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锦宇 高宇波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太原市防灾绿地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郭锦宇 高宇波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剖析了太原市的主要灾害,阐述了防灾绿地体系,调研分析了太原市防灾绿地设置的现状,并针对太原市防灾绿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发挥防灾绿地在城市防灾中的关键作用。
城市绿地,防灾避难,设置现状
近几年,我国发生了重大地震,冰雪,洪涝等灾害。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十三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年—2020年),规划中明确了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人们已经意识到防灾绿地在城市防灾中的重要性。太原市政府也极其重视防灾避难工作,制订的《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太原市防震减灾规划》等,都涉及到防灾绿地规划等问题。
1.1太原市地貌特征
位于在山西省中心的太原,坐落于华北地区上,黄河流域的中部。南部为河谷平原,其他三面均环山,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势,形似蝙蝠。东西长约144 km,南北长约107 km。其占地面积约6 988 km2,约为全省的4.5%,其中城建区136 km2。全市面积有4/5是山地和丘陵,平原、谷地只占1/5。太原市平均海拔约800 m,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分别为2 700 m和760 m,高差1 940 m。
1.2太原市主要灾害环境
太原市常见有气象、气候、地质、生态、地震等自然灾害。从灾害本身的影响范围、人们对灾害的应对方式、灾害损失和灾后修复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对灾害给人及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评判,地震灾害是太原发生较为频繁且影响最为主要的一类灾害。太原市是较其他市地震活动频度高的地区。太原市地震震级为M=6.0级、基本设防烈度为8度。2016年山西统计局统计,太原市共发生M≥4.75级地震21次,其中11次震级在5级以上,太原震级最大地震是1102年6.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8度。太原地区的大多数地震发生在盆地,大致范围是徐沟和杏花岭区一带,呈南北走势。
2.1太原市防灾绿地体系
防灾绿地体系由三个要素构成,分别为点、线、面。其中,“点”是指固定防灾避难绿地、中心防灾避难绿地和紧急防灾避难绿地,主要由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公园绿地和街旁绿地组成;“线”主要由对外交通绿地和道路绿地组成,扮演着通道的角色,分避难和救灾两种;而“面”是指隔离带,主要由山体、树林带等非城市建设绿地组成。通过点、线、面三要素的统一,结合灾前防御、灾时避难和灾后恢复,可以最大效用地发挥城市绿地的防灾作用,防灾绿地体系要素与城市绿地关系见表1。
表1 防灾绿地体系要素与城市绿地关系表
2.2太原市防灾绿地设置现状解析
根据以往地震时人的避难行为与经验,大部分人更愿意选择去室外开敞空间进行避难。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大多数人选择到建筑外的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避险,并且成为市民的临时居所。
太原市目前有440个避难场所,其中130多个绿地公园,大多数绿地公园仅主要有游憩功能,很少具备防灾避难功能。一部分绿地有防灾避难空间,但是由于设施设备的不足,没有达到避险要求,见表2。
表2 太原市各行政区有效避难及人均面积统计表
根据调研,太原市防灾绿地(防灾绿地体系中组成点要素的防灾绿地)现状见表3~表5。
表3 太原市紧急防灾避难绿地统计表
总计太原市紧急防灾避难绿地有58个,避难疏散场地面积为24.78 hm2,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为1 m2/人。
表4 太原市固定防灾避难绿地统计表
总计太原市固定防灾避难绿地有56个,避难疏散场地面积为333.16 hm2,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为2 m2/人。
表5 太原市中心防灾避难绿地统计表
太原市作为中心防灾避难绿地的都是太原市防灾公园,其拥有指挥中心和灾后重建等功能。太原市只有尖草坪、迎泽、晋源、万柏林4个行政区有该防灾圈的中心防灾避难绿地。总计避难疏散场地面积118.45 hm2,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为2.5 m2/人。
太原市尖草坪区的紧急防灾避难绿地规划数量太少,仅为2个。在固定防灾避难绿地中,像胜利桥西两环岛游园、滨河西路景观绿带等,其中水域面积较大,有安全隐患。森林公园虽为中心防灾避难绿地,但并不能作为中心防灾避难场所来使用。
太原市杏花岭区的防灾绿地分布不均。卧虎山公园为动物园,功能性强,内有许多动物,如发生灾害,难以保证不会发生二次灾害以及人员安全问题。陵园作为防灾绿地,位置偏僻,可达性差,成为防灾绿地欠妥。没有指挥性的中心避难场所。
对于人口密度大且为中心城区的迎泽区来说,防灾绿地数量不足。迎泽公园是中心防灾避难场所,但其设施不齐全,现如今正在改造中。
太原市万柏林区防灾绿地相比其他区效用较高。和平公园是太原第一座完善的中心避难场所。
太原市晋源区紧急防灾避难绿地有1个,固定防灾避难绿地有3个,中心避难绿地有1个。晋源区虽然人口稀少,但是防灾绿地设置也少,难以满足防灾需要。
太原市小店区的中心避难场所尚未建立,而且防灾绿地也分布不均。防灾绿地规划建设有待提高。
2.3太原市防灾绿地存在的问题
1)总体缺少系统性,数量也偏少,使用功能不强。太原市防灾绿地中防灾公园所占比例最大,但其布局不均匀导致服务的区域不是重叠就是无法覆盖。
2)防灾设施设备不齐全。目前我市的防灾绿地避难功能的利用率低,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没有相应的救灾设备、设施及物资。其他中心防灾避难绿地只有在有效面积上达到了要求。
3)防灾避难空间较少。防灾绿地中水体、植物等园林景观要素过多,避难空间缺乏,疏散道路存在不合理之处,以及各种规范的应急疏散与避难场所标志不健全。无法满足避难要求。
4)存在不合理防灾避难公园绿地。有一些水域较大的公园绿地也设置成为防灾公园,这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临灾避难可能会发生二次灾害。例如:汾河公园、滨河路景观绿带。
1)重视城市绿地在防灾避难中的作用,建立绿色廊道,形成综合绿地防灾系统。
太原市在近几年来大力建设城市防灾绿地。若将城市防灾轴与防灾绿地结合,绿色廊道将其联通,形成点、线、面全方位的综合防灾绿地系统。如:借助河畔绿色廊道或慢行空间形成太原市绿色救灾廊道,联系太原市主要道路轴线,并结合周边防灾绿地,形成综合防灾绿地系统。
2)增配不在服务半径内区域的防灾绿地,确保各区防灾绿地分布均匀,以发挥其最大效用。
应增配晋源区、杏花岭、小店区的应急防灾绿地,缩短避难绿地之间的疏散距离。或者改造普通绿地为防灾绿地,并加入配套防灾设施,增加防灾绿地。
3)完善防灾绿地的配套设施,发挥其应急避险作用。对不同等级的防灾避难绿地应设有对应级别的应急配套设施。
如今,对于城市防灾绿地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全面,无论是从防灾减灾的角度,还是从城市绿化方面的考虑。若将城市防灾绿地空间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与改造,建立绿色廊道,形成综合防灾绿地系统,这样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避险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与破坏。做到防灾避难与城市绿地协调发展。
[1] 丁亚琪.以太原市为例谈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J].山西建筑,2015,41(13):21-22.
[2] 陈苏诞,张晓峰,王 蕾.太原市地震应急疏散与避难场所安全性扫描[J].城市与减灾,2007(1):22-25.
[3] 李 冰.城市避震疏散场所规划设置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1.
[4] 张海金.防灾绿地的功能建立及规划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5] 任亚京.太原市应急避难场所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7.
On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ofanti-disastergreenspacesetupinTaiyuan
GuoJinyuGaoYubo
(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major disasters in Taiyuan, expounds the system of anti-disaster green space,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of anti-disaster green space and points out suggestions for solutions to problems in anti-disaster green space in Taiyuan. To implement the rol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green space in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urban green spac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evacuation, setting up situation
1009-6825(2017)28-0211-02
2017-07-27
郭锦宇(1992- ),女,在读硕士; 高宇波(1968- ),女,教授
TU98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