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祜
9月23日是著名评书、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段少舫老师逝世10周年纪念日。段少舫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不时地出现在我们脑海中,她在案头奋笔疾书的镜头总是呈现在我们眼前,她在人生道路上坚韧不拔的毅力时刻鼓舞着我们。
1974年我在开滦唐山矿业余宣传队搞创作,在市里的创作学习班有幸与段老师见面。她那时刚刚被解放,还带着一个4岁的小女儿,据说是被“造反派”殴打,竟打掉了多年的妇科淤血,年近四十才又得一女。这使我既感叹她惨淡的人生,可悲的经历,又为她的因祸得福而庆幸。同年,被打倒刚“扶起来”的侯宝林到唐山体验生活,段老师和他谈起这段惨痛的往事,竟是面带笑意,这令我费解。问及此事,段老师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侯宝林的日子比我还不好过,说那干啥。”1978年我又一次见到她,那时她在唐山地震中砸伤了腿,被送到陕西汉中疗伤刚回来,虽然架着双拐,却依旧乐观。因为打倒了“四人帮”,她焕发了艺术青春,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文革”打不倒,地震砸不垮,笑对一切困难——这就是段老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段老师出生在曲艺家庭,父亲段荣华是评书艺人,说书红遍了东北、华北近半个中国,是快板书大家李润杰的师父。在父亲的熏陶下,段少舫8岁就会说些评书短段。但是,由于担心女儿在旧社会里从艺不安全,父亲宁可让她捡煤核,也不让她学说书。直到唐山解放,市文化局领导说了话,段少舫才正式登上舞台。段老师14岁拜老艺人肖庆文时,已经开始說整部书了,从唐山说到天津、北京,又回到河北,扩大到东三省。不久,作为唐山市曲艺团年轻的评书、西河大鼓演员,她被广大观众所认可,无论故事的铺垫,人物的描述,还是情节的安排,都恰到好处。正如观众说的那样:“她的书,一听上就不想离开,还得天天来,接着听。”
1962年,她到北京演出。在一家开张不久的剧场,她用一部家传书目《明英烈》令剧场观众爆满。一位老先生常常买票听书,有时还带着几个人一起去,直到“扣书”(全书结束)时到后台,段老师才得知来者是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陶钝和著名作家赵树理、王尊三等人。他们都给予了段少舫很高的评价,还建议她把《明英烈》整理出来,作为珍贵的曲艺资料出版。段老师十分激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此事被搁置下来,“文革”前夕传统书目告别舞台,导致这一计划彻底破产。1980年,陶钝同志恢复工作,马上给唐山文联写信询问段老师在地震中的情况,得知情况后,立刻写信调段少舫进京,商议重新整理《明英烈》长篇书一事。“文革”中打不哭,地震中砸不哭的段少舫,见到陶钝亲笔来信却泣不成声。陶钝把她请到北京芳草地的家中,恳切地说《明英烈》出书刻不容缓,她诚惶诚恐地接受了任务,在北京西苑饭店住下来,口述《明英烈》内容,由陪同前往的次子唐建文记录整理。后来段老师说西苑饭店太过奢华,不愿浪费国家资源,坚持回到唐山,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这部七十余万字的巨著,定名为《朱元璋演义》,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来,在陶钝、赵树理等人的鼓励下,又先后出版了《呼延庆出世》 《洪武大帝》等多部评书。这些作品受到评书听众的喜爱,有的还被其他评书表演艺术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
段老师在唐山大地震中受伤致残,社会活动丝毫不减,反而增加了许多工作内容。她担任唐山市残联副主席、残联艺术团团长,被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现名天津艺术职业学院)请去教授长篇评书和西河大鼓。回到唐山后,她又先后办起唐山市第一所育智学校和宏福老年公寓,同时,也不忘辅导业余曲艺作者,我就是其中之一。1979年我还是开滦唐山矿业余宣传队队员,为参加河北省工会职工文艺汇演搞创作。市工会要我写一段快板书,段老师给了我一本写有节振国故事的小册子,我选取了“节振国锄奸”一段,写出了《节振国大闹燕春楼》。她看过后提出了修改意见,我按照她的意见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调整,最终在河北省及全国比赛中获得大奖。此外,段老师还让她的老伴、唐山市评剧团团长唐坚把稿子送到北京曲艺杂志社编辑部。于是,我的小文竟登上了独家全国性曲艺月刊《曲艺》杂志。杂志后来陆续发表了我的相声、故事、唱词、论文等十余篇文章。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搞《空中书擂》栏目时,我和唐建文合写了评书《节振国》(七回),由段老师的大儿媳任晓翔表演,获得第二名。她的辅导和指点,使我们走向了一个又一个成功。
段少舫老师太累了。她走过的路,现在更多的人正在走,唐山的曲艺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唐建文继承她的遗志,将“段氏评书”成功申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并收徒传艺,带领弟子和团队在京津冀及山东、上海等地观摩、展演、比赛、交流,曲艺界一代新苗正在茁壮成长。曲艺界没有忘记段少舫,她的高尚艺德、精湛技艺永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曲艺人继往开来,不断向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