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浩然 李 雪
封巢智媒体系统上线 打造人工智能时代新型媒体融合平台
文/熊浩然 李 雪
10月28日,由封面传媒自主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媒体融合支撑平台“封巢智媒体系统”1.0正式上线。
作为封面新闻智媒体探索之路上的又一个重要力作,封巢智媒体系统瞄准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趋势,找准AI+媒体的结合点,在管理、决策、效率上不断成长升级,旨在打造新一代行业云Saas(软件即服务)APP+网站+工作台全套解决方案,彻底颠覆传统媒体行业内容生产流程,实现人工智能时代媒体、技术和用户的交互式融合,用人工智能的思维推进媒体融合。封巢智媒体系统的上线标志着封面新闻在智媒体领域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媒体融合平台,封巢智媒体系统拥有强劲的智能延展功能,通过将功能“模块化”与“集成化”,同时引入人工智能,实现了无限的后续升级可能。模块式功能添加简单方便并可持续更新,“智能三屏合一”可操作性强蕴含巨大潜力。
打开封巢智系统工作台,最大的感受就是“第一时间”和“一目了然”,首页各功能模块以智能仪表盘呈现,一目了然。用户会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最关注的模块信息,并可快速进入对应功能页面实施操作。
靠新鲜感能吸引用户注意力,但是要留住用户必须具有实用性。这放在封面的新闻实践中,就是让内容更懂用户,带来千人千面的阅读体验。
以入驻封面新闻APP的应用微软小冰为例,其构建聊新闻场景,在与用户聊天时,不仅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新闻检索推荐,还能结合聊天上下文,通过对用户意图的判断,进行相关文章的主动推荐,提升了文章的曝光度,也带来了用户活跃度的上升;同时将小冰加入到用户体系,让小冰主动参与文章评论,提升文章整体的活跃度。联结小冰,拓展写诗、测颜值、语音新闻播报等多种能力。“和大熊猫一起拼颜值”“为我的家宴写首诗”、“为我的家乡、美景写诗”等活动狂揽粉丝,上线三天观众超百万。
在今年国庆期间,小冰成了全媒融合报道的“流量担当”:实时播报了全成都市16条高速路况,全网观看量突破200万;和成都警花警草一起为11只新生熊猫宝宝巡逻护航,得到了全国132万网友在线支持;5天跟拍100对恋人泰国爱情之旅,完成了首次真正意义的跨国直播。截至10月8日24点活动收官,300万余人在网上见证了小冰的风采。
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洪忠教授看来,这些惊人的数字象征着在人工智能时代,媒体正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新媒介将以“体验”为主,而人工智能的运用,则是“体验”的一个重要手段。机器人小冰的介入,恰恰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融合体验案例。也为传统媒体如何获得用户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路径。
《纽约》杂志作者KevinRoose就认为,“自动写作将是未来新闻行业最佳发展趋势。”自动化写作服务NarrativeScience的调查报告也预计到2020年前后,90%以上的新闻报道都将由机器来完成。机器写作因其可模板化、数据丰富的特征,在一些细分的、简单的、重复性高的部分新闻领域,比如自然灾害、交通状况、机票信息等新闻,基本可以通过与相关权威信息部门合作,以机器写作的方式替换一部分编辑职责,利用技术独立完成新闻编辑、审核、发布工作,实现新闻发布的自动化。
作为封巢智媒体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模块,早在2016年12月20日,封面新闻小封机器人就已经小试牛刀,发布了一条名为《12月20日打折资讯推荐》,这也是国内第一条由机器人写作的生活资讯服务。
快速、准确的播报让小封机器人在地震报道中也得以在地震中发挥作用。2017年9月30日,四川青川县发生地震。小封机器人仅用时8.09秒进行新闻写作,产生稿件信息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并配有相关图片。小封机器人依托于封巢智媒体系统大数据核心算法技术构建的知识图谱,将搜索、复制、粘贴、贴图压缩到一个极短的时间段内,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内容更丰富也更人性。
封面以及封巢还在内容生产链条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记者、新闻助理,领域专家等等。过程中,用户可以无缝切换身份,平台的功能外延将不断丰富。
除此之外,封巢智媒体系统将着力实现app化与集成化,解决移动智能全时办公,将多向操作与功能进行一体化联结,微观操作上将手机、PC和大屏指挥系统“三屏合一”,打造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封巢智媒体指挥中心。
在未来,封巢智媒体系统还会通过机器人对于不同语料库进行深度学习,构建起用户的认知图谱,在新闻信息的生产过程中,自动生成适应不同认知水平人群的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帮助编辑选择最为恰当的表述方式,从源头上做到“因人而异”地为用户提供资讯信息,成为“智慧+智能”并重的“智媒体”。
数据中心化时代,动态数据的监测不仅呈现当下,更是未来的预兆。因此,数据洞察将成为传媒业去中心化提速的重要参照。封巢智媒体系统作为一个以数据为核心、智能+智慧的智媒体融合平台,对记者、编辑以及整个采编流程实现颠覆性改变。
依托数据为核心,封巢智媒体系统内置四大系统,以全网大数据精准评估传播效果,支撑以移动互联网传播为主体的内容生产流程的重构,指导策采编审发全流程多场景,打造一站式融媒工作平台,实现各环节全面提效。具体包括:抓取全网线索,上万采集源头,线索一键派发的热点监控系统;分钟级抓取,按需定制,竞品通知1秒获取的全网采集系统;一次生产,一键多发,精准分发,全面管理的内容管理系统;全网流量监控,以传播为导向,改变生产过程,数据考核模型化、自动化的传播分析系统。
封巢拥有的四大系统打通了媒体新闻生产的上下游,构建一个从内容生产到制作、分发再到效果监测的全循环融媒中心。
封面传媒董事长李鹏认为,“由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已经给传统媒体的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交互阅读体验,同时这些读者用户逐渐习惯了新型交互体验。因此为了更好的留住读者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新闻资讯服务,传统媒体需要跟进当前的读者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改变这一趋势。”在拥抱社交时代,如何与读者建立连接?实践证明,直播、文字、图片和短视频结合的融媒报道必不可少!而封巢智媒体系统恰好可以提供最有利的技术支持。
根据封巢技术团队监控显示,在直播应用的支撑中,封面直播的产量和传播量在企鹅号、今日头条、UC各大平台长居媒体前三名。截止目前,封面新闻直播视频部已生产制作了超过700场视频直播节目,总时长超过1500小时,总计收看超5000万人次。其中不乏“爆款”,像5月24日,封面直播《俯瞰“川藏第一桥”》,就以超强的代入感引来共计71.7万人在线观看。
在今年8月8日的九寨沟地震报道中,封面新闻8路前线记者赶往地震现场,发掘震中周边地区速度救援故事,以每小时发布4篇报道的速度进行更新,对现场进行广角呈现。8月9日白天,封面新闻开启了两场长时段直播,总时长为6个半小时,多平台的用户收看人数达到了1700万,演播室+现场报道+短片的报道方式,既有灾区救援的核心现场,也有道路受阻的核心现场,在后方还有四川地震局现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诊第一批伤员的现场,多个现场交叉出现,为受众呈现出了一个立体的,多角度的地震救援直播。
除了提供全新的内容成产模式与提供强大的智能外延保障之外,封巢智媒体系统直击行业痛点,在内容分发和版权维护上提供监控数据和技术支撑,在知识产权愈发重要的今天,这一功能的推出意义尤其重大。同时,提供以传播量为基准的智能考核体系,为内容生产者提供薪酬支付标准,改变传统媒体“打分难”问题。
从8月11日起,封面新闻发布了系列《反侵权公告》,标志着封面新闻全网追溯和比对技术的成熟,为媒体数据安全保驾护航。据了解,封巢智媒体系统为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提供原创内容确权、内容传播数据、版权维权等多方面的服务。用全新、便捷、精准的数据,满足媒体多元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数据需求,为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实现版权增收、提升运营绩效、维护内容产权。
根据封巢智媒体数据监控显示,最近三个月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287篇文章原创文章被转载次达30000余次。通过原创稿件全网数据监控、文图及视频对比分析、稿件来源追踪、传播路径分析、媒体白名单、黑名单筛选等技术手段,2017年8月11日,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发布第一期反侵权公告后,截止目前共发布8期反侵权公告,累计追踪侵权转载媒体76家,侵权转载稿件173篇次。反侵权公告发布后,效果显著,共计63家媒体及时删除相关侵权稿件链接,并主动联系寻求内容版权合作。显著提升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的原创稿件版权保护工作,有效提高版权增值增收。
曾几何时,如何科学公平地为记者、编辑打分是所有传统媒体面临的难题。封巢智媒体系统的出现有望彻底攻克这个痛点,系统将集成考核评价系统,以传播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计算分析同时配合人工参数设置干预,将实现相对公正科学的薪酬计算。
届时,只需要一键输入内容生产者的名字,就可以查看所有其采写或编发的产品,相对应的传播数据和传播效果,并查看机器智能计算出的薪酬数值。
当下媒体面临的矛盾很多:传统的内容发布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挑剔的内容需求;全网传播占领舆论阵地,但是管理成本也越来越大;在内容生产的过程中,缺少与用户的交互。内容、成本、用户都是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封面新闻的实践当中可以看出,封巢智媒体系统凭着建设快、投入低、媒体业务性强、可靠易用并随业务升级等优势。包括内容数据、业务数据、外部数据、运营数据在内翔实的数据仓库,最初线索搜集,到策划、采编、审发、传播到最后的考核环节内容生产全覆盖,做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体融合技术支撑平台。
未来,封巢智媒体系统将不断不断升级、优化。我们继续期待它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