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月
我家有一臺老式缝纫机,那是奶奶的最爱。奶奶有时用它做针线活,用脚一踩,机子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好像在敲打手鼓。
这台缝纫机,木面,铁腿,台面是枣红色的,支架是黑色的,机头能折叠,用时将它竖立,不用时将机头折放到台板中间,合上盖子,如同一张小课桌。
从我记事起,这台缝纫机就摆放在家里。奶奶特别珍爱它,平常用一块花布罩着。奶奶告诉我,这台机子来到我们家已有四十多年了,比我爸爸的年龄都大。搬了几次家,就是这台缝纫机,奶奶从舍不得丢,家搬到哪儿就把它带到哪儿。
爷爷和爸爸都理解奶奶,他们多次给我讲过奶奶和缝纫机的故事。我们老家在农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般农村人没钱去买衣服,穿的衣服、床上的被褥都是自己织布或是凭布票买来布料自己动手缝制的。奶奶当年曾用这台缝纫机为家里的老老少少,也为村里的乡亲邻居缝制过衣服,一年到头春夏做单衣,秋冬缝棉袄,一天到晚手脚不闲,有时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点着油灯用缝纫机做衣。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人都是去商店买现成的服装,完全用不着自己做,可奶奶还是舍不得把缝纫机扔掉,老爱自己动手缝制个鞋垫、窗帘、桌布,有时衣服、袜子、床单破了洞,也会在缝纫机上修修补补,好像是怕长时间不用,缝纫机会生锈。我有两双厚厚实实的布鞋垫,就是奶奶用这个缝纫机给我做的,垫在鞋子里,走起路来可舒服呢。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爱奶奶,也爱奶奶的缝纫机。
(指导老师:王建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