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赟儿
比如说,正值大好时光,你打算找个地方完成一次旅行,肯定会选择没去过的地方。就好像那句俏皮话:一去黄山不看岳,二去黄山只是山,三去黄山“猪头三”。尽管此话略有不雅,但道理就是这样。
再比如,周末闲暇时你准备上网看一部电影。你会理所当然地选择原来没看过的片子。看过的片子似乎已经失去了新意。内容都已知道了,还哪有什么环环相扣的悬念感?
这些似乎都是人之常情,但我恰恰觉得不对。有些路,你走过了,但再走却能走出不同的感受。今天就来谈谈这个。
毕淑敏曾经讲述过一个关于她和《海的女儿》的故事。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读这本书,读出来的意味亦不同。小时候的惋惜,青春时的忧愁,再到为人母之后莫名担心起了小美人鱼的母亲。这样一个耳熟能详,似乎无比陈旧的童话故事,却能随着她心境的成熟和变迁焕发出别样的活力,带给她不同角度的感受。李清照少女时才貌双全、生活悠然,曾写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名句。但最终山河破碎,词人被迫南渡,佳偶不在,生活潦倒。再遇那只雁,再是那番光景,有的只是徒留伤心。同样的一只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邂逅,带来的却是不一样的感觉。
前两天去参加英语课外辅导,老师让我们当堂做一篇完形填空。我们拿到卷纸后的第一反应:“做过了。”只是有些空设的位置不一样了,但老师依旧坚持让我们再做一遍。结果是我们的正确率的确不尽如人意。同样的一个故事,曾走过一遍的旅途,同样是这一条路,可我们行路途中所背的包裹不一样了,因此,我们要留心,欣赏的风景也就不一样,带来的反思与收获也会不一样。
世界是共性的。就像上面那个例子,人生旅程,我们都要走过各种各样的路。曾和朋友一起走路回家,而某天她突然对我说,我们换条路走走吧。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原来那条走得厌了。其实并不是。每次途经那条路所带给我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例如晴天走和阴天走不同,春天走和秋天走不同,白天走和晚上走不同,考试考得好走和考试考砸了走又不同。走过一条路,走过一段时光,客观在路,主观在人。就像我小时候吃白粥吃厌了,妈妈对我说,一碗白粥,你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配菜。
该重走的路还是要重走。电影里,杨子姗重走青春,更加懂得把握年轻的活力;倪妮吃了神奇的巧克力回到十年前,知道了生命中什么该舍弃什么不该舍弃。讲这些或许有点假大空,但从我们的生活出发:重做我们的错题,便也像重走一条老路。是和那篇完形填空一样火候不够,还是已真真正正吃透了路边的风景,测试一下,一目了然。
旅行过一次的地方再重访一次,或許又是不一样的感动;看过的电影再看一遍,能对情节的跌宕感触更深。走过的路不是不走了,走过的路或许蕴藏着更多宝藏以待挖掘。不要抱怨曾经走过,还有大把时光去走得更深。
【评点】
这是一篇颇具哲理性的散文随笔,作者以舒缓优雅的笔调向我们阐释了“有些路,你走过了,但再走却能走出不同的感受”这一独到的见解,行文过程中,旁征博引,既有古今名家,电影剧情,同时又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使主题的表达更加立体。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喜欢追求新鲜,但对于以往走过的路却缺乏进一步发掘和探索的精神,因而总是事事浅尝辄止,作者以“走过”为题,意在告诫我们“不要抱怨曾经走过,还有大把时光去走得更深”,意蕴深刻,发人深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