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旅游热泼点凉水

2017-11-14 12:48张心阳
杂文月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反对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张心阳

给旅游热泼点凉水

●张心阳

曾几何时,国人兴起了大大的旅游热。因为旅游热,常常是,高速路变成停车场,旅游点只剩人头看,恶导游训人如猪狗,黑老板宰客不商量。但,即使很多人有旅游的不愉快和痛苦经历,其热乎势头依然不减。

旅游到底有什么好?有人说,能打开视野,增长见识,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果真如此吗?更多旅游者的写照是:“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区拍照,回家什么也不知道。”如此这般,收获在哪?前不久在湖南天门山上,我问两位来自江苏的女高中生为什么要来旅游?一个说:“电视里成天都说这儿好、那儿好,如果哪儿都没去过,人家说你是‘老土’。”另一个说:“我也不想来,父母硬让我跟着来,说能开阔眼界。”这就是一些人旅游的动因和目的。不是主动地要了解这世界究竟有什么、这些东西为什么而存在,而大多不过是被动地不得不“离家出走”。

写到这儿,手机里传来一则微信,讲旅游对于孩子的意义:“见过了并不等于长见识了,昂贵的投入,带来的未必是与之相等的见识增长。”孩子如此,大人们何尝不是如此?基本上就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几张照片刷个存在。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不是像今天的人们奔着某几个旅游点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一趟,而是花很长时间筹划出一条线路,沿途饱览名山大川、探访风土人情、访问文人骚客、结识才子佳人,边读书边行走,赋诗作文、著书立说。这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徐霞客,世人公认的旅行家,“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30年游历山川、寻奇访胜,写下60多万字记述,这才是真正的旅游。当然,当代多数旅游的人不可能做到古人那样,他们只是通过旅游调剂心情、增进体质、缓解紧张情绪,这个当然对,但达此目的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唱歌跳舞、体育活动、读书沙龙、聆听讲座等等,我认为既然选择旅游,如果有时间和精力,该做的功课还是要做,如事前对目的地历史、地域的了解,事中的直观认识,事后的思考学习等,而不只是为旅游而旅游。

有人说旅游能创造经济价值,常闻某地一年旅游业创造收入成百上千亿,但这种收入仍是一种消费型收入。对于旅游,有人这样概括:“就是一个人在看厌了自己生活的地方,然后去看别人看厌了的地方。”旅游的确让人们的消费地域实现互换。一些地方因其地理或人文优势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获得了更高的消费收入。以全局观之,一个地方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们收入的增长,最根本的还是从生产制造中来、从发明创造业中来、从出口贸易中来。

有媒体将旅游经济称之为“假日经济”,并为收入多多沾沾自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误导,误导一些地方盲目上旅游项目。有的媒体既不论旅游产品质量如何,也不论是否存在造假,给钱就做广告,使得各种旅游广告铺天盖地、狂轰滥炸,为旅游热推波助澜,还使得游客到达目的地后大呼上当。

这里笔者更想说的是个别旅游景区过分开发之害。现在许多当年森林茂密的大山,如今又是建索道,又是建栈道,又是建隧道,又是建云梯,大自然的宁静没有了,有的只是喧嚣和对植被的破坏。在当年许多洁净无瑕的海滩,如今又是如织的泳者,又是漂浮的垃圾,又是浑浊的海水,又是满目的帐篷。在许多当年人静水清的古镇,如今又是叫卖者的噪音,又是琳琅满目的伪品,又是呛鼻刺喉的餐饮油烟,又是挤来挤去的人群,往日的幽巷静院,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没有了。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旅游本身并无什么特色,但为了招揽游客,不惜斥巨资打造玻璃栈道、玻璃吊桥、过山道、蹦极跳等,以玩惊险、玩刺激吸引游客。诸如此类,旅游开发变味走样了。据悉,现在在一些全国各地名山修建的栈道达近百条之多,且都修在接近峰尖处,数千米长。试问,这样大量地修建和开发构不构成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世界名山大家熟知,欧洲有阿尔卑斯山、南美有安第斯山、北美有落基山、日本有富士山……可曾见这些钻洞下栓修建栈道?

我不是旅游活动的反对者,但一定是跟风旅游、狂热旅游的反对者,也是以破坏大山名川、海滩岛屿、名镇古刹等为代价来开发旅游的反对者。对于上苍所赐倘若不知珍重,我们今天攫取的利益或许就在不远的日子予以偿还。

猜你喜欢
反对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越努力,越幸运
阅读是行万里路的明灯
全家过年抢红包
“行万里路”的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3则
唐太宗兴邦:以古为镜、以人为镜
国旗保护它的反对者:德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