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 措
(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西藏 阿里 859000)
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运用价值探究
央 措
(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西藏 阿里 859000)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运用情况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各80例。观察组和对比组在临床护理中分别实行健康教育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高于对比组的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7.5%。结论在慢性胃炎临床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认知,促使其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大大提高治愈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慢性胃炎;临床护理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属于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由于其病程长、诱发因素多、易反复发作,根治慢性胃炎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入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的能动性,辅助医院的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治疗。本文主要对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价值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女90例,男7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9.5岁;病龄1~15年,平均病龄4年。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各80例。两组患者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和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记录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适当地调整药物的用量。
观察组在对比组护理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措施,具体操作为:(1)医务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慢性胃炎知识,包括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病症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症,降低患者的恐慌心理。(2)医务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下,如思想状况、家庭条件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且个性化的药物疗法,避免统一用药给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3)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慢性胃炎的宣传手册,以便其随时查阅,在科室内开展健康学堂讲座,让患者有机会一起学习并交流经验。(4)督促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并且促使其养成定时定量或少吃多餐的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少食肉类,尤其是干肉,少抽烟喝酒,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5)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其急躁不安、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1]。
患者在经治疗和护理后病情痊愈,并且在随访期间没有复发为病情痊愈;进治疗和护理后病症消失,且在随访期间复发情况较少为治疗有效;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病症无任何改善,或是在随访期间病症复发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运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得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护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健康建议已经逐渐成为目前慢性胃炎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慢性胃炎的病理产生的机制决定的,因为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多,诱发时间长,并且容易复发,和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要想彻底地根治,仅靠医疗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患者配合医院的治疗,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在相关调查研究中显示,患者并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保健方式,这情况表明现代临床健康教育的缺失,很多患者认为医院的健康教育内容过于简单粗糙,缺乏深刻性,很多知识点看过后,仍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在实践中操作[2]。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0%;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2.5%,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7.5%。由此可见,在慢性胃炎临床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能够极大地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积极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且在出院后,仍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病情的复发。医患相互配合,大大提高患者治愈率,健康教育功不可没。
[1] 邬国英,夏 云,郑琴芬.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5-96.
[2] 赵 霞,王新玲.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4,(9):260-261.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2.49.01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