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俊
薪火相传 民族精神——用淮剧重新解读武训先生
百余年前,一个苦难的农民怀着对知识的崇高敬畏和对人生的执着信念,用一生时间践行兴办义学一件事,以卑微之躯成就崇高信仰;百余年后的今天,上海淮剧团一群勇于求真的艺术家秉持传统戏曲薪火,沿着他们二十多年来探索开拓的“传统戏曲现代化”和“地方戏曲都市化”之路,践行着中国戏曲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同历史阶段因着不同时代需求和主流审美,对每一个历史人物或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诠释需求,有时候往往是褒贬截然分明。同样,落地于舞台艺术作品中,就是这些不同时期历史观的折射,同样也有“合为时而著”的要求,正如本专题作者所言:“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客观的审视与主观的甄别相结合。”因此,在淮剧《武训先生》一剧的身上,不仅有着时代更迭的客观参照,亦有着民族精神的主观解读。在今天,我们回溯历史沉浮,命运的多舛,不期然发现,曾经对武训先生的诸多解读与批判,正应了武训先生这一生的坎坷,更映射了一个人格的伟大。
从艺术本体创作的角度而言,创作者并未一味歌颂道德,而是立足于当代立场,在渺小与伟大之间、卑微与崇高之间发掘戏剧张力和生命气场,尤其是对知识怀崇高的敬畏、对人生抱执着的信念、对生命竖朴素的信仰。由此,我们达成反思、坦诚、学习、成长、取长补短的知识与精神的体悟,并承继发扬这种精神——今天,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作品了。
石 俊