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恩
儿子一炫富老子就落网
●李方恩
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是二战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负责人,就是他发明了用煤气毒死犹太人的“科学解决”手段,导致两百多万犹太人命丧奥斯维辛。大战结束后,艾希曼东躲西藏,最后躲到了阿根廷。1951年,大名鼎鼎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成立,并很快抓住了艾希曼。不过,抓捕艾希曼的过程却是起于一场不着调的求爱。
当时,住在阿根廷首都郊外的一位姑娘劳泽·荷尔曼有众多追求者,其中一个来自德国的小伙子尼古拉斯和别的追求者不一样,他在追求劳泽时不是炫富,而是“炫父”:“想当年,我父亲可是第三帝国的一位大人物,他不仅在军界一言九鼎,还可以调动党卫队……我父亲曾经对我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没有完全贯彻领袖的意志,把劣等民族犹太人全部消灭光。”此言一出,劳泽立刻愤而起身告辞,因为她的父亲就是犹太人。
不消说,这场求爱肯定是没戏了。劳泽后来在家里同父母聊天时,提到过这位追求者。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一天早上,劳泽的父亲看报纸时,一条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联邦德国的一位地区检察长正在全力追捕一个纳粹战犯,名叫阿道夫·艾希曼。据说这个罪恶昭彰的战犯很可能藏身在阿根廷。劳泽的父亲立刻想起他女儿拒绝的那个追求者。
经过一番调查,他越来越确信,女儿的这个追求者与艾希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他想方设法与那位检察长取得联系。那位检察长是德籍犹太人,曾经深受纳粹迫害。因此,他没有把这个消息交给西德政府,而是辗转告知了以色列方面。很快,这条消息就传到了摩萨德负责人伊塞·哈雷尔的耳中。
哈雷尔接到情报后,马上派人去侦察。两年后,真相查明:艾希曼果然在那里,他改了名,在一家汽车工厂上班。以色列总理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地说:“赶紧把他弄来!不管是死是活!”哈雷尔得令,立即带人前往阿根廷。
1960年5月11日,摩萨德的一个抓捕小组在艾希曼每天下班后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下来。为了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他们佯装修车。果然,傍晚时分,艾希曼从一辆公共汽车上下来,在他经过那辆“破车”时,一位特工腾身而起把他扑倒在地,另外两名特工立刻把他抬起来扔进了车里。对此,艾希曼却出奇地平静,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听从命运的安排。”
初审时,自知罪责难逃的艾希曼十分配合,此外,他竟然以行家里手的身份称赞摩萨德特工:“这件事你们办得很专业!”之后,摩萨德特工想方设法把艾希曼弄回以色列。这件事后来还引发了以色列和阿根廷之间的一场外交纠纷。
1961年,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受审并被判处死刑。这年12月25日,他被执行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