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
“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定位系统正式启动建设,计划今年底将发射四颗全球组网卫星。”这是9月16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首届卫星应用国际博览会上传出的信息。
航天科技集团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一再强调“北斗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于应用”,他指出,北斗所提供的服务正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北斗技术早已跳脱出单一导航技术狭义范畴,成为一项平民化、普通百姓常用的高精尖技术。我国在导航系统领域鼓励各国多系统共用,但在一些关键领域要坚持自主可控,这是未来导航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按照规划,中国北斗正在按从国内覆盖到亚太区域覆盖、再到全球覆盖“三步走”的规划稳步推进。预计到2018年底前后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到2020年将实现35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具备服务全球的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覆盖了亚太地区,正处在全球组网阶段,到2020年将实现全球组网,行走的中国北斗也将逐步走向世界。
(宗文)
9月29日12点21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一箭三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负责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1次飞行。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由中科院抓总研制,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长二丙火箭是中国唯一一型在内陆三个发射场都成功执行过发射任务的金牌火箭,高可靠性在此前的飞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此次是长二丙火箭时隔13年重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试验队以最充分的准备、最彻底的复查和最严格的标准,打赢了中国航天的荣誉之战和信心之战。
(杭文)
9月22日18点左右,天舟一号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经两次制动,轨道高度不断下降受控离轨,最后进入大气层烧毁。这意味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
此前, 9月16日20点17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第三次、也是离轨前最后一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进一步巩固了相关技术成果。本次补加试验中,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根据推进剂使用量动态评估结果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后续任务需求,采取只为一组贮箱补加的策略,补加推进剂共约250公斤,主要完成了浮动断接器插合、管路检漏、燃料贮箱补加、氧化剂贮箱补加、浮动断接器分离和状态恢复等工作,整个流程历时约3天。9月17日16点15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计划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分离,开展离轨前的拓展应用和相关试验。
(杭文)
8月8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我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项目将落户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红崖地区,这里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群,其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气候条件使之成为专家眼中“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随后,中国火星村(模拟火星基地)总体方案讨论会9月3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召开,会议最终确定了火星村的总体方案,初步估计该项目的总投资将超过4亿元。
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刘晓群介绍,中国火星村(模拟火星基地)是以“荒漠旅游观光+外星生活体验”为发展目标,以“科学+科幻+自然+生态+文化”为设计理念,是我国目前唯一建在野外荒漠地区类火星地貌中的火星科学文化创意休闲基地。
(新华)
责任编辑:吴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