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李挥,现已步入知天命的年纪。有人说,所谓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知道自己未竟的责任,不懈怠。而李挥,过去30年在网络通信领域跋涉攀登,成绩卓然。此刻,他没有一丝懈怠,仍在互联网通信领域里奋力拼搏。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他一颗追求卓越的心。一句“力战网络通信”既是他为自己打气,更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不惑不惧,迎难而上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有互联网可扩展性、安全性、移动性、服务质量及能耗都提出了巨大挑战。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依靠增加带宽和渐进式改进已无法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必须全面突破TCP/IP协议体系固有缺陷及瓶颈束缚,研究全新的未来网络理论及架构体系。
2011年秋,李挥参与申请答辩的科技部“973”计划“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研究”项目正式立项。这成为我国第一个提出的全面突破美国主导的TCP/IP细腰结构先天不足的自主架构体系。李挥负责其中课题“可重构基础网络的寻址及路由交换”,也是全球网络产业重镇广东省及深圳市获得的第一个研究未来网络体系的国家“973”课题。
5年间,李挥课题组设计了基态协议,为多态协议体系提供了模板;提出了基于代数交换理论的宏电路交换机制、结合网络编码理论的自适应传输控制协议TCP-NC,及基于网络信息论和最小有限域的最小存储再生码及最小带宽再生码。以上成果都获得相关美国专利授权,实现了基于元服务的逻辑承载网,设计并实现身份、内容、服务的寻址与路由原型系统;还建立了联接北京—杭州—郑州—长沙—广州—深圳的网络验证测试平台。其中部分成果已被国内网络通信企业采用。
在攻下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寻址及路由交换这一课题后,深圳市鉴于李挥团队在该领域的学术贡献,成立了以其为主任的深圳市信息论与未来网络体系重点实验室,作为布局网络空间科技研究的重要平台。
服务深圳,奉献社稷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另一最重要维度的主权空间。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身为资深通信专家,李挥深明增强我国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的迫切性。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2013年,适逢深圳市政府准备申请主导“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之际,李挥作为深圳市网络通信的核心专家,受命主笔完成了11万多字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建议书》编制,他带领团队用了半年多时间,易稿10次后参加了国家的现场答辩。李挥说,该项重大研究实施以全面突破TCP/IP协议体系固有缺陷及瓶颈束缚,研究全新的未来网络理论及协议标准和架构体系为目标。目前该计划已经在国家立项,中央财政投入近10亿资金,深圳市政府也将配套投入相应资金。深圳团队负责其协议体系标准及核心设备研发,北大深圳信工学院是深圳子网唯一的高校团队。任重而道远,李挥和团队将全力以赴。
2016年年初,深圳市政府开始筹划“网络通信与人工智能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他再次受命负责统筹该方案的准备,与政府主管部门一起规划了实验室建设的目标。目前,广东省已经批准启动《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前5年每年投入2亿资金,深圳市每年投入10亿,这为未来升格为国家实验室铺垫了基础。
问到李挥投入大量时间为政府科技部门起草长期计划方案是否觉得耽误自己的科研工作?他则表示,以自己所学为深圳网通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尽一点力是他的荣幸,他对这些工作乐此不彼。
“要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不仅要把冲锋号吹起来,而且要把集合号吹起来,也就是要把最强的力量积聚起来共同干,组成攻关的突击队、特种兵。”李挥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讲话中的特别强调。未来网络理论及体系研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快速长跑。我们在前进的路途上不仅要保持速度还需要具备倔强、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两者都具备的话,定会迈向胜利的终点。
潮汕之子,立志前行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人类择水而居,沿水畔繁衍生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长河里,有这样一座城市,她因水得名,取潮水往复之意,命名“潮州”。1981年,17岁的李挥毕业于潮州金山中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他说:“当时看了美国热门科幻片电影《未来世界》中的全机器人自动化工厂后,就觉得很神奇,故选了该专业。”
1989年,在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李挥进入电子部的中国软件总公司工作。在这里,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研发以太网网卡。因该项目顺利研发,1990年李挥被评为中国软件总公司10大科技新闻。1991年初,李挥到深圳分公司做股票行情分析软件和无线接收器,其成功开发与带来的效益更加坚定了李挥从事网络通信研究的决心。
1997年,李挥进入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宽带交换理论及其芯片设计。第一个学期李挥就修完了全部博士學位课程,入学8个月投稿的国际顶级通信会议论文就被录用,博士论文获香港中文大学年度最佳工程博士论文提名。博士毕业后,按香港输入优才计划,李挥被聘任为风投投资的美国TeraPower Limited公司集成电路设计主管及高级设计师,领导团队完成了百万门级太级交换芯片的设计,在当时台积电的国际先进工艺一次流片成功。
李挥说,在香港的学习让他真正领略到科研的真谛,了解到信息科技发展的脉膊。学术精神需要传承,李挥说,在科研工作上,他深受自己导师李硕彦的影响。李硕彦教授是加州伯克利数学博士,IEEE Fellow、网络信息论网络编码理论的奠基人,是《科学美国人》期刊特别报道人物。而李硕彦教授的科研工作方法及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受他博士导师E. R. Berlekamp教授的深刻影响。Berlekamp因信息论的贡献评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因博弈论的贡献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因围棋算法的贡献被评为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又因首创股票量化自动算法交易被评为美国数学家学会院士。Berlekamp的博士导师正是信息论奠基人仙农团队。李硕彦教授继承自己导师在学术上优秀品质,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李挥又接下自己导师李硕彦教授这一棒,把自己所学传授给下一代,他们毕生的心愿是促进中国通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代代信息科学巨匠造福了他所在及以后时代的全人类,今天当我们在万里之外享受腾讯微信的便捷通信时,要感谢无数前辈的努力。后继的才俊更需要继承前辈的求知求真的精神,奋发向前。”
叶芝曾说,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在李挥身上,这位伟大诗人的描述似乎显得不相符合。“前方没有终点,追求梦想始终与年龄无关,对网络通信,我依然怀着满腔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