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概念炒作,智能家居行业终于在这两年感受到了“春意”:除了资金关注之外,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以及各大智能家居创业园的成立,也为创业者送来了阵阵暖风。然而,尽管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概念在一波波的推广下已经耳熟能详,但在很多消费者心中,空调、冰箱等家电能否智能联网并非厂商想象的那么重要,在家中使用手机控制家电,似乎也不是刚需。智能家居为何无法引爆?落地难的真相是什么?
困境一:民众知晓程度不高,高价格降低消费意愿
调查显示,有40.43%的被调查人员选择“不了解智能家居”。针对“您家里有哪些智能产品”的问题, 56.91%的被调查人员选择回答“家中没有任何智能家居”,说明大部分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了解甚少。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使用智能家居的家庭占比极小。欧美等发达国家使用智能家居的家庭占比均超过了34%,而我国仅为4.45%,市场潜力巨大。在国内,智能家居消费者并不多,一般集中在爱好科技、认同服务价值、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中高端用户中。
“高价格”是智能家居的另一标签,不少消费者在看到产品的售价后,可能都没有了解产品功能,就已经在心中Pass掉这款产品了,原因就是价格太高不适合普通消费者使用。主流的智能家居企业,单个产品的售价上千元,置办一整套普通的智能家居系统需要花费好几万元。智能家居设备并非奢侈品,高价格无疑阻碍了产品覆盖面,让不少感兴趣的用户无法即时体验科技潮品,同时厂家也难以扩大产品的售卖渠道,双赢无从谈起。
困境二: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在智能家居领域广泛应用的蓝牙、WIFI、射频、ZIGBEE等技术,并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许多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均采用自己的技术标准。各企业生产的软硬件设备不能兼容,直接导致智能家居的生产成本提高,间接导致消费者后期承担的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当前,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家电家居企业,都打着成为智能家居平台或者入口的主意,谁都不想成为被控制的一方。
BAT等互联网公司有平台思维早已见怪不怪,如今连海尔、美的也都有一颗“平台心”。从市场竞争层面来看,BAT等互联网公司之间相互排斥,海尔、美的、TCL等家电企业互相怨怼,整个市场的竞合关系十分复杂。这种竞争环境导致智能家居产品之间欠缺协调性,使用的乐趣大打折扣。
困境三:信息安全缺乏,隐私顾虑影响消费
“便利”向来是把双刃剑,在物联网中你传输的数据越多,信息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安全隐患也因此而剧增。
从目前来看,智能家居产品比PC和手机更容易被入侵。当前,也没有公司研发智能家居安全软件。智能家居带来的安全威胁,或许远超互联网时代其他的安全威胁,因为它们可能带来身体上的某种伤害。
通过智能家居APP,可方便操控家里所有的智能设备。但是,一旦智能家居APP被病毒感染,相应的麻烦也将使人焦头烂额。通过盗取用户智能家居APP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用户家的网关,黑客可轻松“接管”整个智能家居系统,实现门窗、电视、空调、灯具等各种设备的开关。换句话说,你的远程控制权已移交至黑客的手中。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黑客通过窃取的用户隐私数据,可轻松获得用户的家庭住址,并通过智能家居APP打开用户家的智能锁。
除了软件漏洞之外,智能家居产品与之前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软件应用产品不同,硬件方面如芯片、传感器等模块漏洞的修补并不容易。所以我们不应该奢望亡羊补牢的行为,因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智能家居产品想要重获用户信任就很难了。
困境四:技术不够成熟,厂家为了智能而智能
科幻大片看多了的人,对智能家居的生活充满期待。为了迎合这种心理,各大厂商使出浑身解数,在“智能”设置一花了不少心思,推出不少看似“智能”的产品。不过,广大用户对此并不买账,认为智能家居其实是厂商YY出来的“伪需求”。
给各种家电产品加入网絡模块,之后再通过APP实现手机远程超控,说起来这么炫酷,但在实际运用当中却华而不实。例如某智能冰箱,对智能操控的描述是“移动终端远程调节温度,开启功能,更有故障提醒并智能报修”;某智能洗衣机是“通过APP或微信绑定手机,即可实现远程操控,随时观察洗衣运行状态,实时调整;更有故障自动报修等,让您不在家也能随时享受洁净科技”。请问,谁家冰箱会没事调个温?谁会没事看下洗衣机的运行状态?这些功能为用户带来便捷了么?值得用户花更高的价格购买么?
1. 智能家居不是以科技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
智能家居是一个系统概念,它涵盖了在建筑环境层次能够影响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就实际应用而言,往往有以下系统:可视对讲、家庭安防、网络通讯、互动娱乐、智能照明、空调控制、家电控制等。但如果上述系统只是单独配置或孤立运行的话,那并不符合“家居智能化”的真正意义。
归根结底,智能家居不是以科技为中心,而是以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纷繁芜杂的系统时,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必提出不符合生活习惯的超前诉求,而要追求一种轻松、简单、人性、个性、艺术家居环境。
例如,网络家电虽然提出多年,但始终停留在概念上,因为没有人会在办公室遥控自己家中的电视机;也没有人习惯早上出门把米放到电饭煲,下班前再遥控做饭。
目前国内多数智能家居产品往往同质化严重,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徘徊。例如,作为人机界面的开关面板,所有场景由于没有图型,或只是简单的数字标识,系统的功能难以记忆,除了主人外,老人、小孩、客人都无法使用。endprint
“科技以人为本”,应是智能家居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智能家居厂商不仅要尽量采用开放式现场总线技术的系统,而且还要进一步考虑产品所应具备的人性化、艺术等要素。
2. 培养消费意识为主
培养消费意识的关键在两个方面,即扩大智能家居的影响面和加强智能家居的影响度。目前,很多想要购买智能家居的人都无从了解到智能家居,这些潜在客户并没有“智能家居”的概念,只能描述自己的某种需要,一旦发现适合自己需求的智能家居产品,便会产生惊喜交加的感情,这些说明智能家居的影响面还太小。
那么,我们如何主动去吸引顾客呢?最好的办法是与地产商携手打造智能化楼盘,对于用户来说,智能家居不再遥远,因为它已经依附在建筑里。
另一方面就是智能家居的影响度。智能家居能影响人们几次呢?这种影响又会持续多久?设想一下,当某人想买房时,在选房、看房过程中就能经常看到“智能家居”、“智能化”等字眼,甚或演示;如果在他要装修时,装修公司可以给用户提供一种智能化装修效果设计;在装饰材料城选材时,有智能家居产品的经销点,等等。这样一来,用户就会产生一个智能家居无处不在的印象,此时,让他做出购买决定就相对容易了。
3. 规范统一行业技术标准
过于凌乱的标准,影响了整个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厂商们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从底层连接性来说,WIFI联盟主推的802.11ah标准,旨在让智能家居设备可以获得更低功耗的无线连接,显然要比蓝牙LE具有更广泛、更出众的性能。其次,厂商方面在不放弃自我标准的同时,开始添加其他平台的兼容性,如飞利浦Hue,除了支持ZigBee,也逐渐开始支持苹果HomeKit。谷歌Nest,也开始开放API,这让更多设备可以与Nest产品协同合作。三星负责人曾在三星欧洲论坛中表示,通用标准将是智能家居市场的未来。
统一智能家居行业标准,可能最终需要从政府层面予以解决。以政府为主导,制定全国统一的智能家居产品的行业标准。一方面可以扩展相关行业交流,集中智能家居行业人才智慧,加大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智能家居技术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统一产品技术标准,可以细化社会分工,减少企业的负担,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进而降低智能家居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
4. 调整生产战略,研发多元化产品
根据目前消费市场情况,可以把智能家居用户群体分为高端用户、年轻技术爱好者、老弱病残人士、普通消费者四大类,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研发相应的智能产品。
高端用户,是智能家居的传统目标消费群体,他们追求品质、视觉享受,注重产品的外观及造型设计,同时满足经济优越感、身份象征等心理需求,一直占据着智能家居市场的主要位置,是各大智能家居品牌争相抢夺的目标。可以针对性地研发ZigBee、总线组网等大型、信号稳定的产品。
年轻技术爱好者,思想前卫,是科技产品的狂热粉,消费力及消费意识较强。他们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追求时尚、潮流,对智能家居的关注度和渴望度高。但因其收入有限,消费理性,对产品的性价比和体验度要求高。针对这类群体,选择小户型、小集成化、高性价比的产品,同时,需重视用户体验和时尚的外观设计。
老弱病残人士,目前既不是智能家居消费的主力军,也不是智能家居企业的重要目标群体,但因为身体及年龄的原因,他们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更为强烈。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家居产品,在智能化控制方面还不能满足这类人群的实际需求,在智能家居产品成熟之后,以我國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老龄化的趋势,这类消费人群刚性需求前景可观,智能家居产品应侧重医疗健康方面。
普通消费者,用户数量庞大,但对新事物接受度一般,收入也一般,没有强烈的超前意识。针对这一类的消费群体,可以研制“微智能”产品,只需购买一个智能插座就能够独立操作和运用。“微智能”使智能家居从曾经的高端奢侈品,转变成了一种适合各个群体的时尚产品,满足了各个阶层的需求,可极大地降低智能家居的消费门槛,让智能家居大门真正向普通群众敞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