结[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着眼于我国民族工作发展需要和推动处理好民族问题,积极推进完善政策求认同,紧扣民生抓发展和争取人心促团结的战略举措。完善政策求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政策创新发展,不是搞民族政策升级换代、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而是要在坚持中创新、在完善中发展”,[3](P.38)“要完善和实施好差别化支持政策”[3](P.40),“要促进市场要素流动和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3](P.41)以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9] 。紧扣民生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但关键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多搞一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20] 争取人心促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12] 如何搞好民族团结,争取人心?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一方面靠物质力量,“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1] 另一方面靠精神力量,“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P.112)
(六)重点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3](P.13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学习、工作和生活。因为城市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城市民族工作在我国民族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做好新时期的城市民族工作,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新的重点。[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正处于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更多的人口流向了城市”[3](P.136)时代特征,把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作为我国民族工作的新的重点,并强调:“抓住了城市民族工作,就抓住了民族工作的未来。”[3](P.133)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城市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切实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3](P.130)同时着重强调:“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关键是要抓好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两头对接”[3](P.132),“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3](P.134) ,让“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想亲、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离不开谁。”[3](P.134)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断,既阐明了当前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基本准则,又找准了新形势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同时,2016年1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进行了全面战略性部署。endprint
(七)保障论: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并强调:“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3](P.86) 这一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在民族工作法制化的一贯思想,为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和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提供了基本准则。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把法治观念贯彻到民族工作的每一个领域和环节之中,不断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新局面。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上起着保障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时代境遇,继承和发扬我们党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优势传统,强调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这个源头变了,根基就动摇了,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问题上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2](P.76-77) 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保障性作用不言自明,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相结合,即要着重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2](P.80) 以上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创新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和政策[23]。
(八)关键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我国是由56个民族数千年来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要在我们国家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这个统一大家庭的团结统一是不可想象的。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24](P.27) 因此,面对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2](P.299) 这一论断阐明了新形势下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关键在党,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这是为历史所证明的事实。[25]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解决民族问题,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2](P.301) 关键在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是古今中外历史之圭臬。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民族地区好干部的新标准:“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2](P.304) 并着重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干部是重要桥梁和纽带”,“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大胆使用。”[2](P.303) 以上这些论述是在新形势下,确保党在民族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举措[26]。
(九)目标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现实目标和长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确立不同阶段的民族工作目标是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鲜明特色。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民族工作的现实目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是民族工作的长远目标,形成了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目标指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注入崭新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我国民族地区基础薄弱,发展条件差,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困难和问题,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全面小康,我们一定要让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过上小康生活。”[3](P.94) 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同时,我们必须明确,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我国民族工作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和重要基础。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最伟大的梦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27]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理念得到民族工作领域的广泛理解和认同,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奋斗目标。
四、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是直面当下我国民族工作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现实境况和质疑声音进行审视和反思的理论结晶,充分显示了对党、国家和中华民族事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因此,其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毫无罅隙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继承、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中,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及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创并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且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民族工作理论、纲领和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力。因此,在新的时代境况下,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分析和研究新形势、新特点、新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由于时代条件限制在世时没有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而今天出现了、以及提出了问题但没有回答或者回答的不尽完善的,都给提出和回答了出来,比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幟、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等重要论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正本清源、继往开来,提出新问题,做出新概括,形成新理论,进而开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endprint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拓展
民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敏感的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族工作上升到治国理政方略的高度,把做好民族工作的价值理念与策略方法贯彻到全党全社会,并强调指出:“民族工作涉及面广、群众性强,是全党全社会的工作,不仅民族部门有责任做好民族工作,各部门的工作中都包含着民族工作的内容,也有责任做好民族工作。”[2](P.309)可见,在我国这样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里,要是民族工作做不好,怎么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边疆安全、怎么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持社会稳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更难以如期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只能纸上谈兵了。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民族工作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背景下,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十分关心民族工作;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域下,深刻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认识新论断,初步形成了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体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点,以历史纵深、现实宽广和未来全局的视野,丰富、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25] 可以说,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丰富和拓展。
(三)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在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从思想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实践层面都进行了强而有力的推进。在思想理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2](P.27)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政策法规上,2014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意见》包括6大部分共25条,通篇贯穿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理念,确立了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导向。在实际工作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领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围绕着加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任务,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工作的投入和力度,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初见成效。
习近平的民族工作思想是一种崭新的民族观,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程和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发展道路的审慎思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思想精髓和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民族自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工作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邓新星.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的建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9.
[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观点面对面[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毛泽东著作选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57.
[6]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5.
[7]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9-30.
[8]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15.
[9](清)纪晓岚总撰,林之满主编.四库全书精华经部[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172.
[10]胡子宗等著.墨子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16.
[11]吴贤哲.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7.
[1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9-30(1).
[13]李臻,金浩.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基本国情依据: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的前提——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3):5.
[14]丹珠昂奔.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前进[N].中国民族报,2014-11-07⑶.
[15]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16]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4-12-23(1).
[17]董强,秉浩.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3):12.
[18]李贽,金炳镐.习近平新时期民族工作理论解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6(2):78.
[19]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N]人民日报,2015-8-26(1).
[20]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5-30(1).
[21]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纪实[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7/c_1112652247.htm.
[22]刘吉昌.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重点领域:加强城市民族工作——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5):8.
[23]董强,盖守丽.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六[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4):12.
[24]王正伟.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J].求是,2014(10):27.
[25]郝时远.立足本土、坚定自信、汲取经验、吸收学理、开阔视野、展现胸怀、面向未来——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鲜明特点[N].中国民族报,2016-07-09(1).
[26]刘勇, 张娇. 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组织人才保障:加强民族地区党组织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之十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6):14.
[27]习近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N].京华时报,2013-07-23(1).
收稿日期:2017-06-30 责任编辑:王 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