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智桥胡同又闻燕呢喃

2017-11-14 06:39
北广人物 2017年45期
关键词:河沟严嵩步行街

达智桥胡同又闻燕呢喃

今年9月,西城区新增一条步行街——广内街道达智桥胡同。达智桥胡同东起宣武门外大街,西至校场五条。从宣外大街东口走进达智桥胡同,黑底金字的牌楼和地面突出的“达智桥胡同”石刻字样分外显眼。这条新增的步行街有两个口,如今各有安保人员24小时执勤,保证人流通畅。长近200米的胡同中,两旁的民居都是清一色的民国风格,青砖灰瓦。而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影壁矗立在道旁,地面则是方砖铺成。胡同的宽度几乎能够容纳两辆汽车错身。改为“步行街”后,这里就不再允许汽车进入和停放。但由于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步行街,平时还是允许自行车穿行,一旦有居民搬家、生病,特殊服务车辆也允许进入。不同于大栅栏的繁华热闹,区别于烟袋斜街的商铺林立,达智桥更适合漫步,细细品味胡同的别样风情。寻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邀上三五好友一起,来达智桥胡同逛逛吧!乘坐地铁2号线到宣武门站下车即是。

一条不到200米长的胡同,不仅承载着寻常百姓的市井生活,更是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从东到西,然后往北延伸开去,串起了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等10多处历史遗迹。

清朝以前,达智桥胡同所在地本不是胡同,仅是一条河沟。这条河沟由西向东流淌,与从宣武门向南流的河沟汇合在一起,在两沟汇合处建有一座小桥。清初时这里曾经驻扎着满蒙的旗兵,因当时的汉人将蒙古人称为“鞑子”,附近居民就将此桥称为“鞑子桥”。这一地区也就叫了鞑子桥。后来河沟被填平形成了胡同,胡同也因桥得名为“鞑子桥胡同”。1912年后胡同名雅化为“达智桥”。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时,正式定称为达智桥胡同。

中国历史上达智桥胡同有两位名人和此地有关。一位是明代忠烈之士杨继盛,另一位是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

南侧十二、十四号的松筠庵,就是杨继盛(椒山)的故居。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河北容城人,明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正是严嵩专权,杨继盛对严嵩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于是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触怒严嵩。于是,被严嵩诬陷下狱,受尽酷刑,入狱三年终被杀害。临刑前他从容赋诗,天下传诵。椒山的夫人张氏,曾上书愿代椒山死,但是这一申请未予通报,在椒山遇难之日,张氏竟于同时自缢。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为纪念杨椒山,胡季堂先生主持在他故居内立祠堂。据《京师坊巷志稿》引《啸亭杂录》:“松鹤(应为筠)庵在宣武门外响闸,乾隆丁未胡司寇季堂会诸僚友,醵金立祠,绘公像及同事诸公神位。有古槐一株……”故居的西南角有亭子,为杨椒山所写的“谏草亭”。松筠意为松树和竹子。《礼记·礼器》有:“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后以“松筠”比喻节操坚贞。这里留下许多近代史名人的足迹,如杨度、张伯驹、徐谦诸人。1984年,松筠庵被北京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在达智桥胡同的北侧、松筠庵的斜对面,是嵩云草堂。据悉,嵩云草堂是道光年间河南显宦袁甲三创建的。它曾是晚清时期河南在京的最大会馆,它曾是公车上书时各省举子的聚会地,它也曾是康有为保国会的重要活动场所,后来袁世凯进京时曾经居住在嵩云草堂内。清末民初,旅京豫人为解决子女就读问题,曾将嵩云草堂辟为河南公立旅京豫学堂以后,学校更名为京兆私立河南中学,1928年河南中学改名为北平市私立嵩云中学。解放后,嵩云中学与燕冀中学合并为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几经变迁后,嵩云草堂便没了踪迹。

时光荏苒,百年光阴悄悄流过,达智桥胡同也改变了模样,但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却深深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

冰野/文

猜你喜欢
河沟严嵩步行街
皖北地区河沟生态养殖发展策略
特战演习之步行街区
“购买”快乐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李绅和严嵩
严嵩父子的贪经
蒙城县河蟹河沟自然生态养殖技术
问路
“跳跃”的秀才
长输管道河沟道水毁危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