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云化之路借鉴“BAT”的思考

2017-11-14 16:29金天骄张式勤王晓征
移动通信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生态圈开源云计算

金天骄+张式勤+王晓征

编 者 按:对运营商而言,语音等传统业务的萎缩已是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寻求业务创新点成为关键。从收到的稿件来看,数据资产变现和流量经营是运营商业务创新的两大重要方向,也是业界朋友关注的重点。除此之外,本期专题亦对近期热点如“携号转网”、“VoLTE业务”等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运营商业务和运营模式的改革转型提供更多思路。

【摘 要】国内运营商在迈入云计算3.0时代后,遇到诸多业务瓶颈。故对“BAT”在云计算领域的战略架构、技术体系和生态模式进行了探讨,从开放性、生态圈、先进性、市场规模及发展态势四个维度对“BAT”进行对标分析。通过三个层次的论证,给出运营商云化方面对于“BAT”技术的引入建议,提出了运营商将“BAT”能力与传统合作伙伴能力一同吸收内化、自主集成的思想。

【关键词】云计算 开源 生态圈 能力内化 自主集成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7)19-0001-08

Thinking of Operators Cloud Road Learned from “BAT”

JIN Tianjiao, ZHANG Shiqin, WANG Xiaozheng

[Abstract] After the entrance into cloud computing 3.0, domestic operators encounter many business bottlenecks. Therefore, the respective strategic architectures, technological systems and ecological patterns of Baidu, Alibaba and Tencent (BAT) in the field of cloud computing were discussed. Four dimensions of openness, ecosphere, advancement, market scale and developmental trend of BAT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ree-level argumentation, the introduction suggestion of BAT technology for operators was presented. The idea that operators absorb, digest and independently integrate the BAT capability and the traditional partnership capability was presented.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 open source ecosphere ability internalization independent integration

1 引言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新一轮技术革命,云计算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十年。国内运营商的云化之路经历了“1.0”、“2.0”和“3.0”三个阶段。在最初的云计算“1.0”阶段,研究重点主要围绕虚拟机的安装、迁移以及灾难恢复,在此阶段,云计算和虚拟化几乎被画上了等号。到了“2.0”阶段,云计算不仅可以做计算整合,还可以整合IT基础设施。资源池提供了计算、存储、网络,以及标准的数据库、中间件服务,满足了用户对IT基础能力的需求。在“2.0”阶段后期,各种业务的形成对云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上线周期更短,资源弹性更大,业务更改可以更加频繁。这些问题逐步暴露出云计算“2.0”只提升了资源的交付速度,对于开发和运维之间的矛盾仍束手无策的情况。云计算进入到“3.0”阶段,也就是业务重构阶段后,业务引入了微服务架构,业务系统被拆分为多个单一职责的服务,研发团队可以高频度独立更新各个微服务,然后通过各微服务之间的接口调用整合成系统能力,加速产品迭代。同时,在该阶段还提出了DevOps(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开发自运维)的理念,使开发、测试人员能够自助完成运维工作,解决了“2.0”阶段开发和运维之间的矛盾。

过去,运营商依赖IOE(IBM、ORACLE、EMC,泛指传统IT巨头)的昂贵硬件来保证系统的高可用,到了云计算“3.0”阶段,系统的高可用性改由分布式软件提供。过去,运营商依赖成熟的商用软件,而如今出现了大量有商业支持的和没有原厂三线支持的开源软件供选择。过去,运营商与以IOE为代表的传统厂商并肩战斗,如今则亟需寻找和引入新的合作伙伴一同砥砺前行。

本文以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顶尖公司“BAT”(百度、阿里、腾讯)为标杆,从历程、技术概述和商业战略三个维度对“BAT”三家公司的云计算业务进行宏观对比。

2 BAT云计算现状

阿里云于2010年对外公测,腾讯云2013年对社会开放,百度云直到2015年才正式对外开放(时间以三家公司公有云对外公测时间为准)。三个时间点基本可以反映“BAT”在公有云产品化上的技术实力(把自己的系统建设成高质量架构,和把高质量架构作为一种能力输出完全不同)。从技术开放性角度分析,阿里云正与开放体系有意拉开差距,相较而言腾讯云目前的开放性较好。百度在云计算战略上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开源了部分组件。在商业战略上,阿里、腾讯都是以战略投资为纽带,捆绑上云或合作,区别仅是阿里的基因是商业,腾讯的基因是游戏。百度倾向于Google的思路,凭借以LBS为代表的独家能力,在基础设施上封装服务进行售賣。

2.1 百度云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曾说,谷歌不是一家搜索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李彦宏也表示百度将不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谷歌和百度关于公司定位的逻辑是相同的,即用户提交的每一次搜索,其本质都是在用提交的关键词来完善谷歌或百度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endprint

百度云拥有绿色低能耗数据中心、TB级带宽接入、超大规模分布式底层架构、新一代智能自动化运维及专业化云安全团队,对外提供全系列的计算、网络和存储产品,满足不同场景的IT需求。百度云IaaS层提供了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其中GPU服务器和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云服务器用以针对机器学习场景提供特色服务;PaaS层和SaaS层服务多围绕人工智能开展。百度云能力示意图如图1所示。

百度云计算服务平台基于基础服务平台,建立了“天算”、“天像”、“天工”、“天智”四大平台。天算是智能大数据平台,提供完备的大数据托管服务、智能服务以及众多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智能业务。天像是集合音视频、图像和文档等资源的智能多媒体服务平台,全面整合了百度在视觉领域的人工智能优势,开放百度内容生态,为用户搭建智能多媒体应用。天工平台构建智能硬件、智能家居、车联网、工业4.0、零售O2O、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各类物联网应用,加速各传统行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连接互通。天智是基于百度大脑打造的人工智能平台,提供了语音技术、文字识别、人脸识别、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编程)等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帮助不同行业客户打造智能化业务系统。

2.2 阿里云

阿里云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操作系统“飞天(Apsara)”,管理着遍布全球的几十个数据中心、数百个PoP(Point-of-Presence,入网点)节点。飞天内核负责统一管理数据中心内的通用服务器集群,调度集群的计算、存储资源,支撑分布式应用的部署和执行,并可自动进行故障恢复和数据冗余。阿里云提供云计算IaaS层基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PaaS层拥有数量最多的服务,包括云数据库、数据应用、大数据基础服务、互联网与中间件等。SaaS层有面向视频类、通讯类以及移动服务类的行业应用服务。阿里云云安全产品“云盾”还为用户提供先知和态势感知服务,曾抵挡住全球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阿里云能力示意图如图2所示。

阿里云的优势在于PaaS层服务,其中EDAS(Enterprise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Service,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服务)、ONS(Open Notification Service,开放消息服务)和DRDS(Distributed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共同组成了阿里云的企业级互联网架构解决方案,其中EDAS服务最具代表性。EDAS是阿里云企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核心产品,它充分利用了阿里云现有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引入了包含成熟中间件的整套分布式计算框架。

2.3 腾讯云

腾讯云较阿里云起步晚,目前架构相对更为开放。开放性对于用户而言意味着可以随时引入或放弃某项技术。腾讯云凭借多年在行业领域打磨而形成的成熟产品为租户提供云服务。腾讯云服务包括云服务器、云存储、云数据库和弹性Web引擎等基础服务;腾讯云分析、腾讯云推送等整体大数据服务;以及QQ互联、QQ空间等云端链接社交服务。这些服务正是腾讯云可以提供给用户的行业性差异化优势。腾讯云能力示意图如图3所示。

在应用运维领域,腾讯云的“蓝鲸(BlueKing)”平台承载着半个腾讯IT系统,也承载着国内游戏行业近半数份额。蓝鲸是专为运营人员提供一站式运营技术解决方案的平台,它依托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理念和云技术构建的运维模式,尽可能将单个步骤抽象为原子,再将原子自动化,而后通过任务引擎连接成“串”或者“树状分支结构”,实现运维的全系自动化。

2.4 BAT云服务总结

在云计算(包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总数方面,“BAT”中阿里云和腾讯云领先于百度云。其中,在IaaS层基础服务数量上,阿里云和腾讯云居领先地位,原因是IaaS层服务主要由计算、网络、存储服务构成,技术和行业标准相对成熟,故起步较晚的百度云相对落后。在PaaS层服务数量上阿里云遥遥领先,原因是阿里的数据库、中间件和安全服务起步较早,许多服务内置了久经考验的阿里内部核心生产组件,产品更为成熟。三家公司的SaaS层服务都是以邮件、问卷应用为主。在公共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数量上,阿里云和腾讯云相对领先,这得益于两家較早的行业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凭借早期的战略投入、超过2 000人的研发力量以及数据上的优势处于领先地位。从“BAT”在云服务的布局上可以看出,百度云的人工智能、阿里云的中间件和安全、腾讯云的场景化是各自云计算业务的优势和侧重。“BAT”云服务数量表如表1所示。

3 BAT云计算对标分析

本章节从开放性、生态圈、先进性、市场规模及发展态势四个维度对“BAT”进行对标分析,给运营商云化提供借鉴。开放性意味着技术掌控力,对国内运营商而言就是持续的运维投入;生态圈一方面意味着技术前景,也就是行业对某项技术是否有持续的投入和跟进,另一方面则是打造商业环境的生态圈意识,这点也正是目前国内运营商在云计算战略方面普遍欠缺的;先进性分析可以帮助运营商寻找领航的路标以及最优质的合作伙伴;市场规模和发展态势预示着行业巨头未来对云计算的投入,可为运营商的技术引入提供风险规避的原则。“BAT”云计算对标分析表如表2所示。

在对“BAT”三家公司进行对标分析之后,结合国内运营商的现实情况探讨从“BAT”进行技术引入的可能性。

百度通过数据末端(人工智能)覆盖整个产品服务链,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工智能的服务项目数量在三家公司中最多,符合百度“以人工智能为中枢”的发展战略;二是个性化服务项目较多,如数字营销、物联网等,这和百度的业务模式紧密相关。建议运营商密切关注百度云的人工智能发展,具备条件的运营商近期可尝试引入百度开放的人工智能接口服务,远期则可探索进一步合作的可能。endprint

阿里通过数据中端(数据服务)蔓延整个产品服务链,在云计算IaaS、PaaS层服务方面,是三家公司中能力和数量最为突出的,展现出阿里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的积淀。其技术自主性极强,而技术自主和封闭是硬币的正反面,阿里去IOE的本质是成为新IOE厂商,这点对国内运营商的启示是:做云计算的基础是核心技术能力的掌控。另外,阿里云在PaaS体系构建上对国内运营商有一定借鉴意义。

腾讯通过数据前端(社交产品)延伸整个产品服务链,腾讯云在基础服务总体实力上仅次于阿里云,同时在技术开放性等方面优于阿里云,腾讯认为在“分水岭”技术迭代周期里,冒进和迟缓都是危险的,甚至冒进要更危险一些。对国内运营商的启示是:技术上不宜冒进,不宜随波逐流,不能仅仅依赖一家或几家供应商,应当谨慎分析当前行业以及技术态势,与开源社区保持良好协作。另外,腾讯云的蓝鲸运维平台对国内运营商有较大借鉴意义。

4 运营商云化之路思考

“BAT”云计算的技术和经验可为运营商所借鉴,本章节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目前国内运营商的软件能力大致可以分为现场支撑能力、轻量级定制化开发能力和核心产品研发能力。关于现场支撑能力和轻量级定制化开发能力,目前国内领先的运营商都是带领合作伙伴一同完成研发,问题则集中在了类似云管理平台、分布式中间件等核心产品的研发能力上。运营商软件能力示意图如图4所示。

关于核心产品研发能力,目前有自主研发、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独立软件开发商)提供、本地第三方提供、IOE和CT(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通信技术)厂商提供5种渠道。笔者认为,一个公司的基因早在它建立之初的18个月就已决定,对于国内运营商而言,在自研道路上应该保持理性态度,量力而行,不应盲目乐观。国内ISV厂商以亚信为代表,这类厂商着眼于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等前端应用领域,对于后端数据库等没有技术积累并不愿投入技术力量。国内运营商的本地第三方人力有限,实力有限,研发投入不足,不足以支撑起核心产品研发能力。依赖“IOE”则与核心技术掌控战略相背。国内CT厂商以华为为代表,其战略还是围绕IT、CT设备销售,不愿投入大量本地前端研发力量。

综上,传统5种方式不能支撑运营商的核心产品研发能力。反观“BAT”的云平台技术,其实力已经得到其业务体量的反复验证。技術能力上不存在问题,但运营商要考虑的是如何将“BAT”强大的技术能力进行引入和吸收,从而内化为其本地能力。

(2)全盘引入的风险

中国移动旗下一家子公司私有云IaaS层引入了阿里云,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对该客户的硬件配置提出了极其严苛的要求,如表3所示。

阿里云特别注明除ECS主机内存最大可支持至384 GB,其它硬件配置的数量、型号都不允许变更;仅支持E5-2640V3和E5-2680V4两款CPU;服务器要求配置Intel原装网卡,不支持其它品牌,不支持OEM的Intel网卡。该公司引入阿里云后深受阿里云技术封闭之苦,运营商的集采无法满足大部分硬件要求。阿里也不愿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对飞天操作系统进行定制和裁剪,阿里云提出上云最低服务器数量为50台,这意味着客户一旦上阿里云就只能在阿里封闭的技术生态内进行技术选型。

综上,国内运营商对于“BAT”三家中无论哪一家的技术体系做全盘引入,都会对自身技术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

(3)如何正确引入“BAT”技术能力

“BAT”技术体系中能够被运营商内化吸收的能力可以积极引入;而商用化的产品套件,应将其与传统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等同视之。其中,能够且愿意根据运营商业务进行技术调整或版本改良的,可纳入引入备选列表;不愿根据运营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在技术或商务方面极其强势的,建议运营商不进行考虑。 BAT技术引入分析图如图5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从运营商迈入云计算3.0阶段遇到的困惑开始,分析了“BAT”在云计算领域各自的战略架构、技术体系和生态模式,从技术开放性、云计算生态圈、技术先进性、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发展态势四个维度对“BAT”展开了对标分析。通过“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全盘引入的风险”、“如何正确引入‘BAT技术能力”三个部分的阐述,给出运营商对于“BAT”技术的引入建议。建议运营商将“BAT”能力与传统合作伙伴的能力一同吸收内化,自主集成;吸收其服务框架搭建、PaaS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路。对于开源组件,建议有限度引入并及时掌握产品动向;对于商用套件,建议只有当其愿意在运营商生态体系内发展时,才考虑纳入产品备选列表。可密切关注百度云的人工智能技术,近期可尝试引入百度开放的人工智能接口服务,远期探索与之进一步合作的可能;腾讯PaaS层基于开源版本的少量定制的云服务能力,建议运营商按需引入,同时腾讯蓝鲸运维平台“单项运维服务原子化,能力自由组合军团化”的思想也值得国内运营商借鉴。

参考文献:

[1] 金天骄. 运营商大数据业务发展规划思路研究[J]. 互联网天地, 2015(2): 58-62.

[2] 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等. 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 通信学报, 2011,32(7): 3-21.

[3] 童晓渝,张云勇,房秉毅,等. 大数据时代电信运营商的机遇[J]. 信息通信技术, 2013(1): 5-9.

[4] 顾炯炯. 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5-7.

[5] 叶纯敏. 运营商大数据“金矿”挖掘难?[J]. 金融科技时代, 2013(7): 15.

[6] 杜娟. 电信运营商基于大数据的业务模式分析[J]. 移动通信, 2015,39(13): 77-81.

[7] 赵钧,黄磊,黄挺.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业务创新模式[J]. 电信科学, 2016,32(12): 2-6.

[8] 程慧. 运营商挖掘大数据价值的7种模式[J]. 中国电信业, 2013(2): 34-35.

[9] 魏进武,张云勇. 电信运营商的大数据价值创造[J]. 信息通信技术, 2013(6): 10-14.

[10] 顾芳,刘旭峰,左超. 大数据背景下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12(8): 2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圈开源云计算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新区制造生态圈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
大家说:开源、人工智能及创新
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圆桌会议纵论开源与互联网+创新2.0
开源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研究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