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国崛起的故宫力量

2017-11-14 22:03靳晶
小康 2017年31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

靳晶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故宫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浓缩和代表着国家文化的精华。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迅猛发展让“故宫热”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中国风,这是中国文化自信逐步增强的表现,也是中华文化彰显影响力并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体现。

“看门人” 在外界眼中,单霁翔被媒体称为故宫“掌门人”,然而他却总介绍自己:“我把我自己定位是故宫的‘看门人,绝不是什么‘掌门人,我把这里当家,有感情。”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魂魄。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把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五年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变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故宫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则浓缩和代表着国家文化的精华。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迅猛发展、从“故宫热”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中国风,到 2017年6月29日下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故宫博物院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签署了《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等一系列重大文化事件,都是中国文化自信逐步增强的表现,是中华文化彰显影响力并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体现。

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全面决胜小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而唯有做到文化自信,才能让“故宫热”不断升温,才能更有底气地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小康》记者再次专访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听听这位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故宫博物院的“看门人”怎么说。

勾勒构筑“故宫梦”

《小康》:国际思想界曾流传一句名言:“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靠文化改变世界。”中国当下要增强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从文化大国成为文化强国,您觉得需要怎样的文化自觉?

单霁翔:伴随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世界各国固有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朝着同质化的方向发展,受民族传统的影响越来越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几千年或更长的时间积累的结果,要将世界上各民族长期形成的多姿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变成单一的文化,后果不堪设想。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曾说:“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其中也包含了对文化战争的警惕。一个民族真正的危机是文化的危机。一个民族如果其传统文化消失,它的民族本体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人类文化的尊严和重大价值所在。

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本国文明的保护,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要对自己的文明及其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对别国的文明及其发展有尊重的态度和关注,要达到这样的文化自觉,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全球视野。今天,我们作为文明大国要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在国际上有更强的号召力。提升世界文化影响力的核心要素,则是形成真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文化成果。因为就一般规律而言,只有优秀文化成果才具备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世界上拿不出真正优秀的文化成果,文化影响力就缺乏载体,甚至无从谈起。

因此,要提升我们作为文化大国的世界影响力,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扎扎实实推出那些能够被世界广泛认可的优秀文化成果。当下,优秀文化成果不够多,正是文化影响力不够大的现实瓶颈。这就要求我们集中精力向世界推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成果和真理表达。

《小康》: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在任何国度,文化都扮演着为时代进步提供能量的角色。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而文化自信则蕴含着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那么,十八大以来,故宫博物院在传承和复兴传统文化方面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单霁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遗产事业给予了亲切关怀,并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梦的宏大背景下,故宫博物院依循党中央关于文化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勾勒并构筑着“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故宫梦”。五年的辛勤耕耘与积极探索,故宫博物院呈现出了更加安全、更加亲切、更加开放的新面貌,向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目标不断迈进。

五年来,故宫博物院持续实施故宫整体维修保护项目,并在2015年开创性地提出了古建筑“研究性保护”的理念。它作为故宫整体维修保护项目在冲刺阶段的升级和完善,将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備受瞩目的“故宫文物医院”于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院藏文物乃至国内外文物在此得到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除了23万平方米古建筑及186万余件(套)文物得到精心呵护外,2015年起成功实施的每天八万观众限流及实行实名制购票措施,也使每年1600万人次的观众获得更加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确保他们能更体面地走进故宫博物院,更有尊严地参观文物展览。

五年间,故宫博物院展览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内外合作、惠及全国、影响世界,不仅在学界具有影响力,在观众中也形成观展热潮。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多管齐下,让故宫文化资源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切实“让文物活起来”。例如,石渠宝笈特展吸引众多观众参观,“故宫跑”成为文化现象。为了使传统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故宫博物院与厦门市合作建立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故宫博物院还在调研的基础上,研发历史性、知识性和实用性、趣味性兼具的文化创意产品,以润物无声之势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出中国声音

《小康》:中国的大国形象,文化的自信,既取决于内生性的文化历史渊源脉络,又取决于世界各种文明文化之间的互通互鉴。您曾经说过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从故宫博物院中找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然后带领故宫博物院走出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重新认识文物的价值,发挥文化遗产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中的作用呢?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又如何将古老的文明和现代文化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走出去呢?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宏大的古建筑群和丰富的文物藏品,是中华文明统绪传承的最直接最有力的物证。从有形的古代建筑和文物藏品入手,言之有物,更容易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说清楚。故宫博物院的古代建筑与文物藏品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也是“人类共同遗产”,从欣赏艺术的眼光看,它超越了民族界限,超越了意识形态,超越了文字表达,超越了贫富差别,使不同文化习俗、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世界各国民众都能接受,易于与各国学者达成共识,与其他文明古国和国际社会形成共鸣。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讲故事是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生动精彩地讲述中国故事,润物无声地展示中国形象,关键在于找准世界需求,把想讲的和想听的结合起来。要把握国际社会的研究兴趣点,让世界了解中国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回答好中国道路为什么能够走得通。要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利益交汇点,让世界知道中国已经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还要作出什么贡献。要把握国际舆论议题聚焦点,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注关切,自信地讲成绩,从容地讲不足。要把握中国民众与各国民众的情感共鸣点,展示灿烂多姿的中华文化,使之成为增进友谊的桥梁。

《小康》: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对内以喜闻乐见的文化展示内容和舒适开放的接待环境服务社会公众,对外以文明古国的姿态和文化复兴的重任沟通各国,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那么下一步故宫博物院如何发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开展国际传播和教育方面有着怎样的打算呢?

单霁翔:文物对外展览交流作为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现在和未来,都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示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初开国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到改革开放40年来,故宫博物院共组织实施了200余项重大文物对外展览交流项目,其足迹遍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观众人数超过1亿人次。故宫博物院文物展览每到一处,均会引起文化轰动,成为当地的文化时尚。故宫博物院除了文物和展览资源外,还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专家资源和文化创意产品资源,每年开展有组织的公众教育活动达25000场,直接参与观众20万人次。

为发出“中国声音”,故宫博物院于2015年举办国际博物馆界共同参与的“紫禁城论坛”,发布《紫禁城宣言》;2016年起开始举办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人员代表共同参与的“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发布《太和宣言》,进一步提升故宫博物院在国际博物馆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此外,故宫博物院还与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合作,先后建立了其下属的全球唯一的培训中心,四年来已经培养了60余个国家的专业人员,并借此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和丰富的专家资源优势,扩大国际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吸引力,提升话语权。

《小康》:故宫博物院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文化元素,是中国国内收藏外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上万件外国文物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很多是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作为独特的传播宣传平台,未来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融合发展方面作出何种贡献?

单霁翔:“一带一路”以连接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古城的线路网络,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宝库,在历史上为世界伟大文明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有效保护“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必须通过多领域合作,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坚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原则,通过政策、技术、研究、教育等综合手段,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能更充分地发挥文化遗产价值,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当代,惠及广大民众。

“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文明发展的支撑战略,就不仅是一个经济贸易的问题,还包含着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的问题,不仅是中国文化复兴中借助传统概念和历史资源,还是文明古国,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复兴和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交流机制,同时积极创新合作机制。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故宫博物院不断扩大对外交流范围,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还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印度、埃及、希腊等国家合作进行文物考古与调查、文物修复保护与展示。

只要文化活着,国家就活着

《小康》:大国形象最深刻地体现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使得中国大国形象的塑造更加立体和丰满。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东方文明类型,这种产生于前现代化时期的文化,对解决现代化中面临的难题具有后现代的启示,您怎么看待?

单霁翔: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我们常说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像今年3月,“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在故宫午门东雁翅楼展厅开展,这批展品被称为‘巴克特里亚宝藏,它向观众展示了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一世纪的阿富汗历史风貌,是丝绸之路早期岁月的时代见证。连绵不绝的战事和持续的社会动荡曾把这批无价之宝拖到了遭受灭顶之灾的边缘,令它们几乎无缘再与世人见面。阿富汗同仁用生命保护‘巴克特里亚宝藏的事迹就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在我看来,这批文物不仅代表着阿富汗的过去,也寄存了阿富汗人们守卫国家历史文化的历史,鼓励着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坚信:只要文化活着,国家就活着。

展览期间,阿富汗驻华大使莫萨扎伊先生向我們表示,阿富汗的文物保护资源有限,特别希望得到像故宫博物院这样的中国文化机构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保护好阿富汗丰富的佛教遗迹。双方未来将在文物博物馆领域开展更多的密切合作,两国专家的往来、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巴米扬地区其他佛教遗址的合作保护都可能会被提上日程。作为国际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之一,中国正在向世界输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专业技术,足以表明故宫博物院在这一国际领域已经跻身先进行列。

《小康》: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100多年历史,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未来,中国的博物馆不仅作为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在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方面,您有何想法?。

单霁翔:首先,对于博物馆来说,为社会公众服务,这其中也包括教育功能,始终是博物馆的核心职能之一。当前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公众教育和提升服务水平,博物馆应采取尽可能多且易于为大众感知和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更好地为不同的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服务,要强调个性和特色,弘扬传统的同时又引领风尚,提供好的文化空间、文化产品、文化环境和文化服务,让公众留下来。从而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发展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真正成为影响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正能量。

其次,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元素最为集中的场所,它保藏着人类最为珍贵、最为优秀的文化精品,蕴含着无穷的人类智慧和精神力量。因而博物馆为市民提供有意义的文化传播、提供进入博物馆的便利等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应该更加积极地融入社会,真正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市民获取精神养料、城市培育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其三,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进步对博物馆的工作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技术巩固了博物馆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重返设立初衷的慈善理想。在博物馆文物保管、修复,藏品展示,观众参观体验,安全保卫和管理等方面,无不闪烁着现代科技进步的光芒。当然,我们在享受新技術为博物馆带来的高效率和新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而带来的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一面对,妥善解决。

九州同庆 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大型展览“万寿载德——清宫帝后诞辰庆典”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开幕。透过展览,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丰富的祝寿文化内涵。展览出席嘉宾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等。

在全球化的时代,全世界的博物馆虽处于不同地域,但都面临着共性化的发展难题,因此增加国内外博物馆界从业人员之间交流的频率,提升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享资源、观点和战略,确实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

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无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若想得到尊重,固然离不开经济、科技、军事的硬实力,但是更离不开文化的软实力。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话、交流、沟通,应以全球大局为重,从共同利害抉择中求同存异,帮助人类重视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一个共享文明福祉的新世界。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雪中故宫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
文物掉包案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