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耿萍++戴海安
【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通脉散至阳穴贴敷治疗胸痹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n=99)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n=99)在此基础上给予冠心通脉散至阳穴贴敷,对比两组的胸痹症状疗效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胸痹症状临床有效率87.88%高于对照组7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電图改变有效率77.78%高于对照组5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通脉散至阳穴贴敷治疗胸痹疗效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心电图改变,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通脉散;至阳穴;胸痹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3..02
胸痹与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密切相关,患者临床中以胸部闷痛、胸痛彻背及喘息不能卧等为主要表现。从中医角度分析,胸痹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心脉痹阻”,主要由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及年迈体虚等所致。至阳穴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胸胁胀痛、黄疸及脊背强痛等[4]。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通脉散至阳穴贴敷治疗胸痹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胸痹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9例,对照组99例。观察组男46例,女53例;年龄51~83岁,平均(67.78±4.25)岁;病程1~19年,平均8.39±3.44年;临床症状:胸痛92例,憋气65例,心悸53例,胸闷38例。对照组男49例,女50例;年龄48~79岁,平均(66.81±4.42)岁;病程1~15年,平均(9.02±3.65)年;临床症状:胸痛87例,憋气66例,心悸48例,胸闷4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西医诊断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诊断标准》;②心电图示ST段及T波异常;③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所致胸痛者;②心肌梗死及心衰者;③接受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者;④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
纳入标准:(1)对患者实施经皮CAG确定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上;(2)对患者实施诊断,确定患者为稳定性心绞痛或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在此过程中排除ST段抬高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或者非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确定患者具有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或者心肌梗死病史,同时也包括患者曾经实施经皮血管重建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运动平板结果显示为阳性。
排除标准:(1)在此过程中排除心肌炎,心包炎患者;(2)患者排除肺栓塞、肥厚性心肌病以及主动脉瘤等原因所致胸痛;(3)排除发热体温在37.5℃患者;排除白细胞在10×109/L以上或中性粒细胞在75%以上患者;(4)排除免疫病等具有炎性疾病患者;(5)排除具有肿瘤患者;(6)排除心、肝、肾功能衰竭等相关疾病患者。(7)排除患者的严重皮肤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片,一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片,一日一次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冠心通脉散至阳穴贴敷。若心绞痛发作可予硝酸甘油片0.5 mg舌下含服,每5分钟可重复1片。冠心通脉散主要成分为乳香、没药、丹参各15 g,羌活13 g,川芎、郁金各10 g,佛手9 g,肉桂、花椒各6 g,附子5 g,细辛3 g;所有中药成分研磨混匀,每次取3 g加蜜调成膏状贴敷,12 h/贴,7 d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分析对两组患者的胸痹症状治疗效果,其中诊断显示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则为显效;诊断显示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同时患者的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程度有显著减少,则为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加重趋势,则为无效。
(2)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其中如果患者心电图结果显示恢复正常、ST段显著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患者的ST段回升>0.05 mV,同时明确显示导联倒置T波明显变浅,或者从之前的平坦变成直立,对患者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起到明显改善效果,则为有效;患者的ST段下降>0.05 mV,平坦T波倒置,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及异位心律出现。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的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胸痹症状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胸痹症状改善效果有效率达到87.88%,对照组患者为74.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电图改变情况
观察组心电图改变有效率77.78%高于对照组5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胸痹在年老体弱者多见,主要病机为年老体弱、本虚标实、阴阳气血虚亏,患者临床主要出现寒邪、痰浊及血瘀等临床发病机制,从而进而导致出现痹阻胸阳、阻滞心脉问题,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1]。
临床中应标本兼治,冠心通脉散至阳穴贴敷治疗有效,其皮肤吸收治疗机理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证实,可达到闭塞其气、通经贯络、提而出之、攻而散之之功效[2]。乳香、没药、丹参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等;羌活、细辛、花椒属辛温解表药,散表寒,祛风止痛,利关节;川芎、郁金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用于胸胁刺痛,风湿痹痛等;佛手理气疏肝;肉桂的临床功效主要为散寒止痛,温经通脉;附子的临床功效则为回阳救逆、散寒止痛[3]。诸药合用,共奏补心气、养心血、温通心络、活血止痛之功效;通过经络传导,使药直达病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胸痹症状有效率、心电图改变有效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高,提示冠心通脉散属天然药物支架,促进人体心脏冠脉的自身修复,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功能性冠状动脉循环的血液淤血,恢复缺血性心肌血液供应,进而使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4]。综上所述,冠心通脉散至阳穴贴敷治疗胸痹疗效显著,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婷婷,孙晓琳.浅谈胸痹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3,435(8):1698-1699.
[2] 汪海燕,刘春甫.老年胸痹患者气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6):702-704.
[3] 陈 黎,庞 敏.从郁论治老年胸痹[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12):95-96.
[4] 孔 莹,周 猜,曾白玉,等.浅谈至阳穴治疗胸痹[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6):58.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