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路++丁永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锥孔引流与常规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诊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采用微创锥孔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残余液量等结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为73.33%,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微创锥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比常规钻孔引流术有着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微创锥孔引流术;常规钻孔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3..0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1]。该种疾病的多发人群为老年人,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发病初期病情较隐匿,中后期病情严重后可能会导致脑萎缩、凝血机制受损等。治疗该种疾病的常见方法为手术,传统的钻孔引流术有着相对较好的疗效,但是手术操作的程序复杂、难度大,术后的创伤大,易出现并发症,可能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锥孔引流术因其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小等优点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本文将以我院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微创锥孔引流与常规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诊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为(52.2±1.1)岁。对照组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为(53.4±2.1)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治疗前的病情情况基本相同。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详细了解本次研究后签署或者由家属代为签署参与同意书。所有患者的自身情况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情况均符合本次研究进行的条件。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钻孔引流术。对患者进行头颅的CT扫描,在明确诊断后切开患者的头皮,在血肿明显的地方钻孔,血肿腔内置入尿管或者硅胶管做彻底的引流液清亮冲洗,在引流液清亮以后留置引流管做闭式引流,缝合头皮,引流的时间为1~2天[2]。在引流结束后做头部CT,在清除血腫后将导管拔出。
对于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微创锥孔引流术。给予患者局部麻醉,CT扫描确定穿孔点,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长度适宜的穿刺针,穿透患者的硬脑膜和颅骨,在达到血肿位置的时候拔出针芯,在针侧孔处连接引流管,让血肿自然流出,按照情况适当抽取血液,然后插入碎吸针,用生理盐水冲洗,在冲洗液清亮以后连接引流袋,引流时间1~2天,CT检查,在血肿完全清除后拔出穿刺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出血量。将效果评价为三个等级,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血肿完全清除,术后无并发症,各项指标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血肿部分清除、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恶化,血肿未清除,各项观察指标不正常,术后出现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指标
在观察各项指标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出血量都低于或少于对照组,结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有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说明微创锥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更好。见表2。
3 讨 论
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年性脑萎缩或脑血管是该病发生的病理学基础[3]。脑萎缩使得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脑在颅腔内的移动度增大,硬膜与蛛网膜间隙疏散,轻微的头部外伤就可以引起桥静脉出现撕裂的情况,导致硬膜下血肿的出现。传统的钻孔引流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大,操作复杂,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大。运用微创锥孔引流术使得创口小、使得手术步骤充分简化、患者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手术,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看出,运用微创锥孔引流术治疗的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传统术法的73.33%,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运用微创锥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临床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莹莹,张泰铭,赵宪林.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Meta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9):1056-1060.
[2] 黄宜生,余 力.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8):48.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