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铁西区贵和街道建云社区供稿
朱润轩:最美不过夕阳红
沈阳市铁西区贵和街道建云社区供稿
家住铁西区贵和街道建云社区的朱润轩,退休前是沈阳铸造厂职工。1964年,他毕业于沈阳机器制造学校,1975年自感学识有限,于是开始自学,用8年时间读完中国二四史,写了数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在杂志上发表50余篇文章,获得沈阳市图书馆读书活动三等奖、沈阳市自学成才奖、辽宁省总工会优秀读者奖,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的接见。
朱润轩在单位工作期间,被安排在技术处搞材料定额。他到分厂了解能源材料消耗情况,发现实际情况都是领导说了算。工人师父和他反映说,材料定额有弊端,如果科学定额会为国家节约不少能源。为此朱润轩跑去市图书馆借了《煤窑设计手册》,经过计算,科学地确定了消耗定额。但是当他拿着新标准找到领导签字时,领导不同意,表示标准不能改,否则出了事情没人能负责。对此,朱润轩顶住了压力,按照自己的科学计算结果下达材料定额。而在此时,原机械部在承德召开能源消耗会议,对消耗定额也有了新的先进指标2800公斤/炉次——这低于他计算的3100公斤/炉次,这让他仿佛吃了定心丸。在随后的工作中,虽然遇到了阻碍,但是实际说明了他的科学定额是合格的,他设计的定额标准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1986年朱润轩写了一篇关于商代司母戊大方鼎的铸造方案,受到铸造史专家们的好评,中国古代的科技史学家、四川成都科技大学田长浒教授聘他为中国铸造史专题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份他参加了中国铸造史专题委员会专家见面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福州大学、上海博物馆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天津机器厂等20余位科研精英,他们研究的第一个议题是“中国青铜器西来说”。
朱润轩同志自退休之后,怀着对生活的热爱,怀着为居民服务的情感,组织并创立了建云社区“文艺小分队”。在得到社区的支持后,更是信心百倍组织引导在放暑假期间的中小学生练习绘画、写字。“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建云社区308大院的活动室内,每每到寒暑假,都能听到这样的读书声传出——朱润轩的“文艺小分队”又开课活动了。作为中国未来研究会研究员,他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写毛笔字,学习传统艺术。提及这个学习小组的初衷,朱润轩介绍说,他的美术作品《大闹天宫》在香港展出获得特别金奖,名字进入《世界名人录》之后,他就想把他的创作精神及书画手法教给身边的孩子们,让他身边的孩子们都有一个丰富的童年。不少邻居都觉得朱润轩的无私奉献精神感人,便想邀请他也给自家的孩子“讲讲课”。于是他开始了为社区放寒暑假的孩子们讲课,从此一发不可收。
其间对问题孩子的心理辅导更加耐心,有个家长找到他帮忙,教教家里的“问题孩子”。“问题孩子”的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孩子,孩子就钻进网吧经常不回家。因为孩子厌学,征得家长同意后,朱润轩开始带着孩子参加弟子规的学习小组活动。孩子便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在朱润轩的帮助下,孩子还练得一手好字。
朱润轩同志为人随和、开朗,助人为乐是他的家常便饭,更重要的,他还是个义务调解员,谁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只要他一出面矛盾就得到了化解。308大院是一个老住宅小区,污水管道都已老化,经常出现管道堵塞现象,每次出现这种情况都是他跑前跑后,联系疏通、无一不亲力亲为,经常累的腰酸腿疼,但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只要问题得到解决,他比谁都高兴,他所做的一切,从来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并且无怨无悔。
朱润轩同志特别关心社区事务,主动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和义务服务。问他为何这么关心社区事务,他就很严肃地说到,关心社区事务,维护居民权益,支持社区的工作是每一个社区居民应该做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社区里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有时在帮助年龄更大的老人提菜,有时在帮助残疾人推车……他得到了社区居民广泛关注并获得好评,朱润轩帮助的人、做过的好事,没人数得清,他的高尚品格已根植在街坊邻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